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7年第1期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武术价值

2007/6/19 9:02:23 浏览次数 5328  

陈光玖  绵阳师范学院 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本文从哲学的高度讨论武术的价值,提出武术价值的多样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等特征在于人的需要的客观性、层次性和多样性,也就是说,武术的价值在于符合人的需要;并提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利于武术的发展。
关键词: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武术价值

    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1],是“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属性”[2]。这就告诉我们,离开了人与物的关系,或者说离开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也就无“价值”可言。就是说,离开了人和社会的需要,物本身并无所谓有无价值问题,也不能确定或确证自身的价值。因此,武术的价值就是指武术的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属性。本文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武术价值和武术价值的本质进行再认识,旨在探索对武术价值进行新的分类的方法,为构建武术价值系统寻求更广泛的理论支持,这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研究创立的学说。马斯洛的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后他又在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增加了人认知的需要和和求美的需要。[3]
    生理的需要是指维持生命所必须的各种物质需要,如,食物、空气、水、阳光、住房和性欲等。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这种生理需要具有自我保存和种族保存的意义,但是当人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或者部分得到满足时,更高层次的需要即会成为行为的驱使力。
    安全的需要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求各方面安全有保障。其中具体包括,期望社会秩序稳定,职业有保障,人身安全不受侵害,私有财产受到保护等。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也可分为:第一,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第二,渴望名誉与声望,声望为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
认知需要是指追求只知识了解与探索事物的需要,它表现为爱分析,愿把事物还原为它的基本组成部分,喜欢做实验,希望看到实验结果,想对问题作出解释并构成某种理论或体系等。
求美需要是指对秩序、对称、完整结构以及存在于多数儿童和某些成年人身上的对行为的完满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追求实现自我理想、发挥个人潜能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境界不是人人可以达到的,正因为难能,才成为激励人们不断勇力奋斗的一个崇高目标。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认识武术的价值及对武术价值进行新的分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2 武术的价值
    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价值体系已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从不同的学术著作中可以看到对武术的价值的不同提法,在这些不同的提法之间,有的属于上下位概念关系,有的则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有的趋于指相同内容。如技击价值、自卫价值、竞技价值、健身价值、强身健身价值、养生价值、保健价值、延年益寿价值、医学价值、医疗价值、娱乐价值、审美价值、美学价值、健美价值、艺术价值、文化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文化教育价值、社会交往价值、表演价值、观赏价值、军事价值、经济价值等。这些提法有人在公开场合使用,并在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的出现。这些不同的提法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这些提法是否规范?武术的价值可以怎样分类,又应该怎样分类?这就引起了构建武术价值系统的思考,即,是否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对武术的价值进行合理的分类,并构建一个科学的武术价值系统?
    总体上说,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融汇了易学、哲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因此,武术价值既可以按学科分类,也可以按需要分类,还可以按其他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如有学者提出:“武术的价值是指武术这一活动主体的特殊活动形式,以及自身的活动和功能在使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对于主体所产生的效应。武术的价值体现了武术这一客体以及本身的属性和功能在满足主体人和社会的需要的过程中而获得的主体对其内在本质属性和功能的认定。依据武术的价值功能特性,可将武术的价值形象分为生命价值和工具价值两个层面。”[4]从武术价值的多样性、关联性等特征看,武术价值可以构建系统;同时,构建武术价值系统既有利于学术规范,也有利于中华武术的价值更好的发挥。本文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武术的价值,是为构建武术价值系统所进行的基础性研究。
3 武术价值的本质
    武术的价值是指武术为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属性,具体来讲,是表示武术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属性。
    武术价值是从人与武术之间的某种关系中产生的,用来表示武术与人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在本质上就是武术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属性与人的需要的特定关系。武术价值的本质有三个要点:来源于武术、取决于人、产生于实践。说武术价值来源于武术,是说武术作为武术价值的载体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具有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属性;而人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与动物的本能生存需要根本不同的,人不能单纯地依靠大自然的恩赐,必须把武术作为自己的生存手段依靠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创造,在外部世界中利用武术来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说武术价值取决于人,是说武术价值虽然来源于武术的一种属性,但它决不取决于武术,而是在武术属性同人的需要发生一定关系时产生的。没有主体人的需要,或者说不同主体需要联系起来,就不会有价值。武术有许多属性,但它只不过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还不是价值本身。价值是通过人这个主体的创造活动才实现的。就是说,主体的活动纳入客体属性之中,客体才产生价值。说武术价值产生于实践,是说,价值既不单纯来源于客体,也不单纯取决于主体,单纯的主体需要本身并不是价值,需要本身并不能形成或产生价值,武术只有同主体人的需要发生关系时才能形成或表现为价值。
    武术产生于原始人的自卫活动,在历史上一度作为一种技击术依附战争沿军事武艺方向发展。武术是一个发展的事物,随人类需要产生,并随其需要发展。随着文明的产生,武术吸收多样文化,借此传播自己、发展自己,其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艺术审美等功能逐渐显现出来。武术经历厂从无到有、从单一技术到多元拳系、从粗浅到深邃文化的演进,技艺不断完善,体系不断扩展。现代社会对武术不同价值功能的需求,使武术的技术体系发生较大分化。为满足社会需要,武术形成的逻辑结构和价值功能吻合了现代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也是武术本身继承与发展的需要。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需要,使武术由单一的技击需要向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艺术审美等多元化方向拓展。
    历史地看,武术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同时受文化形态的影响,在满足社会需求时,把其它文化形态作为自己传播进行社会化的工具,并被合并、涵化、组合进武术自身的逻辑结构中,成为武术的一个部分或一个环节,武术技艺也由一种争生存,求生存的原始格斗术,发展形成兼有功法、套路、格斗等多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日。冷兵器时代,战争对武术的需要,突出武术的技击防身本质功能,武术一直沿着军事武艺的方向发展着。从春秋时齐桓公亲责令各地荐举武艺出众的人才,作为军事技能的武术,其训练总是为满足军事战斗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其技术也必然和战斗中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技术动作以简单实用、遏敌制胜为原则。事物的存在离不开人们对它的需要,武术也不例外。武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人体运动。一般说来,只要进行正常的人体运动,就可以增进健康,达到健身的目的。一方面,武术的任何技击方法均要求有强健的体魄为基础,因而在任何门派武术中均把身体素质的锻炼与提高列为首位。满足人类好勇斗狠、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是体育具有娱乐性的关键因素,也是武术能在娱乐文化中充当重要角色的根源。
    从古至今,许多人历经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刻苦锻炼,艰辛备尝,最后练就一身超人功夫,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在“比武”场上以杰出本领击败各路高手,以表现自身的强大、有力,征服和战胜对手,实现自身价值追求,从而得到精神的最大舒畅与陶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武术不能讲技击,武术要发展只能向健身和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其后几十年,武术竞技套路得到很大发展,在演练风格上,注重艺术表现效果,追求“高、难、美、新”,而淡化真打实战,其动作以技击技术为素材,但它不是技击实用动作的翻版,而是从“美的效应”出发,以技击动作为内容的一种表演艺术。武术的艺术审美价值在娱乐文化中得到开发,进而武术与杂技、舞蹈、戏曲等艺术的相互渗透,武术开始在娱乐文化中充当重要角色,使武术特殊的艺术审美价值得以开发。武术还具有娱乐价值,表现在武术的习练者通过对抗性的竞技活动而获得自身精神满足的自娱价值和通过观看武术的表演,从刚劲、猛烈、惊险、残酷的竞技对抗或非对抗性演练中体现的他娱价值。
4 价值观问题与武术的发展
    价值观是关于事物的价值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观念体系,它是人类意识的重要形式,用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使之按照自己的客观需要而对不同的事物采取不同原则、立场和行为取向。[5]人的一切行为是在价值观指导下完成的,许多社会事物的运动与变化都以特定的价值观作为驱动源,因此,研究武术价值观是武术自身发展的需要,[6]一旦解决了价值观的问题,就为解决复杂社会需要与武术发展方向问题奠定理论基础,为实现武术的可持续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如人的生理需要(生存需要)促使武术产生后,由于部落间的战争需要促进了武术满足人的安全需要功能的发展。由于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下一个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告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比重减轻而已。如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尽管人们仍然存在对武术技击功能的需要,但由于社会相对安宁,人们的安全需要基本能得到保障时,就产生了健身和娱乐的需要,促进了健身武术和艺术武术的产生和发展。
    总体上看,世界是发展的,社会是进步的,全世界人们的需要是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的。对于武术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武术本身就是发展的,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武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式和新内容,并以适应人们发展着的需要为方向对武术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对武术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要研究世界的发展趋势将对武术提出的新的需要,不拘泥、不死守、不过分强调某一单方面,而以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需要来发展武术。因为,武术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5 结束语
    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价值体系已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他对个体、群体、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为适应武术的国际化,我国在武术竞赛规则、创编国际武术套路等方面都作了大的调整和改革,这些调整和改革,在理论界引起了许多争论,争论的中心主要集中在武术的发展与武术的本质问题。事实上,武术从产生发展到今天,其价值在于满足人的需要,武术国际化过程中的改革既是为了满足世界更多人的需要,也是为了促进武术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从理论研究的价值来说,从不同角度分析武术的价值基于两个方面主要动因:一方面,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为了弘扬中华武术,有必要进行武术价值的深入研究,以确保武术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武术价值研究不成体系、系统,分类不规范,有必要进行梳理。

参考文献:
[1] 王伟,王安荣.论中国武术发展的价值[J].武术科学,2005,2(6):7-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6页;第26卷Ⅲ,第139、326页.
[3] 赵冰洁,等.心理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285—285.
[4] 陈光玖.武术文化的社会价值与实现[J].武术科学,2007,4(2):19-21.
[5] 杜齐才.价值与价值观念[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100-121.
[6] 陈光玖,等.武术经济价值系统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年4月(中旬刊).
[7] 张军,等.浅谈中华武术当代价值观[J].武术科学,2005,2(4):11—13.

基金项目:绵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科研编号:07126311);绵阳师范学院院级课题(课题编号:MB2005025)。
作者简介:陈光玖(1978— ),男,汉族,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绵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人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绵阳师范学院优秀创新研究群体研究骨干,研究方向:现代体育教学、武术理论与方法、高教管理。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1751990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