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7年第5期
 
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师生互动与体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7/11/7 16:18:49 浏览次数 5741  

杨小平1   王光明2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福州  350007   九江学院   江西  九江332005

摘要:在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下,以创新能力和师生互动为切入点,利用文献法和逻辑推理法,分析了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师生互动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联系和网络多媒体平台下师生互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论述了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师生互动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优势互补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教学 , Internet , 多媒体技术 , 教学模式 , 体育

1   网络多媒体教学及其师生互动的内涵
    所谓网络多媒体教学,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系统的网校体系结构,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随时随地并可以选择适应自己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而进行学习的教育,即实现教育的终身化、民主化和个性化。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平台下通过一方或双方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知识传授、行为管理、感情沟通。

2  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联系
2.1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师生互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从教学的理论来说,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教学工作只有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双向信息交流与互动,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协助学习,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强大作用,更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基本能力,是由知识,智力和个性品格构成的,是一个多维的,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必须要有一块适宜它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的土壤,这块土壤即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1]。统一的教学计划、大纲和缺乏互动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千人一面的“批量产品”。而那些独具慧眼,有独特见解的人才都是有个性、不盲从的人才[2]。国外创新教育成功经验已充分表明,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改革,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师生互动的实现是个性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这种互动需要一种伟大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另外,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要求人的思维品质具有独立性与批判性,都要求创造者拥有巨大的勇气去突破已有的观念、方法和理论。那些对自己没有信心,心理品质软弱、缺乏自认、轻视自己,不能主动积极开发自己的个性品格的人,是难以进行创造性活动的[3]。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下,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形成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和互动,又能够给予学生不分时间、空间的知识与技能补充,这一互动还能让学生与老师,与同学,与媒体系统产生一定情感上的交流,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了个性化、个人化、特色化、和谐化的教育。这也正显示了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2.2 “双主”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师生互动
   “双主”网络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过程控制,教学主导地位的发挥以及和学生进行意义自主建构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发展,极为有利于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人才的培养[4]。“双主”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教师只起帮助、引导和促进作用;强调“情景”的创设;强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媒体之间的“协作”与“会话”。
    “双主”网络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和学支撑平台等方面。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自然特征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特征进行内容的选择,经过网络多媒体平台下的互动展示给学生,在互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利用网络功能,如E-mail和BBS等进行作业的布置与批复,或是进入BBS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则可以通过E-mail和BBS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上课之前还需要进行备课,他可能需要进入网络收集大量的教学资料,他们之间存在很大的互动性.

  图1  双主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下诸要素互动关系示意图


    学生可以和老师在平台的支持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与同学进行学习讨论和互相协助。学生和老师还可以利用Internet网,进行相关学习资料的查询与检索,或学习或下载信息使用,所以诸要素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多媒体教案的编制过程中要把自己定位于情景设计者、教学研究者和教学设计实施者,从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角度来设计与编制多媒体电子教案,充分而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这个现代教育平台下,达到学生乐于学、乐于问、乐于交流和乐于钻研的教学目标。在网络多媒体互动平台下,学生可以在课后带着问题访问多媒体课件库中的相关课程,可以访问VOD视频点播系统中与课程直接相关的视频资料;然后在为每一门课程分别设置的BBS教学论坛上,提问和发表自己对某一知识点的认识,通过BBS教学论坛与教师及时沟通,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在其教学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对概念认识的加深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调动学生在课后的学习热情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不无帮助。教师则根据学生在课后反映出来的问题采用网上实时答疑的方式,可以直接向某一学生答疑,也可对具有普遍性问题向全体或部分学生答疑,还可在课堂上集中解答与指导,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交互作用和反馈效果,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3  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
3.1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教学缺乏足够的情感交流
    在教学中的作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任何一种教育技术都无法代替的[5]。当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存在着潜在的情感交流。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到书本以外的许多东西。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诙谐幽默的授课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得学生因此加深记忆,以至终生难忘。而网络多媒体虽然能够进行人与人的对话,但是,对于学生的一些个性缺陷老师是直接看不到的,导致无法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来到学校,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欲望,还带来了自己的感情世界,是以富有生命意识的个体出现的[6]。网络多媒体教学更适宜于教授表现形象化或在具体形象基础上,简单逻辑思维的教学内容,它不适用于表现抽象的逻辑思维内容。如哲学、推理等不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
3.2  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教学带来的自闭性
    网络教育的学习环境是一个相对自闭的环境。纯粹的网络学习是通过一套网络设备完成相互交流,无形中减少了与人群的直接接触。虽然网络可以将整个世界展现在其中,但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基于网络的各项活动实际上都是个体以计算机及网络为媒介与其他个体或群体进行的互动,这就使网络在拉近师生、生生关系的同时,也疏远了他们之间的现实联系,因而无法满足个体作为社会存在物的内在需求[7]。因此,应当有机地将网络课程与其它学习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方式的优势,才不至于在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同时,隔离了个体与群体的联系。
3.3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带来的其他副作用
    网络多媒体教学毕竟是在一个虚拟的平台教学,这样教师向学生就难以传递一些非常重要而又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可意会的知识”,另外,面对一个固定机器,固定的姿势,很容易产生疲劳。

4  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师生互动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优势互补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占领当代教育的制高点[8]。网络多媒体互动教学是当前和未来教学发展的主流, 是21世纪快速、大量、高质量地培养体育人才和体育事业建设者的关键;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根据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将网络教育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未来的教育是“虚拟学校与现实学校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体系。虚拟学校是用来传播知识、创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完成学生必要的知识教学与能力发展;传统学校将成为道德、品质、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人格养成与智力发展的重要场所。
体育教育的学科知识特性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在运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国外的创新教育实践中已有证明,在《学习革命》一节中也讲到了几点启示:所有体育运动成功者都有梦想、有特定的目标、有远见,总是充满激情,对错误抱有积极的态度,都能通过实践有所成就等[9]。体育活动通过社会环境和教育过程培养人的道德、协作、公正、情感等创新个性,开发人的创新智能。人在体育活动中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活动中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需要协作,相互配合的品质与作风,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培养公正、勇敢、协作的手段和方法,参加体育运动者都具有道德上的义务去服从规则,培养了公正的品质,其中教师要鼓励和发扬优良的品质[10]。而网络多媒体在学生与老师的感情交流上是有一定缺陷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既要重视现代化的教学优势,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真实的情感教育情境,使得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师生互动与传统学校教学相结合,优势互补,为培养新型人才提供环境和条件,使得我国教育走真正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 范兴亚,田 敏,贺东霞.略论创新教育和个性培养[J].中等医学教育,2000,18(1):55-56.
[2] 杨丹宇.国外创新教育分析及启示[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2,9(1):66-70.
[3] 沙 莉.谈创造型人才的人格特征及其培养[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1):57-59,61.
[4] 郭向勇.“双主”网络教学模式的师生角色定位作用[J]. 电化教育研究,2002,(7): 44-54.
[5] 于占龙,赵 立,王晓娟.多媒体教学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 20(2):110-111.
[6] 田振军,王东丽.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体育专业学生个性品格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6):834-835.
[7] 王润绪,赵慧勤.网络教育及其展望[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22(3):21-22.
[8] 龚铭新,俞建民,刘敏. 信息时代的学校体育网络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1):89-92.
[9] 王满秀.体育教改中创新教育问题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2,23(4):77-78.
[10] 唐静萍.论体育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联性[J].体育与科学,2000,21(3):24-25.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70878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