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7年第2期
 
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武术文化传播传承模式

2007/7/12 9:29:23 浏览次数 5911  

陈光玖
绵阳师范学院 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学生社团在武术文化传播中的优势,提出了通过学生社团的武术文化传播来更好地传承中华武术文化,最后从四个方面就如何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武术文化传播与传承模式设计了具体的步骤,并对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学生社团;武术文化;传播模式;传承模式;载体;构建
    当前,日益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努力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文化传播模式,是传承武术文化的有效途径。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反映和产物的再现,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汇和汲取了诸多社会领域中的营养,同时又带有强烈的自然烙印的人文特点。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由于文化的渊源不同而产生的文化传播的冲突及障碍,所以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须选择良好的切入点,在发展上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武术文化对世界人民的生活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托由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大学生社团进行文化传播与传承,无疑是武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理想模式。

1 学生社团在武术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独有的优势
    学生社团是由具有某方面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成立的、为实现成员共同愿望而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参加的,因为兴趣相系,所以大学生参与社团类学生活动主动意识强,积极性高。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的舞台、了解与认识社会的窗口和桥梁,它也就必然成为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社团活动与文化传播(大学生信息传播)的这种天然联系,使学生社团在对文化传播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武术文化传播模式将有助于更好地传承武术文化。
    高校学生武术社团吸收了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和积极分子,社团的活动方式灵活多样,有讲座、培训、文艺联欢、社会调查、影视欣赏、辩论、网络交流,等等。这些数量众多的、灵活多样的社团活动无疑为武术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由于社团一般都是跨院系的校级社团,其成员来自不同院系。一部分学生还同时参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团,不同的社团成员又互相交叉重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聚合体。这个体系内部社团成员来源广,信息传播速度快,对象多,其辐射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大学生武术社团在武术文化传播方面的载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又可以有效实现武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2 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武术文化传播传承新模式是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必然要求
    武术文化是指关于武术的意识形态,包括武术在动作形态上的文化特征,设计动作形态的内在原则,以及武术的价值取向和认知方式等。武术文化不仅具有建构人的价值意识的直觉性格,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有逻辑性格;它一方面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对外部世界思维的肯定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构成一个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文化世界,构建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心理和价值观念,形成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价值意识的定势。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武术运动中的集中反映,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性,又具有武术本身独特的个性内涵。比如,武术的“精、气、神、意、韵、形、阳刚、阴柔”等,以及其太极、八卦理论、阴阳、五行理论、天人合一理论等。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大学生的内心充满矛盾、困惑和疲惫,需要得到心灵的慰藉;处于物质财富不断丰富的今天,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协调与发展,并且几多失落,需要健康、和谐与丰富的精神生活;面对网络时代繁杂的网络文化和缤纷的视频节目的各种诱惑,好多人的精神世界向畸形发展,很多青少年成为网迷或网痴严重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他们的灵魂需要拯救;时代的发展,原来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不少人选择了消极的生活方式。“武术文化”具有民族传统特色、蕴涵着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体体现为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勇敢仗义、坚韧笃实、刻苦求进、舍己从人等。对于青少年,在第一时间切入的文化完全可以先入为主,形成牢固而耐久的文化接受基础,并产生极为深重的影响。武术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能为大学生们提供有益的伦理品质和人生理念,对于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社团在各个高校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据统计,目前虽然各高校学生社团的数量不等,但各类学生社团的总人次达到了学生总人数的85﹪。在这个庞大的群体内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这个群体对武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所能起到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时,文化是一个有价值和意义的系统,它是各种文化特质构成的价值、意义和功能的整体,既包括不同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也包括其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政治、法律、哲学、艺术以及种种文化制度和精神产品。“武术文化”是感悟人体动作的文化,在千变万化的人体动作中,反映出人的思想、道德、意念、方式、手段、美感与文明程度,功能渗透到人体的诸多文化和人类自身的发展之中。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弘扬“武术文化”及其民族性特征的武术文化传播模式既有助于培育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又有助于使大学生在“武术文化”的民族精神中受到鼓舞,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因此,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武术文化传播传承新模式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是传承武术文化的有效途径,是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必然要求。

3  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武术文化传播与传承模式的途径与方法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武术文化传播与传承模式的构建需要团结和凝聚广大学生,并将武术活动、武术文化通过学生社团这一中介,使大学生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接纳、内化武术文化。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以宣传教育为铺垫,加强学生社团组织领导是武术文化传播的前提
    学校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发展及武术文化的宣传工作,明确学生社团领导和管理体制,并通过宣传发动、协调指导等工作整合学校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增强学生对武术文化的认识,同时促使各有关部门及学生社团本身增强对学生社团传播武术文化载体功能的认识。最终形成校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具体管理,学校、学院共同关心的学生社团发展格局。“武术文化”是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和谐”的法则结构构建起来的,包括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等观念。它的文化价值在于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作为起点,推广到人与人的和谐,继而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才能不破坏自然的和谐。这种由内而外,由人到自然和谐的方式,在武术的技术范畴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诸如套路运动中的上下相和、内外合一、“眼随手动”、“目随势注”,以及“六合”(手与足合,腰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和体现躯干与四肢相合的“身法”等表达了周身和谐的高度境界;在太极拳的锻炼中,强调 “顺其自然”,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在对生命、社会、科学不断深入的研究、理解过程中的精华凝聚,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不懈努力的写照之一,武术所体现的这种内涵,是需要我们不断发扬的精神。“武术文化”具有民族传统特色、蕴涵着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体体现为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勇敢仗义、坚韧笃实、刻苦求进、舍己从人等。对于未成年人,在第一时间切入的文化完全可以先入为主,形成牢固而耐久的文化接受基础,并产生极为深重的影响。“武术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能为人们提供有益的伦理品质和人生理念,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武术文化”是感悟人体动作的文化,在千变万化的人体动作中,反映出人的思想、道德、意念、方式、手段、美感与文明程度,功能渗透到人体的诸多文化和人类自身的发展之中。在武术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可以通过强调“武术文化”的这些特征为铺垫,有计划、有组织地来实现武术文化的社会传播。
3.2 以锻炼小组为形式,开发武术健身功能是武术文化传播的最佳切入点
    强身健体是武术自产生起就具备的重大价值之一。武术本身内容十分丰富,锻炼手段多样,且各具特色,能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它不仅有丰富的锻炼形式,更兼有传统的、天人合一、内外兼修的整体观与阴阳辨证的理论指导,从而达到身心并修的境界。当前,人们的娱乐健身需求和体育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运动用武术这一锻炼方式,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的人们越来越多。武术动作复杂多变,强调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协调配合,同时,讲究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武术动作的活动幅度较大,对柔韧性要求很高,每出一拳一腿都将牵动相应的肌肉和韧带;在器械练习中还要求身械的协调。经常从事武术练习,可以提高肢体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全面而匀称的发展,达到健身健美的目的,同时,这种身体练习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影响,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中华武术这个伟大的宝库,有一系列太极拳和器械,蕴含着对健身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内涵,是构建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的有效途径、内容和方法,可以烧旺大学生的生命之火。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播,可以在传授这些健身方法时,通过对中华武术文化的发掘、继承和提高,采用科学方法对传统锻炼经验加以整理,去除糟粕,发扬优势,使之在大学生健身锻炼中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文素养,进而达到传播武术文化的目的。
3.3 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潜能,结合现代科技是传播与传承武术文化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社团一般都是跨院系的校级社团,其成员来自不同院系,掌握了不同的专业知识体系,这个智慧的聚合体有着无穷的潜能,他们可以借助自身的专业优势来进行武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如,美术专业的可以作宣传画,计算机专业的可以作影音作品,体育专业进行宣传表演,等等。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其掌握现代科技和思想活跃的优势,努力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交融,促进武术的国际化。同时,中国武术在几千年的历史延续中以太极说、阴阳说、五行说诠释着其内容的博大精深。大学生要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体系,保护“武术文化”独特的文化特质、民族特色,并正确理解武术走向世界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到异质文化的阻滞和碰撞。因此,传承武术文化要发挥武术文化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同是一个社团,如果干部得力了,他们可以把社团建设得生龙活虎、有声有色,而某一届干部能力弱了,整个社团就会偃旗息鼓。因此一定要对社团干部进行严格地选拔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社团工作的管理水平。为确保社团工作的平稳交接,还有必要建立社团后备干部库。同时还要建立起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他们搞好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反映和产物的再现,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汇和汲取了诸多社会领域中的营养,同时又带有强烈的自然烙印的人文特点。在国际文化传播中,大学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由于文化的渊源不同而产生的文化传播的冲突及障碍,所以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须选择良好的切入点,在发展上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武术文化对世界人民的生活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3.4 加强优秀学生社团的打造与扶植,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是传承武术文化的有力保障
    在武术文化传播中弘扬武其民族性特征,有助于培育民族精神,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使青少年在武术文化的民族精神中受到鼓舞,激起武术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发挥武术社团和其他优秀社团的带头作用。高校学生社团数量众多,在这个群体内部差距很大,想让所有社团以同样的速度齐头并进、并驾齐驱并不可能。要支持、引导社团之间的竞争,根据社团的多样性、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对有价值和前景的社团给予重点扶持,选拔树立相结合,培育、选拔、树立一批精品社团,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的带动示范效应。同时还要通过开展诸如社团文化节、社团成果展示等活动,创出社团活动的品牌,提升社团组织的整体形象。干部是社团的核心,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着社团活动的方向和质量。同时还要建立起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他们搞好社团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发挥优秀社团的带头作用,激发全体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传承武术文化。
4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武术文化传播与传承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武术文化的传播要统一思想,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从武术过去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看,技击是它的内在精神和灵魂。从武术的概念可知,它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具有攻防价值的动作为基本素材,以套路演练和对抗搏斗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传统体育项目。攻防技击性是武术最基本的特点,武术的传播决不能为突出动作的表现性而忽视了实战的内涵。而在武术的技击内容里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思想和观点,如:哲学和辩证法里的太极说、两仪说、三才说、四象说、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中医经络穴位和子午流注学说、天人合一说、元气理论说以及儒道的养生修身思想。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渗透使武术更加具有独特的魅力,使武术文化体系更加完整。武术活动之所以区别于其它项目,就在于武术动作是攻防的统一体,技击性是其发展的本源。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武术文化传播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应加强武术文化的内在精神的宣扬,使世界人们对武术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明白她的精神实质及教育价值。中国武术在几千年的历史延续中,以太极说、阴阳说、五行说诠释着其内容的博大精深。现代体育学科中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理论、实践研究成果,使武术理论及技术的研究更趋全面、科学、理性化,折射出东西文化在冲撞之后的交融之光。应该注意的是,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武术文化传播工作绝不应仅仅局限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而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对文化碰撞有辨证的认识。
    传承武术文化要重视武术文化的民族性。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不仅具有精深的哲学思想、系统的技击理论、完整的锻炼系统和神奇的健身与攻防效果,而且还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她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在对生命、社会、科学不断深入的研究、理解过程中的精华凝聚。然而,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武术价值体系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使得武术本质的定位问题遭到了来自诸多方面的挑战。为了中华武术的传承,我们应该在武术教学中重视“武术文化”的融入,让新一代学习武术的发展史,深入了解武术的文化底蕴;通过了解“武术文化”的优秀内涵,可以激励青年一代,增强我们炎黄子孙的自强、自信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武术文化是以中国文化心理结构为指导,以攻防格斗的人体动作为核心的人体文化。“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武术运动中的集中反映,有其独特的理论涵盖和行为特征。“武术文化”不仅具备体育文化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更具有其独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内含强劲的民族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反映,是经历历史选择的优秀的精神创造物,具体表现则是物化在生命体的拳脚攻防动作程式和物化为动作程式的符号记录。武术从运动到强身健体,从修身养性到医疗保健,无一不渗透着浓重的东方文化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东西方文化将再一次经受碰撞和交融。在武术的国际化进程中,在全球文化高度竞争、冲突的背景下,武术文化既要追赶全球发展的潮流,缩小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差距,又要适当地保持其民族性,才能体现中国特色。
5 结语
    大学生社团是武术文化传播与传承模式的促进力量,构建以大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武术文化传播与传承模式是新时期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发展上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武术文化对世界人民的生活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武术文化是民族的优秀文化,武术文化具有先进文化的主要特征和功能,在传播与传承中要注重武术内在精神宣扬,并结合现代科技不断开发武术的健身功效。

参考文献:
[1] 刘军.刍议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31-32.
[2] 樊学庆.试析当代美国文化传播对我国青少年思想的影响[J].青年探索,2007,(2):40-41.
[3] 陈光玖.武术文化的社会价值与实现[J].武术科学,2007,4(2):19-21.
[4] 齐冬红.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中国文化建设[D].硕士,河北大学,2006.
[5] 鲍振艳.弘扬武术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D].硕士,山东师范大学,2006.
[6] 叶献丹.全球化时代中国武术文化认同及其策略反思[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1):55-58.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8987889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