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稿件查询使用说明

 
 

  请将我们网站的LOGO链接放置在贵网站的适当位置。

>> 本站LOGO及代码

体育学刊

 

 

: : 运动训练科学 : :
让体育回归真谛
2006/7/13 17:34:34   浏览次数: 5055 次 

一个多星期来,江南古城苏州进入了一个体育世界,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让这座城市迸发出年轻的活力。透过本届体育大会,可以发现,体育大会似乎帮助我们找到了一条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结合的道路,找到了一条能带来可持续 发展的道路。
    求自我发展
  在本届体育大会上,不少参赛选手已经不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运动员。这些“业余选手”参与比赛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各自项目的喜爱。从各自喜爱项目的业余锻炼中发现自己的特长,继而追求在这项运动的自我发展,成了不少参赛选手共同的成长模式。比如攀岩比赛的男、女冠军刘常忠和黄丽萍,就是从小喜欢上了这项时尚运动后逐渐萌发新的追求,最终成为上海东亚攀岩俱乐部的成员。
  体制外新路
  这是不是符合我们国情的一条道路呢?也许并不能一概而论。但从一些受到普遍欢迎或有一定市场基础的项目上,我们看到了希望。从某种意义上讲,“丁俊晖模式”也是走的这条路,当然他的培养方法有些“走极端”,并不值得提倡。而更重要的是,当许多选手在从事他们各自的运动项目乃至参加高级别的赛事时,他们的着重点是强调参与其中的过程而非要求最后的结果,这才是我们实现体育社会化的依靠。
  那么,竞技体育能否也走这条道路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是有许多项目早就开始了社会化和职业化的尝试了吗?上海体育局副局长李伟听说,或许因为是过去的举国体制走惯了,许多竞技体育的项目丢掉了自身的优势,放弃了原本属于他们的资源。
  “大体育”概念
  当然,这样的机制和体制创新离不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从本届体育大会来看,广东、江苏、上海这些沿海发达地区成了最大赢家,而这些地方在体育社会化的探索道路都是走得比较早、比较好的。在这个基础上,上海体育主管部门甚至提出了“大体育”的概念。
  何为“大体育”呢?简单地说,就是竞技体育、社会化体育和体育产业这三项事业有机的协调发展。李伟听认为,上海在追求成为亚洲体育中心城市的道路上,必须是“三管齐下”。他介绍说,上海在多年来社会化体育的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促进了社区体育的大发展。现在,上海有的社区俱乐部甚至有想法也有能力举办国际性的比赛和活动了,“大体育”正悄然走向现实。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1717633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