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7年第4期
 
益阳市健身中心现状调查与分析

2007/10/9 10:37:01 浏览次数 4772  


龚莹莹  湖南城市学院体育系,湖南 益阳 413002

摘  要:运用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访谈及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益阳市健身中心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明确了我市健身中心存在 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开展全民健身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健身中心 现状 调查 对策

1  研究目的
    1995年发起的全民健身第一期工程的实施,广大的人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愿望更加强烈,为我国的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表明我国将提高国民素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人类向前发展作为体育的重要任务。大众健身中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为科学管理和促进我国大众健身中心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健身中心的作用,本文对我市健身中心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寻求解决方法,提出建议,为城市健身中心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以利于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实施与发展。

2  结果与分析
2.1对健身中心规模的调查与分析
    经济的发展状况从根本上影响着体育运动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体育消费观念的变革。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影响到体育服务业的投资规模。而投资规模小,市场竟争力就不强,就必然会影响产业的服务质量。
    目前益阳市健身中心全部为私营性企业,这与我国近年来体育体制改革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月收费价格差距较大,最高为180元/月,最低为45元/月。从调查结果看,投资规模大、档次高的健身中心由于资金雄厚,场地设施以及管理、后勤配套设施齐全,均有健身器械及洗浴设施,服务质量好,所以经营状况较好,明显优于投资规模在30万元以下的健身中心经营状况。投资规模小的健身中心的经营效益相对较差,属于一种小作坊式经营,被动地满足现有的需求。原因在于其资金投入也不低,而相关的配套设施、服务质量又不及规模大的健身中心,其收费虽低于规模大的健身中心,但仍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从而导致不能稳定健身人数且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健身。
2.2对健身中心授课情况的调查分析
    健身服务业是一个主要以无形商品(不同健身健美的服务)为交换主体的行业,经营活动项目的设置,直接影响其服务业的经济效益的好坏。
    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的10家健身中心百分之百开设了有氧操课和垫上课,由此不难看出有氧操课和垫上课构成了健身中心最基本的课程,也说明有氧操课和垫上课不仅是一项能强身健体、去病减肥、具有实效的健身运动,也是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的运动。
    而且益阳市各健身中心的课型基本相同,基本上都是小课,只有投资规模最大的健身中心既开设了小课又开设了综合课。
    小课的时间一般为45分钟,内容相对单一,专业性较强。主要经营的项目有有氧操、垫上操、乒乓球、跆拳道、羽毛球等。小课时间短、针对性强,学员的选择性大,适合个性发展。但对于健身者想同时体验不同的健身项目所带来的感受时小课往往难以兼顾。所以各档次的健身中心应开发各种课型,以适应各类健身者的需求。
    小型的健身俱乐部主要以提供少量健身项目或以场地租赁经营为主。中大型健身业除提供健身项目之外,还提供相关的健身服务和免费服务项目。在健身中心中,设置的经营项目最常见的是健身健美操类,体育舞蹈,乒乓球,跆拳道,羽毛球,与其他省市的健身中心经营的项目相比较,益阳市的健身中心的经营项目还不够完善,制约了健身中心的发展,也使得大部分的健身中心失去了许多的商机。

2.3健身中心教练员的情况
    益阳市健身中心教练员男女分布不平衡,文化程度较高,大学以上占75.51%,且女教练员均为健身操教练,无器械教练员,男教练员中有两人从事健身操教练,其余为器械和跆拳道教练,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以及男、女性各自的生理、心理特征所造成。随着健身事业的发展与变化以及人们健身观念的改变,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男教练员的欢迎度高于女健身教练员,而且也有部分健身者希望得到女器械教练的指导。
    目前我市健身中心教练的来源分三部分:一部分为体育院系毕业的学生;一部分为对健美操感兴趣,且有多年跳操史的学员;还有一部分是业余爱好者。他们中大部分是通过看电视、VCD或看健身中心其他教员的课,照其模仿,仿照编排,然后上课,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独有的风格。还有不少教练员在教学中使用类似广播体操式的有氧操,对于国际通用的金字塔式教学法的授课模式缺少认识。面对广大的健身者,复杂的人员结构,不同的身体状况和健身目的,对于哪些动作对哪些部位肌肉产生作用等知之甚少,根本就不能既普遍又针对性的做出相应对策,只是盲目的在台上带动。因此一些人只能称得上是“领操员”。
    在教练员中,接受过专业培训或学习的占22.45%,44.89%为自修,63.27%的进行过内部交流和学习,53.06%的参加过协会举办的短期技术培训。由此可见益阳市健身服务业对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是不够重视的,他们主要采用的是从业人员的自修和每年少得可怜的协会短期培训以及内部交流。作为健身教练必须要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教学经验,必须系统学习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学、体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及专业技能,运用这些知识,针对学员不同情况、制定教学计划,编排具体内容,控制运动负荷及动作难易程度,随时观察学员完成情况、兴趣如何,及时调整予以指导,使每个人都达到理想的健身效果。只有创造良好的从业环境,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为从业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创造机会,同时鼓励从业人员的创新,创业,创优,并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营造良好的从业人员发展环境,才能推进企业的发展。

2.4  对健身中心管理情况的调查分析
2.4.1对管理人员的调查分析
    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经营技能,业务知识,综合素质,经验与观念,视野以及性格特征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健身中心的经营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益阳市健身中心管理人员中有42.85%的是男性,女性占57.15%。管理者年龄集中在20-40岁这个年龄阶段,具有年龄优势。然而,现代社会的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仅有年龄的优势是无法应对的,它需要管理者有远见卓识,创新能力,组织驾驭能力和感召力,这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所受教育的程度。
     我们可以看到健身中心管理者的文化程度较高,本科占50%,但体育专业毕业或懂得体育原理及体育理论的并不多,仅占35.71%。现代体育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涉及的面广,它不仅要求经营者具备现代管理才能,而且还应具备专业才能。这就要求经营管理者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同时还应懂市场经济下的商业化运作。由于不懂得健身的原理及科学的健身知识,只是盲目管理,忽视了医务监督和健身指导在健身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影响了广大健身者锻炼的积极性,也给健身中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对于益阳市健身中心的经营管理者的现状,要推动益阳市健身中心的发展,广大经营者必须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以适应目前发展的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
2.4.2对健身中心教学管理的调查分析
    10家健身中心只有2家有医务监督,2家有健身指导,3家有体能评估。医务监督仅是简单的身体测量,健身指导仅仅是健身器械(跑步机等)的使用指导,体能评估则只是简单的跑步测试(如800m)。

3.结论
3.1我国各城市健身中心档次分布较合理,能为不同经济条件的健身者提供不同的健身服务;但是投资规模小,绝大多数的还是属于小作坊式的小本经营。所有健身中心均以私营性为主,但大部分健身中心缺乏医务监督、健身指导及体能评估,使健康者缺乏在科学的安全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下进行健身,影响大众健身的积极性,不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与发展。
3.2健身中心的服务项目还较单一,无法满足广大市民更高的健身娱乐需求,也不利于经营效益的提高。
3.3健身中心的教练员文化程度较高,但是健身中心对现有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不够重视,很难适应新形势下行业发展的需要,容易影响健身中心的教学质量,对健身容易造成误导,不利于全民健身的进行
3.4健身中心的管理者文化程度较高,本科占50.0%,但真正学体育经营管理的却很少,只有1人,占7.14%。且10家健身中心只有2家有医务监督,2家有健身指导,3家有体能评估。

4  建议
4.1 广劈渠道,拓展健身市场
    充分利用图文信息、报刊、传单等大众传媒手段拓宽交流渠道,加强宣传力度,使健身意识深入人心,达到全民健身的普及。
    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其他健身项目,如瑜珈、网球、有氧舞蹈、形体塑身等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健身需要;且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如提供行业咨询,制作音乐、节目编排、节目表演等跟上行业发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最大化的利用从而提高健身中心的经营效益和规模效益,增强健身中心的造血功能。
4.2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重视现有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通过多种形式的外出观摩、学习、交流,了解国内外健美、健身运动和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动态,针对城镇健身中心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采用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健身中心的管理效益。各健身中心要加强管理,提高教学水平,为健身者创造较好的条件与环境。特别要强调的是应加强各健身房之间的交流学习, 进行有序、有度的竞争,挖掘各健身房所特有的自身优势,形成独特的经营和方式,促进共同发展。对现有的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4.4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
    通过与高校合作,把社会体育管理者和教练的培训工作落实下来,培养多层次、高水平的既懂国际体育商贸规则和基本运作技能,又懂体育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突破目前高水平经营管理严重缺乏的瓶颈。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2] 湖南省体育局群体处.健身世纪说[R].湖南体科所,1998.
[3] 余京新.对我国体育产业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研.2001.
[4] 俞继莞.社会体育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5] 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9,(4).
[6] 倪同运.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8,(3).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1765010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