林老,我们永远怀念您!
一早,在办公室刚刚坐定,副主编拿来几行字放在我眼前,说:“今天是林老过世一周年的祭日,我们在网站上纪念一下吧。”低头一看,眼前出现“林老,我们永远怀念您!”的标题,心中思绪万千,联想老先生生前对我的教育,过世一年来他的身影常在我心中浮现,是啊,林老,我们永远怀念您!
林老一生治学严格,倡导真义体育,受到大批判波及后,举家来到广州华南师范学院,从此开辟了“华南学派”,华南师大可以开始招收硕士,第一届学生便有宋继新、于文谦、陈琦、李寿荣几位,不怪其在九十年代一期体育学刊编后语中自豪地说到:“我的学生个个出彩”。其教育方法独到,不仅带领学生翻译国内外论著,研读文史哲书籍,还教学生写粉笔字、小学生作文,锻炼基本功。对于刻苦、用功的学生奖赏,对于偷懒、耍滑的学生严惩,展现了老一代教育家的风格,其对学生做事、做学问的影响延续一生,2005年,我有幸来华师读书,陈琦老师还把林老从石牌校区接到大学城校区课室给我们研究生上课,为着让我们听听真义体育观,让我们见识一下“何谓学术精神”。2006年开始在学刊编辑部实习的工作,怀着对老人家的敬重,我偶尔到他家中拜访,在华师玉兰路两旁也常看到他坐着轮椅休憩,有时我就安静的坐在他身边,听他讲以前的老故事,他曾指着一棵几十年的玉兰树说:“一棵树,没有树干不会有树枝,如今的体育研究多是树枝,少有人研究树干。”他的一席话,我深受启发,他对真义体育观的坚守和对学术的执着精神将影响我一生。
体育学刊如今已成为权威期刊、核心期刊,而1984年林老创刊时,却没有现在这般风光,没有钱,他不时要贴工资支付邮费、印刷费;没有人,他就带着一帮研究生翻译材料、编辑刊物。退休后,他老人家最放不下的事情或许就是这份刊物,体育学刊凡是出版刊物的前后几天,林老必迈着沉重的脚步被保姆搀扶着来到3楼编辑部,浏览目录、阅读文章,看着他放心不下的样子,我们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林老对体育学术的持守,造就了如今这本权威期刊、CSSCI期刊、核心期刊,为编辑部众多从业者提供了这份饭碗,记得2010年体育学刊改版时,我执笔完成开篇编者按,初稿时我写到:“以杨文轩教授为主编的第二代办刊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一晃就过了十载光阴”,编辑部主任当即认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这8个字只能赋予林老的时代,后改为“海纳百川、殚精竭虑”,我认为这是对两代人较为准确的评价。
林老,您走了一年了,后辈们想您!林老,我们永远怀念您!
永远怀念您的后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