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7年第1期
 
论“素质篮球”与“应试篮球”下的CBA

2007/6/25 15:11:03 浏览次数 3971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共体育部  2.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就CBA在奥运战略下,球员、球迷、赞助商、大众传媒等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奥运战略下的CBA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CBA  奥运战略  素质篮球  应试篮球


1. 引言
    日本世锦赛后,在应对记者采访时,姚明就现在的中国篮球问题提到:“中国篮球目前是在闭门造车,前几年在比赛休假期,我都会找那年的CBA季后赛带子看,可以说,这几年我们的水平进步非常非常缓慢”。而恰逢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男篮在拥有姚明、王治郅、易建联以及诸多球星的“新黄金一代”后,承载了中华民族极大的梦想,国人甚至期望男篮赛场上升起中国国旗。为了取得奥运会成绩的历史突破,中国篮协、篮管中心在结合我国男篮的实际情况,征求了各俱乐部、赞助商等各方面的意见后,做出了在06-07赛季进行重大改革的举措,主要内容包括:取消南北分区,缩短赛程;为国家队备战亚运会,赛季中休战50天;更改外援上场时间与人数限制;季后赛采取5场3胜制,决赛采取7场4胜制;每队可从未进入季后赛的球队挑选外援、本地球员各一名;新赛季裁判员将由旅行社统一接待等。对于此次改革,争议最大的是取消南北分区,缩短赛程。赛程缩短后,联赛将减少14轮次、112场比赛,对于赞助商、俱乐部、国家队以外球员以及球迷市场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各界对于改革的争论,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以苏群等为代表的“杀鸡取卵”派,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每4年都有一次,如果中国篮球以各类世界大赛为中心进行改革,那样,中国篮球必将步足球老路,成为“应试篮球”,中国篮球应该坚持走立足国内联赛,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基础上发展“素质篮球”,逐渐提高,这样中国篮球的发展才有可持续性;以徐济成为代表的“剖腹产”学派,“奥运大战略”其实是把手术刀,给CBA做的是剖腹产手术,是给打麻药、做消毒的那种,取了鸡蛋,还要让母鸡继续活着,继续孕育鸡蛋,每隔四年,再取一次,联赛不是坏事,集训也不是坏事,我们要做的是让两件好事相得益彰。奥运战略下,我国篮球应该发展“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 如何发展“应试篮球 ”和“素质篮球”, 以及在现在奥运战略指导思想下,我国篮球未来将来如何,已成为篮球界关注的焦点。

2. CBA与奥运战略
    CBA自1995年2月5日,中国篮球史上第一次实施主客双循环制的联赛,到2007年八一火箭举起至尊鼎的12年间,CBA联赛经历了风风雨雨,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痛楚。但总体上看,CBA的发展还是积极向上的,球员水平与篮球基础稳步提升,先后有王治郅、巴特尔以及姚明等杀入世界篮球殿堂NBA,其中姚明更是NBA历史上第一个没有美国篮球经历的状元秀;管理体制和理念日趋完善,2004年4月东莞联赛总结会上,篮管中心主任首次提到中国篮球“北极星计划”设想,提出了“服务球迷、服务媒体、服务赞助商”的办赛宗旨,极力构建“我的球队、我的比赛、我的CBA”为核心的CBA品牌文化,推出了“戴梦得”至尊鼎等,目标是用10年时间把CBA办成世界级的职业篮球联赛;2005年1月5日,北京小汤山会议,“确立投资目标、明确发展战略、探索经营模式”,并推出了职业联赛“准入制”草案,小汤山峰会为CBA深化改革确立了更加明确的方向;2005年5月,中国篮协与盈方公司签署了长期联赛商务推广协议。这一系列举措,无不昭示了中国篮协、篮管中心发展职业篮球的决心。
    新的世纪,为满足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竞技体育的更高需求,适应世界竞技体育日趋激烈的竞争,完成好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保证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制订了《2001-201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根据这一纲要,篮管中心、篮协也制订了08奥运目标,在不同的场合,男篮教练、篮协、篮管中心领导都表示,08奥运中国男篮的目标是保八冲六。李元伟更提到,中国篮球的未来,应该是在一个完整的构架下良性运营的篮球体制,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2008年,还有2012年,我们的发展不光是为了中国国家队和联赛,而是为了中国篮球的整体水平。
    可以看出,CBA的目的是发展职业篮球,努力构建的是以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下的俱乐部为组织形式,以篮球作为谋生手段的球员为主体,以球迷为客体,以媒体为中介,以高水平篮球比赛为商品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文化与商业活动。CBA的发展必需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商品、消费者、流通渠道决定了市场的发展。篮球比赛这一商品要满足社会需求,必需循序渐进、金字塔式地发展,大跃进、突击式的发展尽管会盛极一时,但可持续性将会受到影响。因此,循序渐进的发展“素质篮球”,夯实基础,应该受到重视。
    “奥运战略”指挥的是竞技篮球,竞技篮球是以获取良好的比赛成绩为终极目标。由于竞技篮球主要围绕某几次重大赛事而进行布置,因此,为了比赛成绩这一终极目标,在规划战略目标时,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必定有所侧重,表现在具体行动上,往往会有所取舍,06世锦赛后的CBA改革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而进行的。于是,“素质篮球”与“应试篮球”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矛盾。作者将就现有战略规划下,“素质篮球”与“应试篮球”下的CBA球员、球迷、赞助商、媒体以及竞技目标等因素变化情况继续进行分析。

3.“素质篮球”与“应试篮球”下的CBA发展分析
    这里所说的“应试篮球”应该属于竞技体育的一部分,竞技体育的主要具有体现国力强弱、增进民族凝聚力、激发大众体育参与热情、提高整体竞技水平、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等功能;这里的“素质篮球”应该属于职业体育的一部分,职业体育的具有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激发大众体育参与热情、提高整体竞技水平等功能。由于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共性,因此,只要二者关系处理恰当,CBA同样可以做到殊途同归。
3.1 球员
    CBA经历12个赛季的发展,由当初的8支球队到现在的16支球队,以篮球为生的球员也成倍增长,到06-07赛季末,CBA注册的一线队员共254名,加上二三线队员,总数达1000人以上,这些球员是现阶段中国篮球的主要力量。由于体制以及现实条件等原因,我们的球员不可能像欧洲球员那样有广泛的跨国交流空间,只能依靠我们的联赛以及平时训练逐渐提高实战水平。但我国篮球整体水平不高,国家队之外球员与国家队球员之间,水平存在相当大的距离。要想提高国家队之外球员的整体水平,一得靠科学系统的训练,但地方俱乐部的训练条件与训练水平很有限,这点尤纳斯对于国家队球员返回俱乐部后,体能、技战能的快速退化曾提出过尖锐的批评;二就得靠规范的联赛,使他们多打比赛,多交流,在以赛代练中获得提高,这一点,对于现在的CBA发展,应该是一条比较好的捷径。但由于篮球奥运战略的影响,为了使国家队获得更多的集训时间,CBA减少了比赛轮次,由上个赛季的44轮变为现今的30轮。集训对于国家队球员竞技水平或多或少会有提高,但是,缩短的联赛对于不能进入国家队的其它几百号球员却存在较大影响。相比较,NBA常规赛由头年的10月底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4月中旬每个球队共82场比赛,另外还有夏季联赛、季前赛和季后赛等。如果把夏季联赛、季前赛加上,每队每个赛季至少得打上100多场比赛,如果球队进入了季后赛,那么比赛的场次还要增多;欧洲篮球联赛先在各国国内进行联赛,然后再由各国抽取最优秀的球队共24支进行A、B、C分组双循环比赛,比赛总场次也多达50场以上,且都能够保持很高的质量。而我们的联赛场次相对NBA、欧洲联赛本来就算少了,地方以及俱乐部训练水平又不高,就算国家队球员水平再高,也只能是一枝独秀,那样对我国篮球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一种隐患。因此,如何在“素质篮球”与“应试篮球”之间找到平衡点,在缩短联赛、减少比赛场次的基础上,提高国家队之外球员的竞赛水平,值得所有篮球工作者思考。
3.2 球迷
    职业篮球满足商品经济的所有特性,市场的发展一般经历成长、繁荣、萧条、再繁荣等过程。我们的联赛经历了12个赛季的探索,特别是在“北极星计划”“我的球队、我的比赛、服务球迷”等理念与口号推出后,篮球市场空前高涨。但对比NBA的发展可以看出,我们的市场仍然处在成长阶段,球迷的观球热情、观球态度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球迷文化还处在自发构建中,稍有新异刺激,球迷市场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06-07赛季的CBA改革,对于我们的球迷市场暂时不会有较大的影响,但是赛程的缩短会影响球迷的观球习惯与连续性。此外,奥运战略终极目标是获得竞技体育的理想成绩,如果能够达到这一目标,那国人的篮球热情必定会更高,就像我国网球荣获奥运冠军后,各地兴起网球热一样,但万一08奥运我们的男篮表现差强人意,加之我们的国家队之外球员因为奥运战略,而得不到足够的实战锻炼,联赛的整体水平将达不到球迷期望值,那样,难免会对球迷市场产生消极影响,可能球迷市场在还没有达到繁荣程度就已经夭折了。这一点在中国足球身上已经得到了印证,当然,足球市场的萧条不只是竞赛成绩不理想这一单一原因造成,但国际大赛成绩的事与愿违应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球迷市场的萎缩,影响的不仅是俱乐部收入,还会牵引出一系列问题,如学校篮球发展缓慢、大众篮球热情不高、职业球员收入过低,职业素养无法得到保障等,进而影响竞技篮球成绩,造成我国篮球的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协调好既达到竞技目标,又发展了职业篮球,同时满足球迷的文化需求,还需我们努力探索。
3.3 赞助商
    联赛的发展,离不开赞助商在经费上的资助。联赛初期,CBA获得赞助的方式主要是出卖冠名,这其中,每一届的CBA联赛冠名赞助商都对联赛的运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羊城报业集团、恒源祥、摩托罗拉等。能够获得这众多的赞助经费,充分说明了CBA这一朝阳产业的诱惑力。从艰难起步,到现在的有所收获,CBA与赞助商基本上达到了双赢的目的。04-05赛季,CBA联赛取消冠名权,一改过去传统的由一家公司垄断的冠名赞助商方案,转变成目前的多家合作伙伴式的赞助形式,此举的目的主要是在经过十年的发展后,CBA将致力于自身的品牌建设。同时,瑞士盈方亚洲公司在与NBA亚洲市场开发公司竞争中取得优势,与中国篮协签约成立合作公司,该公司拥有今后7个赛季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以及各俱乐部(除地方冠名权和门票收入外)的所有商业开发的权益,并承诺在未来三年内向男女篮国家队提供资金及技术支持,给出三年1500万美元的代理费,负责后者的商务推广,足见国际公司对CBA这一品牌的认可。但是为了奥运会战略,CBA的此次联赛缩水,据业内人士初步估算,给盈方公司造成的损失将达到6000万人民币,如此巨大的经济损失,盈方公司或许可以通过政府行为获得补偿,但是,这样的政策必定会给CBA冠上“不可靠”的帽子,从而影响投资商的信心。我们需要的是与赞助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只有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上进行的合作才是永恒的。因此,如何在奥运战略下,既关注了国家利益,又保证赞助商的利益,已经是当前我们的联赛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否则,过了这个7年之期,难免我们的CBA联赛不会遇到象中超一样的裸奔危机。
3.4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和体育结亲是加速体育市场化、职业化的重要原因。职业篮球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要想得到大众的认可、普及和推广,必定离不开大众传媒的帮助,传媒不仅加快了职业篮球的传播速度和社会覆盖面,扩大职业篮球的影响,还对篮球运动的发展起着其他任何事物都无可比拟和替代的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最为成功的是NBA,在大卫•斯特恩当选为NBA主席后,对NBA的市场运作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其中最具有远见性的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把NBA介绍到了世界各地,快速地扩大其影响,积极地拓展海外市场。此外,传媒不仅为职业篮球的发展提供观众,也极大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并具有监督体育不良之风,起着很好的舆论监督导向的作用。而大众传媒借助体育这一表现形式,同样使自身得以扩大做强,如果报纸类的《篮球先锋报》、《体坛周报》、《南方体育》,电视类的中央5套、ESPN、星空体育,以及很多网站,在与体育相结合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传媒的两面性,在他们双赢的基础上,也存在很多负面影响,如有些媒体过分宣传奥运战略或是我们国内职业联赛的重要性,特别是08奥运在北京举行之时,有些传媒对于男篮的期望值必定超出了正常范围。如果我们的战略任务达到了,传媒的宣传对我国的职业篮球、竞技篮球、学校篮球以及大众篮球必定极有带动作用,但如果达不到既定目标,某些媒体必定会追本溯源,追究起奥运战略、篮球体制、职业篮球等的不是来。传媒不客观评价可能引发人们,尤其是运动员对于竞技篮球、职业篮球的不正确对待,从而影响整个篮球运动本身的持续发展,且对传媒本身的发展也会起到不利影响。

4.建议与对策
4.1 如何提高我国篮球运动员水平,特别是国家队之外运动员竞技水平,在奥运战略中同样应该受到重视,这是我国篮球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可以建议在CBA休赛期仿效NBA,举行夏季联赛、季前赛等,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和交流机会。同时,各俱乐部、教练员以及科研人员应该把目光向外看,参考欧洲篮球、美国篮球的组织管理体制、训练理念、市场推广机制等,加强理论交流与学习,获取外界先进的运动训练知识,加速我国篮球运动分发展步伐。
4.2 服务球迷是北极星计划的重要部分,球迷市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兴旺起来的,但是如果不注重与球迷的互动,球迷市场的萧条却会是旦夕之间的事。因此,在休赛期,各俱乐部应该组织各种亲民活动、义工活动、学习活动等,走到球迷中去,拉近与球迷的距离,提高亲和力。
4.3 CBA的发展除了靠自己这一金字招牌外,赞助商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之所以他们愿意出资推广CBA,是希望能够获得双赢局面,其中,赞助商更关注的是推广过程中的隐形影响值。如果CBA赛制越稳定,管理越规范化,竞赛水平越高,赞助商能够获得的长远利益也就越大,赞助商的可持续性也越强。因此,在奥运战略下,虽然暂时可以通过政府行为补偿一部分其损失,但更重要的是采用一些更长远的优惠政策,使其形成更真诚的投资信念,这样对于CBA在资金上发展的可持续极为重要。
4.4 没有大众传媒,就没有NBA的世界繁荣,同样,没有大众传媒,也就没有CBA的家喻户晓。但应该认识到,媒体也是一柄双刃剑,奥运战略下,竞赛成绩是终极目标,这必定与现阶段的CBA发展有一定的冲突,因此,传媒对于应试篮球、素质篮球等的宣传与评论应该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进行。

参考文献:
[1]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体育科学,2001.5
[2]吴建喜.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篮球运动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6.9
[3]杨风华.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竞技体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
[4]白喜林.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3.4

1.杨海晨:(1977-),男,回族,湖南武冈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训练。
2.赵  芳:(1975-),女,汉族,广西桂林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体育法学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14640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