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齐齐哈尔 161006;2.沈阳医学院何氏视觉科学学院体育部,沈阳 110034)
摘要:通过监测优秀男子马拉松运动员在冬训期一次大运动强度训练和一次大运动量训练前后肌酸激酶、血尿素的异常指标和心电图波形的变化,探讨生化异常指标与心电图波形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马拉松运动员提供更合理的心电的监控模式。 关键词:马拉松;心电图;生化异常指标;对比分析
马拉松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心功能负荷巨大。因此,须对其进行心脏功能监控和评定。目前的研究多用生化指标反映心功能状况,心电指标方面的监控较少。本文通过监控马拉松运动员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ECG),分析变化的原因,并结合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K)和血尿素(Blood Urea,BU)等生化指标,为男子马拉松科学化的训练和比赛寻求更好的监控手段。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辽宁省田径培训中心优秀马拉松运动员8人,训练水平均达到一级运动员水平。均无心肺病史,实验前及实验中无患病。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学术期刊及文献资料,掌握了马拉松方面比较全面的相关研究信息,了解运动训练中ECG和CK、BU等指标变化关系方面的知识。 1.2.2 实验法 第一次实验为大强度训练后的实验。公路跑将强度统一为200s/km,进行15km训练;第二次实验在大强度训练1周后(1周内无大强度训练及大运动量训练),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后的实验。公路跑,训练距离为30km,强度为中强度230s/km,训练其他事项均按照正常训练进行。训练结束后休息,晚餐后禁食,以备次日进行数据采样。 实验前1天安静状态下和实验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CK、BU数据测定。具体方法为:采肘静脉血2ml,37℃水浴50min,3000rpm离心20min,提取血清,使用RT1904C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数据。在安静的常规状态下,由心电学专业医生对所得ECG进行分析、判断,对照ECG图谱,确定异常波形。 1.2.3数理统计法 用Excel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将ECG信息进行记录,查找捕捉到的心动异常情况(例如心律不齐、ST段发生改变等等)的多方位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静状态下的CK、BU值 两次实验前一天,受试者安静状态下CK指标,第一次CK平均值为159.23±63.47U/L,第二次CK平均值为177.23±87.83U/L;第一次BU平均值为5.04±0.58mmol/L,第二次BU平均值为5.08±0.66mmol /L。 2.2 安静状态下的ECG波形 在两次实验前的安静状态下,8名受试者的两次安静状态下心电图波形,除轻度窦性心率不齐外,无明显异常情况,其中个别运动员出现窦性心动过缓(<60b/min)。 2.3 CK、BU与心电图异常指标的分析 男子运动员安静状态下CK范围在10~300U/L,男子马拉松运动员安静状态下CK最大值稍高,个别可达到450U/L[1]。我国优秀运动员晨起BU值的正常参考范围为4~7mmol/L[2]。本实验中CK异常指标主要受训练水平和身体成分的影响。3号运动员的CK值关注,其两次测试前安静状态下的CK值均为全体运动员中最高,分别为266.65U/L和348.29U/L。由表1可见,在大运动强度训练后CK值达到771.90U/L,较其安静状态下的266.65U/L提高幅度超过了500U/L以上,说明该运动员不适合进行此种强度训练或身体机能显著下降,而在大运动量训练后,该运动员的CK值达到了478.30U/L,虽然较大强度训练后的指标和此次测试前的安静指标有所降低,但是该运动员仍然是参加测试的8名运动员中的最高者,证实该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不佳,需进行调整训练。 大运动量训练后BU值最高者为4号运动员达到8.97mmol/L,较其此次测试前安静状态下的5.70mmol/L,升高了3.27mmol/L,说明运动量对于该运动员来说过大,运动员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同时,其大运动训练后的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出现P波倒置,诊断为兴奋点异常,说明该运动员心脏机能异常,有待于进一步检查、诊断。另外,5号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前后的BU值的增幅也达到2.71mmol/L,但其心电图波形无异常情况出现,说明运动员在该运动量下训练表现出不适应或暂时的机能不佳,对训练量进行调整或对运动员进行调整训练即可。以上2人的BU基础数值较高,分析时也应考虑运动员的个体差异。 2.4 心电图异常波形的分析 运动员的心脏可出现下列变化:电压增高;心脏复极异常,可发生假性缺血性改变及早复极;激动起源异常,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右房心率,过早搏动,房室交界性心率等;激动传导异常,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3]。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实践和调研,运动员的ECG除心脏增大外还主要表现了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ST段改变、T波改变等症状。高云秋通过对41例马拉松运动员的ECG分析后得出结论,窦性心动过缓较多,占68.4%,P-R间期延长超过0.20s者占4.88%。Q-T间期延长者占2.44%。左心室肥厚者占63.5%,右束支不完全性传导阻滞占9.77%。长期系统的训练,使马拉松运动员的心脏发生了适应的变化,出现上述症状[4]。 1号、4号、6号和8号运动员的心电图出现了典型的异常情况。1号运动员在两次测试后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出现P波高尖和ST段下移的情况,诊断为右房异常和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在运动员(尤其是耐力项目的运动员中发生率较高),在心电图上表现为ST段改变或者T波的改变出现此种图形应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足够重视,因为严重的心肌缺血可导致猝死等意外情况发生。建议1号运动员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AECG)或超声心动等进一步检查,确定异常情况发生的机制、时间,以便进行处理。 4号运动员在两次测试后的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出现P波倒置的情况,诊断为兴奋点异常,即兴奋是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产生的,出现此种情况应及时处理,防止更为严重的心脏异常。6号运动员在大运动强度训练后,心电图Ⅱ、Ⅲ、avR、avF 导联QRS波群出现粗钝切迹,诊断为不完全右束支阻滞,但是此种情况在大运动量训练后的心电图波形中并未出现;同样8号运动员在大运动强度训练后avR、avF导联P波后的QRS波群脱漏,诊断为疑似Ⅱ°房室传导阻滞,该情况在大运动量训练后的心电图波形中也未出现。分析原因其心电图可能是阵发性异常或操作误差导致的,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AECG)排查,以确定准确的结果和具体数据。
3 小结 本实验两次测试前安静状态下的CK指标、BU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总体水平不高,ECG波形基本无异常,这与测试前两天均没有进行大运动强度和大运动量训练有关。个体差异是安静时的指标存在波动的主要原因。运动员ECG波形异常与CK、BU指标异常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当生化指标反映运动员身体机能下降较明显时,该运动员ECG往往存在异常波形。教练员运动员分析此问题时需要考虑个体差异,同时对于大运动强度训练和大运动量训练后ECG均出现异常波形的运动员,需要考虑使用AECG或超声心动图对其进行进一步监控。
参考文献 [1]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71~211. [2]冯连世,李开刚.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74~113. [3] Markus Z. Analysis of 12-Lead T-Wave morphology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Circulation, 2000,12:1252~1257. [4]编写组.马拉松科研论文汇编[A].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体委科研处,1981, .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