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2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12月11日,由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纪念中国期刊业改革开放30周年暨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等出席大会并讲话。
李东东表示,改革开放30年,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思变图强,不断发展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期刊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动力;不断改进优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日益完善进步的期刊经营管理机制,为期刊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内在活力;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庞大读者群体,为期刊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多元文化格局,为期刊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期刊业对外开放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借鉴国际先进理念、消化外来有益经验、积极寻求国际合作的同时,创造了许多本土化的期刊发展模式和实际工作经验。一个在文化上既尊重多元又拥有自身核心价值、在经营上既广泛合作又保持独立发展能力、在管理上既吸取国际经验又切合本土实际的期刊产业体系,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成形,日趋成熟。
李东东表示,从期刊绝对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对期刊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据统计,从改革开放到1987年的10年间,我国期刊发展到了5687种,到2008年则达到9821种,30年间期刊品种增长了10倍还多。在微观层面,期刊市场的细分化程度日益提高,期刊在国民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结构分布不断优化,期刊的编辑手段更加成熟,发行网络更加顺畅,广告经营日益发达,其设计、装帧、印刷的质量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目前,期刊市场已经达到170多亿元的规模,期刊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拥有稳定受众市场、细分格局逐步成形、产业结构日趋完善的内容产业,我国已经步入世界期刊出版大国的行列。
面对中国期刊业30年来已经取得的成绩,李东东指出,业界同仁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对比期刊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的深刻变化,对比中央领导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期刊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虽然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有了较大改观,但仍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从宏观体制上看,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化管理体制和落后管理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期刊出版资源按地区、部门分配的格局仍然存在,公益性期刊事业和经营性期刊产业的分类指导政策还不完善,期刊重复建设、市场分割的问题依然突出,行政权力介入期刊经营带来的不平等竞争和垄断经营、摊派发行,阻碍了产业规律的效用,也束缚了期刊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从微观的经营机制上看,期刊转企改制的任务尚未完成,“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期刊业发展的需求,期刊单位经营机制仍然比较落后,以发行收入为主的单一盈利模式还处于主导地位,在应对新兴通讯技术带来的数字化出版革命方面还没有取得关键性突破,期刊经营管理人才显得更加短缺,期刊市场的活力未能充分迸发,仍需不断改革创新。
李东东表示,推进期刊业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在继续推进期刊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培育新型的期刊市场主体、打破行业和区域壁垒、加强对新媒体的开发和应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大力实施人才工程等六个方面不断努力,充分发挥期刊业在我国文化产业中的特殊作用。
石峰做了《我国期刊30年的改革发展与展望》的主题报告。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杨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局长彭波、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张泽青出席会议。为总结我国期刊业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变化,会议邀请辽宁党刊集团、《中国国家地理》、《瑞丽》、《知音》、《时尚》、《家庭》等刊社代表介绍了各自的办刊实践和经验,积极探讨期刊改革发展的新思路。(记者晋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