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7年第5期
 
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研究述评

2007/11/7 11:31:14 浏览次数 5210  

欧胜虎 符明秋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摘    要:运用文献综述法,综述了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的研究方法,考察了本领域研究内容和结果,发现存在缺乏本土化测量工具和实证研究等问题,针对上述凸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残疾人运动员 焦虑 自信心 心理技能训练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残疾人体育已成为现代社会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的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据统计,我国现有残疾人6000多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涉及20%的家庭。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学者开始关注残疾人体育方面的研究,但该领域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残疾人康复和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的现状调查两方面。如国内外关于残疾人康复体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康复体育设施的建设以及社区康复体育的开展情况等方面[1,2],而对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的现状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参加的运动项目、参加和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以及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动机、社会支持情况等方面[3,4,5,6]。
     在运动心理学领域中,残疾人心理是一个新兴课题,国内外有研究认为体育活动可以促进残疾人的身心健康,但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却很少,对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的研究则更少,相关研究也不多,更缺乏系统地研究。本文考察了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的研究现状,目的在于让更多人关注残疾人运动员心理,加深对残疾人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了解,这对提高残疾人体育参与度、普及体育的健心功能知识及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   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研究现状
2.1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的研究方法
    国内外有关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心理测量法、访谈法、调查法等,极少有实验法。从以往研究来看,多采用国外已有量表,主要有《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运动心理测量与评价》、《运动同一性测量问卷》、《自尊量表》和《心境状态剖面图》,以及斯皮尔伯格等人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中的特质焦虑量表(T-AI)。如李红在对上海市残疾人运动员自信心水平诊断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就采用了《身体自我描述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由国内学者李安民等人编制的具有较高信、效度的《运动员心理因素调查问卷》。
    可见,对残疾人运动员心理还缺乏试验及干预研究,国内关于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研究的本土化测量工具还很欠缺,主要是借助国外健全人运动员的量表或问卷来进行测量或调查研究。
2.2  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研究的内容及结论
2.2.1残疾人运动员的自尊、自信心和焦虑研究
    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健全人运动员自尊、自信心、焦虑水平的研究,但残疾人运动员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研究表明体育增强了残疾人自信心,提高了自尊水平,且残疾人运动员的身体焦虑较一般运动员高。
    对普通残疾人运动员、优秀残疾人运动员、普通健全人运动员和优秀健全人运动员四种类型运动员的比较研究发现[7],普通残疾人运动员的自信心水平处于较低水平,而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自信心水平则较高;残疾人运动员的自信心水平在年龄上有显著性差异;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残疾人和健全人的身体自尊水平,但运动水平的提高并不能大幅度提高其身体自尊的水平;身体自尊与运动员自信心、社会支持之间有极为显著的相关性,身体自尊对运动员自信心水平有直接的影响,而社会支持对运动员自信心的直接影响不大,而是通过影响个体的身体自尊水平间接地影响运动员自信心水平。
    还有研究表明[8]:残疾自行车运动员自尊总体水平偏高,参训时间短的新队员自尊尤其高,特质焦虑总体水平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参训时间与特质焦虑存在显著性正相关;性别特征、残疾类别特征对其自尊、特质焦虑均无显著性影响。残疾自行车运动员自尊总体水平偏高的原因可能是与被试的身份特点有关。一方面,作为残疾人,本身的生理缺陷影响了他们的认知发展,他们的自我感觉良好,极富自尊心,自尊需要非常强烈。受生理和消极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参加运动队之前与外界进行的交流相对较少,社会活动范围相对较窄,获得的社会支持少。因此,研究测量到的可能是他们主观报告的理想自我维度上的自尊。另一方面,作为运动员,入选运动队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在体育运动中他们体验到与人合作、竞争、交流的快乐,发现了自我价值,增强了自我悦纳感,因此大大提升了自尊水平。
    2005年,漆昌柱和金梅对73名残疾人运动员进行了研究发现[9]:1)绝大多数残疾人运动员为中等强度的特质焦虑水平;残疾人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的认知焦虑没有显著性差异;残疾人运动员的躯体焦虑较一般运动员高,但比一般运动员更为自信;2)残疾人运动员的特质焦虑存在着性别差异,但竞赛状态焦虑没有性别差异;两者都不存在残疾类别差异和残疾类别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影响;3)残疾人运动员在一般情景中的特质焦虑与他们的竞赛状态焦虑是相互独立的。这个调查结果与其他调查研究结果一致,残疾人运动员的身体焦虑和自信心均较一般运动员高,这可能是由于运动竞赛对残疾人的身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残疾人运动员的身体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但是,残疾人运动竞赛旨在促进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促进残疾人的身体康复,人们对残疾人运动竞赛过程的重视,超过了对竞赛结果的关注。残疾人运动员在竞赛中,与自我的竞争超过了与他人竞争的激烈程度。因此,残疾人运动员的身体焦虑较一般运动员高,但比一般运动员更为自信。
2.2.2 残疾人运动员的运动同一性研究
    运动同一性是指个体关于运动员角色,以及他人对这种角色认同的程度。Martin认为[10]:运动同一性包括社会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消极情感和排他同一性等四种成分。验证运动同一性的存在及其强度是为了解释残疾运动员对运动员角色认同的程度及自我概念发展。有关研究指出,具有较强运动同一性的运动员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取胜定向和目标定向。
    在我国,运动同一性研究对象主要是为残疾大学生运动员以及大学生运动员,而国外研究对象主要是职业残疾人运动员。由于研究对象的不一致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这些研究结果之间尚存在不一致,残疾人运动员运动同一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如国内学者张晓,赵春英等人通过对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和大学生运动员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11],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社会同一性上的强度低于大学生运动员;男女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社会同一性和排他同一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并在运动定向的竞争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排他同一性得分高的运动员在消极情感上得分较高。
    而Diane和Ramon对高水平滑雪残疾人运动员的研究表明[12],高水平滑雪残疾人运动员和健全人运动员有同等的运动同一性,在竞赛中,他们的运动同一性水平是相同的。 
2.2.3 残疾人运动员心理技能研究
    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13]。对健全人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已有大量研究,但对残疾人运动员的相关研究还较少,且主要为国外研究。
    心理技能训练是现代竞技运动训练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Hanrahan认为[14],心理技能训练(包括想象、自信心、目标设置、自我谈话、唤醒水平的调整、注意力的控制、赛前准备以及对困难情境的控制训练等)能提高残疾人的身体机能。
    Penna和Burden等人对高水平残疾人运动员和优秀健全运动员的心理技能的运用与顽强性进行了比较[15],结果发现,不论是在练习还是在竞赛情境中,两类运动员的运动表现策略如自我谈话、情绪控制和目标设置技能等心理技能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且在身体状况和性别以及在身体状况和运动心理技能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并发现他们在顽强、自信心、运动同一性和心境状态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因为在高水平运动中,不论是残疾人运动员还是健全运动员,都要求不断地面对挑战,适应不利事件,因此他们采用了类似的心理技能。
2.2.4 残疾人运动员专项心理品质研究
    残疾人运动员专项心理品质研究对增强残疾人的生活信心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研究表明残疾人运动员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能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可以弥补残疾人运动员某些机能、形态上的缺陷。
    如金帆和庄广秋对辽宁省56名残疾人运动员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16],残疾人运动员状态焦虑和自信心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非常显著;通过运动训练和比赛,残疾人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得到较好地提高,尤其自信心、责任感、应付困境能力均高于总体平均水平;男女残疾人运动员心理品质总体相当,但也存在差异,其中在抱负水平方面男残疾人运动员优于女残疾人运动员,而应付困境能力方面女残疾人运动员优于男残疾人运动员。
    除上述研究之外,还有少量残疾人运动员社会支持方面的研究。Martin Wayne等人发现[17],残疾人运动员对所有领域中(如家庭、朋友等)的社会支持表示满意。在体育领域中,教练的支持是最大的,母亲和朋友的支持位于第二;社会支持与运动成绩呈正相关,即支持越高,运动成绩也越好。

3  结论
3.1 对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缺乏试验及干预研究;国内关于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研究的本土化测量工具还很欠缺,主要是借助研究健全人运动员的量表或问卷来进行测量或调查。
3.2 残疾人运动员具有较高自信心和高自尊,但躯体焦虑高于一般运动员
3.3 残疾人运动员的运动同一性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3.4 在高水平运动中,残疾人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有着类似的心理技能
3.5 通过运动训练和比赛,残疾人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得到了较好地提高

4   建议
    随着国际残疾人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要想适应国际竞技体育的发展与变化,克服存在的不足,解决面临的问题,提高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总体水平,继续保持不断进步,向更好、更稳、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在加大如经济、科技、宣传、社会关注程度等方面投入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残疾人运动员心理方面的研究:1)加强对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编制适合我国残疾人运动员的心理量表或问卷,进一步加强实证研究,对残疾人运动员心理进行系统地研究;2)增强对残疾人心理技能训练研究,促进残疾人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心理技能训练追求迁移效果,不但能使运动员提高对运动情景中的某个问题的心理调节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对其他情景中的其他问题的应付能力,因此对残疾人运动员进行心理技能训练,不但能使运动员在自己的运动生涯中受益,而且能使运动员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金宁,娜威.残疾人康复体育现状考察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 (3):127-128
[2] 孙金蓉.日本残疾人体育活动动向初探[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 (1):36-37
[3] 魏杭庆.残疾人康复过程中的健身活动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4 (18):3604-3605
[4] 李慧玲等.构建残疾人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2( 4):P 86-90
[5] 程传银等.江苏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1005-1007
[6] 庄茂花.论黑龙江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的现状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 (1):52-54
[7] 李  红.上海市残疾人运动员自信心水平诊断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8] 房  蕊.我国残疾自行车运动员自尊、特质焦虑测查报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2
[9] 漆昌柱,金梅.残疾人运动员的特质焦虑与竞赛状态焦虑研究[J],体育科学.2005 (25)3
[10 ]Martin J J,Eklund R,Mushett C.Factoe structure of the Athletic identity Measurement Scale with athletes with disabilities[J].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Journal,1997,14:74--82.
[11] 张  晓,赵春英,孙延林,金梅.残疾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同一性与运动定向的关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5)
[12] Diane G Groff; Ramon B Zabriskie.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Athletic Identity Among Elite Alpine Skiers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Issues of Measurement and Design[J].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Jun 2006,(29)2:126
[13]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 杭州市:浙江教育出版社(简体字版),1998.391
[14] Hanrahan.S.J.Psychological skill training for competitive wheelchair and amputee athletes [J],Auatralian Psychologist, 1995,30(2):96一101
[15]  Paul G. Penna, Sharon A. Burden, and Garry E. Richards.Are Elite Athletes With Disabilities Mentally Tougher Than Able-Bodied Competitors [R].SELF Research Centre, 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 Australia
[16]  金  帆,庄广秋.辽宁省残疾人运动员专项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3)
[17]  Jeffrey.J.Martin.Wayne. Social Support Mechanisms Among Athletes With Disabilities[J]. Journal of Sport& Exercise Psychology,1994,(11):577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898532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