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稿件查询使用说明

 
 
 
 
 

  请将我们网站的LOGO链接放置在贵网站的适当位置。

>> 本站LOGO及代码

体育学刊

 

 

: : 体育人文沙龙 : :
生活质量重于生活方式
2006/7/28 10:55:46   浏览次数: 3216 次 

      有两句话我们经常连起来说,一句是“改善生活方式”,另一句是“提高生活质量”。其实细究起来,这两句话的涵义是不大一样的。
      人们生活在地球周围薄薄的一圈大气层里,说到底只干两件事情:一件是生产(包括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一件是生活。于是就有了生产方式,和与之对立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全部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生活活动的典型和总体特征。人们说到生活方式的时候往往会更多地想到自己的物质消费活动和由他支配的闲暇时间活动的方式。其实,生活方式不限于日常的消费活动,而且还包括人们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部活动的形式和特征,比如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等等。生活方式也不仅仅是指个人的行为方式,而且包括全社会、民族、家庭的生活活动的形式。
人们对生活方式是可以选择的,于是生活方式就有了差异,但难说孰优孰劣。比如有人喜欢优裕型的生活方式,有钱就尽量花掉,甚至寅吃卯粮,有人崇尚节俭型的生活方式,有了钱就存起来,消费观念是崇俭黜奢。有人热衷流动型的生活方式,有些美国人和自己的邻居一起住不了3年就厌烦了,就要搬家;而有的家庭就习惯定居,例如多数东方的农民祖祖辈辈不离开脚下的土地,即使远游,最终还要落叶归根。
      但是,人们在选择生活方式的时候是不可能为所欲为的。是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的,这些客观条件总的来说,就是生活数量(即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生活水平常常取决与国家或城市的经济实力,是家庭或个人不能决定的,而生活质量则是通过个人努力可以有较大程度改变的。生活质量是人们对生活需要满足程度的评价。这里包括劳动与休闲生活的满足程度,劳动与日常生活的舒适程度,饮食质量与获取食品的条件,服装质量与时髦程度,住房与环境质量,交往需求的满足程度,受教育的满足程度,社会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自身的创造性、社会参与积极性的发挥程度等等。
然而,生活质量不仅是对外界所给予种种条件的评价,还在于人们的主观感受。美国自60年代以来各项社会经济指标都在上升,然而自感满意和幸福的人数比例却在不断下降,甚至有人厌恶现代城市文明,到乡间去追求类似刀耕火种的田园生活。刘恒先生笔下的贫嘴张大民从衣食住行各方面来讲生活质量都属于下乘,然而他自感十分幸福,而悠然自得。所以说生活质量不但可以通过改善客观条件,也可以通过调节主观心理来提高的。
      必须要说到的是,体育活动对提高生活质量是有益的,人们对个人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中对“身心健康”的满意度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而且体育活动对人的主观客观两方面都是积极的。上海市的一项社会调查证明:高度关心体育的人群,对“身体健康”和“心情状况”高度满意的比例,分别为 30.4%和 29.4%;而中度关心体育的人群,这两个比例下降为24.2%和27.8%;低度关心体育的人群,这两个比例分别只有19.2%和21.3%。充分说明体育的参与对提高生活质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8957447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