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克建 崔 娜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体育系•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我区西部阿拉善地区拥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具有开展体育旅游独特的自然条件,研究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地区体育旅游的分类、特征和开发对策,将会对我区西部阿拉善盟体育旅游的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内蒙古西部地区、阿拉善、体育旅游、开发 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以沙漠戈壁闻名于世,阿拉善高原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中央戈壁面积广阔。在我区的西部集中了如此大规模的沙漠群,实属罕见。另外还有草原、河流、湖泊、丛林、山地、平原,充分代表沙漠为背景特征下的各种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参与体育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时尚。由于大批国内外游人带此目的而来,使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刺激了各相关行业的发展,拉动了阿拉善地区内的需求,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增强了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活力,提升了整个地区GTP的增长的水平。 体育旅游促使人们走向自然、接近自然,体验原生态世界一种途径,实现与大自然对话的目的,并且在参与过程中达到体育健身和旅游的双重目标。为此,把体育旅游作为带动我区西部阿拉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可广泛的反映体育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精神、身体的内在关系,以一种促动发展的元素进行剖析,全面涉及到问题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本身就是一项社会综合性研究课题,对我区西部沙漠地区开发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体育旅游的种类、特点与实践意义 体育旅游是一种主题旅游的形式,以体育为媒介和对象的旅游产品,有针对性的旅游目标。旅游本身是动态的,体育旅游就是动中再动的一种综合范型。体育旅游在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地区是当地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地域性和民族性为依托,从自然、社会、精神、身体方面提供教育、陶冶、享受和服务。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互促动共建的过程,在旅行中融入体育的成份,以开发地方旅游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身心健康提供一个自我实现的平台。 1.1 体育旅游的种类与范围 (1)常规体育旅游 一般包括体育休闲旅游、体育娱乐旅游、体育徒步旅游、体育夏令营旅游、体育赛事观摩旅游、体育健身旅游、体育建筑群观赏旅游、体育公务旅游、体育商务旅游都可称为常规体育旅游。 (2)特种体育旅游 主要包括体育野营、高山探险、江河漂流、攀岩、洞穴探秘、高山跳伞、沙漠穿越、自驾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公路骑、水下考证旅游,是属于特殊目的的体育旅游活动,而对参加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严格的要求,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旅游。 (3)体育保健与康复旅游 以体育保健与康复旅游为目的选择旅游目的地,主要有阳光浴、风浴、海水浴、水浴、沙浴、沙疗、温泉疗、水疗、矿物质疗、散步、游泳,伴有体育一般性练习,以保健、治疗、调节神经功能、放松身心,采用体育方式和主动行为的体育旅游。 (4)体育学术考证旅游 针对涉及体育学术问题考证性质的体育文物出土、古迹内含有体育资料成分的印证,民族体育的起源,民俗体育项目演变,进行学术研究的体育旅游,以及各地遗址、岩画,石窟、古城的考察和发掘体育文化和文明史料,这类体育旅游具有学术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1.2 体育旅游实践的目标与功效 (1)人与自然的对话 人们走向自然,走进自然是本能,是自然原始的召唤。从自然资源美、特、奇、古、名、稀上引导,人们渴望与自然的对话和亲近,岩石、峡谷、高山、江河、湖泊、森林、沙漠、草原都充满无穷的意蕴。表达着自然无限的内涵,显示了它的动与静之中,物质及精神的转换,渺小和伟大之间的哲理。自然的宏大更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震撼。在体育旅游的过程中,给予我们人精神上陶冶和享受,丰富了情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 (2)接受多元文化的教育 我区西部阿拉善地区是北方游牧民族主要繁衍的地方,蒙古民族和其它少数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历史文化的厚重和现代文化的发达,共同促进了今天的大发展。尤其是蒙古民族时至尽今日还保留着传统、古朴、浓厚、多姿多彩的民族风俗,使我们感到耳目一新,获益非浅。体育旅游方便我们有了接受教育的途径。中原文化、民族文化、大漠文化、草原文化、现代文化是各民族人民智慧和融合的结晶。草原和沙漠盛会——那达慕、祭敖包、蒙古族婚庆、歌舞、蒙古包、赛马、摔跤、射箭、贵由赤都充满了文化的映衬。体育旅游正是受此吸引,走向满足精神层面的境界。 (3)社会体育的延续 体育旅游是人们走进大自然的综合产物,无论在旅行过程是直接或间接、主动或被动,连续或间断的参与体育活动,实践就是社会体育价值观念和连动方式的一种体现形式。特别是使身体锻炼和保持健康处于更高层次的实践机会。由于体育旅游本身具有群体活动的特征,可以加强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强化成员间的相互支持和依赖,发展团队与合作的精神。不仅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了独立性和实际应变能力,为开展社会体育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与适宜的条件。它的社会价值和贡献极大,是社会体育的延续,广泛具有扩大体育覆盖层面的功能。
2 内蒙古的区位与阿拉善地区及体育旅游开发的前提条件 2.1内蒙古政治、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状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地理位置在东经97°10~126°09、北纬37°24-53°20,面积有118.3万平方公里。与黑、辽、吉、晋、冀、陕、宁、甘八省区毗邻,北部、东北部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内蒙古自治区于1947年成立,人口2380千万,由汉、蒙、满、回等多个民族组成。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素有“东林西铁,南农北牧,遍地宝藏,草原秀丽”之称。经过近60年的不懈建设,全区政治、经济、社会都发展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全区国民经济发展跨入一个崭新时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我区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实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人均生产总值列于全国第12位,已经居于中游水平,自治区国民经济跨入了一个崭新时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正是由于科技进步,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在我区的发展速度无论在规模上、在经济总量上、都有显著提升。 内蒙古科技厅全自治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的可靠程度,通信的发展,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全区公路、铁路、民运航空、水路相互交织的运输网已具有规模。公路运输事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镇、苏木通车率100%,村、嘎查通车率95%、通电率98.3%、广电覆盖率90%、铁路包兰线、兰新线、嘉峪关到策克铁路、清水镇到赛汉陶苏木铁路,以及正在建设临河至策克铁路,对全面开发阿拉善地区起到交通大动脉的作用。以呼和浩特市、乌海市的航空港连接阿拉善盟的公路主干线,使国际和国内游客快速省时抵达。 我区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对于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地区更具有重要意义。把体育旅游作为开发整个地区旅游业的驱动力之一,以增强该地区旅游业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2.2 阿拉善盟行政划分、科技发展水平与基本概况 内蒙古的西部阿拉善盟(蒙古语意为贺兰山)。地广人稀、矿产丰富、气候恶劣、风沙大是该地区基本特征,面积广大,蕴藏着巨大开发价值。由于阿拉善盟辖阿左旗、阿右旗、额济纳旗三旗经济社会基础差,起步水平低,加上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开发速度慢,严重的制约了社会的发展速度。通过近年来加大开发力度,科技进步已经取得明显的进步表4。 全区科技进步情况:内蒙古自治区共有3盟、9地级市,全部进行了全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 通过阿拉善盟科技统计监测主要指标与位次的显示,我区西部阿拉善地区科技进步在提速,这就为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体育旅游的扩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阿拉善全盟面积267547平方公里,人口18万,密度极低,居住着蒙、汉、回、藏、满、朝鲜、鄂温克等民族。盟行政公署入住巴彦浩特镇,该盟多内陆高原。属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寒夏热风沙大。年平均气温6°~8.5°,年降水量北部60~80毫升,南部110毫升 ,西部不足40毫升。矿藏已发现的有86种,已探明的54种,尤以俗称“两百一黑”的盐、硝、煤最具优势,是盟、自治区的出口创汇产品,通过表4可以显示出阿拉善盟科技水平进步的程度。
3 阿拉善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征 阿拉善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分布广泛,沙漠、戈壁、草原、河流、湖泊、丛林、山地、古迹、民俗、和文化体育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组合能力强,品位较高的特点。在海内外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3.1体育沙漠旅游资源 在内蒙古沙漠、戈壁大约有40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面积21.2万平方公里,戈壁面积 18.8万平方公里。分布在阿拉善盟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约占内蒙古沙漠面积的一半左右,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三大沙漠也是世界上所处海拔最高,沙丘相对高度最大的沙漠。沙漠内部更具特色,湖盆、丘陵、残山、平地与沙丘交错分布。乌兰布和沙漠植被覆盖度较大。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沙丘的相对高度,一般在10—30米之间,最大可达100米。盐湖及土质平地面积广阔,流动沙丘面积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面积各占约1/3。 腾格里沙漠沙丘相对高度外围一般为10—30米,中间高度较大,一般在100—200米之间,形成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高大的沙丘链垄。地势自南向北逐渐下降。流动沙丘占83%。沙漠内部多绿洲湖盆,也有少数山丘陵与山地。 巴丹吉林沙漠多复合型高大沙山。沙丘相对高度,一般在200—400米,最高地方可达500米以上,巴彦诺尔、吉河德沙峰,堪称世界沙漠美不胜收景观。沙丘链规模大,丘陵高,绵延数公里或数十公里,平面是明显的链状弧曲体。是体育特种沙漠旅游最具吸引力的目的地,每年有万数计游客来此观光。 3.2体育草原旅游资源 阿拉善草原混杂着高平地草场,荒漠草场和沙地草场,草原夹在沙漠和戈壁之间,显示了独特的风貌,现在通湖草原景观保护区,主要由沙漠、戈壁、丘陵三种类型的草场构成。基本属于荒漠草原。以骑马、骑骆驼、乘坐勒勒车为代步工具,更具草原特色和风格。 3.3体育河流、湖泊旅游资源 人们非常难以想象,在内蒙古西部戈壁、荒原上,竟有众多大小不一的湖泊。在巴林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中,大小湖泊总共有545个,水域面积5909平方公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咸碱湖,最著名的吉兰泰阿盟第一盐湖。湖面积75平方公里。木仁高勒(河)流入居延海,额木纳高勒(河)流入苏泊淖尔湖,水连沙的景观十分秀美。沙漠中还有一样奇特景观——地下河,这批地下河道长约2~3百公里,宽约1~10公里之内,河床深在5~200米的地下,是体育水下探险的好去处。西部的沙漠、戈壁是干旱气候最直接的结果,但是由于巨大的干与水的反差,它的价值,只有亲临其境,才能感到自然的神奇,是体育旅游难得素材。可以开展湖水浴、划船、游泳、垂钓、潜水、动力滑水、水球各种湖上体育活动。 3.4体育丛林旅游资源 在内蒙古西部沙漠、戈壁、荒原上,自然环境恶劣,但绿色的各种植物,却顽强生长于此。额济纳的胡杨林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胡杨林,是世界上古老的杨属植物共约25万公顷。他的树干高大,通常在10米上下,高有的可达20米,胸径60厘米。其珍贵性与银杏树可比,因此国家已把它列为三级保护植物。早在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额济道桥胡杨林列为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在阿拉善干旱地区,流沙地区有一种绿色植物叫红柳随处可见,红柳属于柳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通常高3—5米,最高可达7米左右。在保护生态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自然生长和人工植树形成红柳网片,使荒漠有了绿色,有了生气。由于处于沙漠、戈壁、荒原之中,带有浓重大漠风光,是体育野营、骑马、骑驼、采集标本、体育休闲极好度假地。 3.5体育山地旅游资源 在西部有著名的贺兰山是喜欢登山、野营、攀岩体育旅游的极佳去处。贺兰山在阿拉善盟南部自然景观十分美丽,在夏秋季到山中碧草如茵,山上有杨、松、柳、榆天然林木,由于植物繁茂,与沙漠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雄伟壮观,山势挺拔,林木茂密,是夏季旅游和避暑胜地。山泉、溪流、林海共同构成一幅画卷。是体育夏令营最好活动地之一,徒步登山,呼吸新鲜空气,可以得到精神享受和体质锻炼。 3.6体育冰雪旅游资源 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地区由于冬季结冰期长达四个月,降雪后产生的沙漠雪景、戈壁雪景、草原雪景、山地雪景、丛林雪景构成一片银色的世界。河流、湖泊的冰封,是天然的冰场,骆驼、马、驴拉冰车游,更显内蒙古西部冰天雪地的特色。徒步、乘雪橇、滑雪、滑冰和观雪景、冰景使过去为淡季的内蒙古西部旅游逐渐变热,在摄氏零下20~30度的严冬季节进行体育旅游,又添了一道大自然对人考验的试题,进一步挖掘冰雪体育旅游资源,使其形成规模,重要的是选择好可供开发冬季季节性的体育旅游的项目。 3.7 体育自身文化旅游资源 我区西部阿拉善地区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雄浑的阿拉善高原养育了蒙、汉、回、藏、满等民族,除了具有本民族的特点之外,民俗风情共同具有西部地域的特征,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所使用的蒙古族语言,方言,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充分体现了每个民族的理想和感悟。由于民风古朴淳厚,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历史古迹众多,并有不少古迹中反映体育精神与生活内容,对于体育考证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最具代表性的“那达慕” (蒙语:盛会的意思)就是以体育活动为主文化经贸物资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在阿拉善地区会举行不同规模、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那达慕”聚会,体育以富有最受蒙古民族喜爱的传统赛马,最具地区特点的赛骆驼,最有蒙古民族特色的摔跤、骑马、射箭,并称为勇士三项赛。显示蒙古民族的能骑善射和无穷力量的项目。赛马,要求骑手有高超的骑术和驾驭能力。骑马超越障碍,马上技巧—越马,马上站立是人马合一,体现勇气和骑技。马球比赛,是显示人和马的配合,团队精神,对人和马的要求极高。打布鲁,一种投掷运动,分地上、马上两种比赛。蒙古象棋是智力对决。贵由赤(蒙语意为长跑),是充分体现体育运动对人的作用和影响,长度由“那达慕”大会决定,胜利者往往被当作民族勇士看待。由此可见,阿拉善地区内的体育文化、体育运动、体育赛事本身就丰富多彩,以其特色和它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它不但对国内和自治区内游客,而且对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具有强烈的体育旅游吸引力。
4 阿拉善地区体育旅游开发的指引与特色化建设 4.1 加强政府的规划和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首先打破职能部门和行政区划分的限制,建立整体体育旅游开发的发展战略规划。按体育旅游资源地理特征进行划分,突出重点体育旅游线路和景观建设,加强横向联合,共建长效保障机制,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广泛举办体育旅游节、各类体育比赛,传统民族体育比赛。走体育与旅游市场开发相结合的大产业、大市场、大旅游的发展方向,推进全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化的进程,扩大体育旅游经济的覆盖面积,增强创收能力,以体育旅游作为突出范型,带动全盟三旗的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4.2 以法律法规指引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方向 加大综合性体育旅游开发的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要认真贯彻我国现有涉及旅游业的法律法规、条例和办法,这些文件都直接或间接的与开发旅游,保护旅游资源有关。例如《文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保护法》、《旅行社管理暂行规定》、《旅游饭店(涉外)评定星级的规定》、《文物保护规定》、《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旅游规划管理办法》主要是从旅游产业市场面积宽、竞争性强、综合性大的特点出发,大力推进体育旅游的社会化、市场化的进程,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努力扩大体育旅游在经济领域的比重,奠定法制管理的基础。 4.3 促动阿拉善地区经济的加速发展的指向 走体育旅游作为经济产业发展之路,尽快实现从单纯接待型向经济产业型的转变,实现大幅度的创收。使其逐步成为阿拉善地区新的增长点。逐级建立多元化、多方化的体育旅游产业投资机制,出台一系列到阿拉善进行体育旅游投资的优惠政策,以降低税率;扩大税收的减免年限;降低建设用地价格;鼓励外资、内资企业的广泛参与。坚持“谁投资、谁受益” 的政策指向。真正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完善并创新管理制度,不断为加快开发阿拉善地区注入新的活力。 4.4推出具有知名体育旅游品牌与提升影响力 继续打造阿拉善盟荒漠景观保护区、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知名品牌。内蒙古西部阿拉善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需要多种媒介的宣传,例如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依托中央和自治区广播电台、电视台,举办各种宣传阿拉善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例如腾格里沙漠汽车越野赛,阿拉善举办的2006年内蒙古民运会,两地现场直播扩大了影响,也是最佳的促销手段。 4.5提供优质服务与培育体育旅游管理人才 随着旅游业竞争加剧,体育旅游也在所难免,对综合性服务得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不仅仅是简单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之间,还对体育用品装备、器材设备和体育教练员、体育向导、体育到有都有特殊的要求。尤其是特种的体育旅游,对交通工具的维修保养能力、信息传递功能、体育特种旅游的预警机制、专业体育向导都有相当高的标准,必须提供优质的服务水平。培养人才是管理的关键,必须要开展体育旅游专业员工的系统培训,使他们形成综合工作技能,从而保证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行鼓励先进和淘汰后进的用人机制,全面提升员工的素质,未达标者必须参加待岗培训,有才干的管理人员要委以重任。这样管理者、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取得好的工作绩效。 4.6突出地域性和民族化建设 4.6.1树立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意识 阿拉善地区要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为总目标,开发自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然,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最著名的“沙尘暴”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源于内蒙古的西部阿拉善地区。开发是让人们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造福,重要是开发的理念,不能只知道单纯的索取。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的东迁南移,植被的减少由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已经非常说明问题。开发要有度,开发要兼顾。不能让自然资源再遭到破坏,人与自然关系处理不好,不只是体育旅游业受到损失,而是破坏整个地区乃至全国性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4.6.2坚持自然资源地域性特征的开发基调 体育旅游资源贵在稀有,要突出原生态的独特性,是我区体育旅游开发的基本宗旨,正因为我区西部阿拉善地理区位所形成的独特景观,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的到来。在体育旅游开发和建设中必须具有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风格,尽可能保持和利用自然界的原始风貌。不要盲目建以现代风格的体育场馆和各种体育设施,使人难以感到自然质朴气氛。开发要量力而行,注意区域性的特征,否则产生不伦不类相反的效果。开发要有名牌战略发展的眼光,围绕在一定区域内以最高、最大、最古、最奇、最有兴趣的体育旅游项目为开发重点。 4.6.3保持本地区民族性特点的开发建设 以突出民族化,保持地方传统格调,努力反映阿拉善当地文化的特点,特别是突出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体育旅游的形式与内容,要精心整合与升华。充分发挥阿拉善体育旅游文化的内涵,丰富体育旅游产品,增添体育旅游区、突出民族性厚重感,提升体育文化品位的档次,保持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地区的自然性和民族性的原汁原味,是今后体育旅游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福义等主编《中国旅游资源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8•第二版 [2] 王洪滨主编 《旅游学概论》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8•第二版 [3] 冯军旺等主编《内蒙古奇景》•[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9 [4] 訾冬梅等主编《内蒙古自治区地图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1 [5] 内蒙古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9 [6] 内蒙古科技厅《2005内蒙古科技统计数据》•[M]•呼和浩特•2005 [7] 王天扩等•河北省体育旅游资源分析与市场开发策略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06.5•P11~14 [8] 邱爱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均衡选择与制度创新》•[J ]•体育与科学•2006.5•P43~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