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7年第3期
 
采撷东方文明智慧 应答奥林匹克发问——北京奥运会六大视觉符号的文化解析

2007/9/13 15:04:30 浏览次数 8186  

卢元镇

前言
    今天的世界是文化大碰撞、大交流,走向大融合的舞台,世界的今天又是各民族文化大比较、大冲突,差异大展示的时代。衡量一个民族文化高下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对异质文化的选择、认同、接纳、消化,以及变异的能力,凡是对外来文化采取恐惧、怀疑、排斥、抵制,乃至闭关自守态度的民族,必将被世界文化边缘化,更不能实现外来文化的本土化;凡是怀有欢迎、从容、大度,以致积极开放心态的民族,则会走在世界先进文化的行列中。另一个则是向世界推介、传播、扩散本民族文化的能力,凡是对传播本土文化缺乏信心、策略和技巧的民族,往往只能孤芳自赏,甚至任他人曲解自己;凡是对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充满信心,并讲究战略、战术的民族,一定会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推崇和热爱,其文化也一定会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财富。
    近2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一个新的文化双向交流的时代已经到来,其标志是从过去的向中国人讲外国文化,转化为今天的向外国人讲中国文化。世界性的汉语热就是一个佐证,持续升温的中国旅游热也是一个证明,广受欢迎的 “中国文化节”、“中国文化年”活动在不少国家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国热,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则是一个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颠峰性节事活动。
    在奥林匹克文化中,有一部分颇具刚性,被高度规范化,而难以撼动,诸如它的组织机构、竞赛管理、商业运作模式、象征性文化礼仪构架等,但也有一部分是可以由承办国、承办城市自行设计安排的,这就给民族文化在奥林匹克中的多样化留有了余地,国际奥委会甚至鼓励承办方拿出最有特色、最富个性的文化样本来展示。无疑地,这就给承办国创造了一个个机会,也留下了一道道难题,一些承办国集国内外文化精英,斥亿万巨资,动全国之脑筋,协多方之力量共同打造这些推向世界的文化精品。
    本文仅就北京奥运会前几件有代表性的视觉符号,做一文化解析,试图说明中国文化内涵的丰富和品位的高雅,以及与奥林匹克文化天衣无缝的融合。


灵动的五环  幻化的太极——北京申奥标志的文化随想

    2001年前,多个申办2008年奥运会城市同时推出了申奥标志,其中以北京的太极人形最大胆,也最富民族特色。它的大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扯动了五环这个神圣之物,迄今为止还鲜见这种表达方式;二是从严格的西方文化意义讲,太极拳不属于“Sports”范畴,它不是竞技项目,更与奥运会的“更快、更高、更强”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它却是一个大获成功的图案。其原因是它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质。


    太极拳是中国独有的一个拳种,形成于明、清两代。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养生健身文化中从来就有两种主张,一派主动,一派主静。主动派强调“刚以动,故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主静派认为通过清静养生、精神修练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使得两种流派都得以保留,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品格又将这两种思想得以融合,于是便形成了这种似动非动,似静非静的活动方式。动如行云流水,静又连绵不断的低慢节奏更符合中国静态性文化的发展特征。因此无论走到世界什么地方,人们一眼就能辨认出太极拳,认定它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在这一奥运五环变形的过程中,还渗透进了“中国结”的意念。中国是最早形成结绳记事的国度,在甲骨文字、钟鼎文字问世之前的漫长时代,结绳记事的方法赓延了文明。在农业文明时代,人们更是用绳索作为主要连接工具,发展了它的功能,也形成了以绳索为原料的艺术品,用一根彩绳盘结出各种各样对称性的图案,成为纽袢、头饰,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结”。这是一件充满智慧和技巧的作品。这就使北京申奥标志变得更富有韧性,更强调一以贯之的品格,表达了北京对申奥成功志在必得的决心。

喜迎宾朋  祈福天下——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文化透视

    各届奥运会的吉祥物是最求创意,也最富情趣的物件。有取动物形态的,如慕尼黑奥运会是只狗(瓦尔迪)、蒙特利尔是只海狸(阿尔米)、汉城是条虎(虎多力),也有用人形的,如巴塞罗那的科比、雅典的雅典娜和费沃斯,当然也有用半人半兽的,有一个的、两个的、三个的,不一而足。
    由于中国文化既有历史绵延的长期性,又有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使得可做吉祥物选择的东西实在太多,而当今中国要向世界传达的信息量又实在太大,使吉祥物负载的文化内涵过于沉重,因此吉祥物的设计一度陷入茫然,以致逼近公布方案的最终的时限,这就把吉祥物的确认也逼近了中华文化的核心层面。最终5个福娃姗姗来迟,却皆大欢喜。
    中国文化中有“福、禄、寿”三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最高价值取向,即幸福、财富和寿命,其中以福字当先。“福”字在当今的中国家庭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还有故意将其倒贴,为的是讨口采,取谐音:“福到了”。
    在一般的词书里,把福字注解为幸福,而对幸福的注释则为:心情舒畅、生活称心如意等等。在古旧的词书里,把福字注解为:吉事;也有注为:富贵寿考统曰福。更老一点的则称:福,盈也。
在中国的词汇中,用福字组成的有福分、福气、福人、福祉、福地、福田、福星、福利、福音、福将……。若把福字后置,则有享福、纳福、受福、求福、修福、祝福、赐福、降福乃至眼福、吃福之称。关于福字的成语有福如东海、自求多福等。


    中国传统文化不善于进行多级层的抽象思维,却擅长于直观性很强的形象思维,同样在福娃的身上没有更多的抽象演绎,他们一目了然,只是一群装束不同,佩饰各异、性别难辨的幼儿园的稚童而已,他们或欢快,或含蓄,或顽皮,或腼腆。但他们所表达的主题却高度集中,就是祝福,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论语》开篇第一段中的那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亦庄亦谐  且柔且刚——北京奥运会会徽的文化象征

    会徽对成功举办的一届奥运会的意义不言而喻。各承办城市的奥组委都是把会徽设计放在重中又重的位置上,最近出台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会徽就是耗资1200万英镑的重量级产物。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北京奥组委推出了“中国印”,这是一个集体创造的结果,是东方智慧的结晶,令人拍案叫绝。
    在中国古代, 皇帝的印独称“玺”或“宝”,将军印称“章”,臣民只称“印”。它们既是身份的验证,也是权力的象征,后又多用于书画题识,遂成为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品门类,到明清两代,文人兴起的篆刻艺术光焰夺目。古代多用铜、银、金、玉、琉璃等为印材,后有牙、角、木、水晶等,元代以后盛行石章,著名的印石有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青田石等,除了印材外印泥也大有讲究。


    北京奥运的会徽受到中国书法灵感的驱动,将北京的“京”字演化为舞动的人体,用阴文反射出来,在挥毫间体现“新北京”的理念。“舞动的北京”采用朱红的印泥颜色,这是中国人最崇尚的色彩,象征鲜血、太阳和火焰。在这个会徽中,红色演绎得分外鲜亮,激情张扬得格外奔放。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吉祥如意的礼赞,对生生不息生命的膜拜,也是对奥林匹克文化最得体的中国式的诠释。


    它既是一枚名章,也是一枚闲章。作为北京的徽记,它是中国首都的名章;它似图似字,活泼生动,又可以看作文人雅士的闲章。中国治印讲究边款,甚至认为镌刻边款比印章本身更难。会徽上的“Beijing  2008”可看作这枚印章的边款,用毛笔书写英文和阿拉伯数码,似不经意而为,却别有情趣。

象形的文字  文字的象形——运动项目图案的文化内涵

    奥运会的运动项目图案将是奥运会举办期间使用最为广泛的实用性标识,它将出现在体育场馆、街道、手册、门票、纪念章、纪念品、画册和邮票上,因此它必须简单明确,在不使用文字说明的情况下,可以让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记者和游客一望而知。浏览历届奥运会的运动项目图案,大同小异。而北京奥运会的图案设计以构思独特、形象生动、线条简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它用中国书法中的篆字进行演绎,显得格外别致。
    中国的文字是中国文化中最具特点的一部分,方块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国有成千上百种方言土语,但汉字却始终保持统一。文化学者认为中国文化之所以没有出现过断裂,文字的统一功不可没。中国的汉字由象形文字和形声文字组成,世界很多民族都曾使用过象形文字,但大多湮没了。惟有中国两三千年来保存了下来,虽多遭责难,甚至出现危机,但汉字仍然顽强地、神奇地生存下来,有人曾断言汉字难以迈过计算机时代的门槛,但出人意料的是汉字与计算机竟然契合得那么天衣无缝。中国的文字不仅用来记录历史、传达信息、交流感情,而且还造就了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书法。
    篆字,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的。篆字中保留了最多的象形文字特点:笔道粗细均匀,变化复杂,讲求对称。用篆字的方法来演绎运动的人形是象形文字的一次“逆行”,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东方文字和现代西方竞技竟有如此多的相通之处,真让人不可思议,这或许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中西合璧  金玉满堂——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的文化解读

    奥运会的奖牌是运动员辉煌一刻的标志,运动员要凝视它、热吻它、高举它,成为电视的特写镜头,然而它是一个创意空间很小的器物。一因其小,二因其只有一面可容操作。然而北京奥运会恰恰在奖牌上做足了功夫,让人惊叹不已。因为这是奥运会有史以来第一次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材质——玉组合在金银铜牌上,可以说这是“绝配”,是极富想象力的,也是有象征意义的,不仅是空前的,恐怕也是绝后的。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与铜器、铁器时代之间,曾横亘着一个玉器时代。东西方文化最早的基本差异,就是在新石器时代有无发达的玉器文化。中国最早的龙图腾就是用玉石雕琢而成。东方文明的智慧在玉器上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它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最富魅力的一种。孔子曾说,玉有仁、智、义、礼等十一种德,强调每个有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人要向玉的品格学习,在没有特殊缘由的情况下,要玉不离身。因玉的高雅、圆润和圣洁,而尊爱玉、佩戴玉、赏玩玉、珍藏玉,甚至认为玉是一种有生命的物体,即使在人离世的时候仍然要与玉同去。


 
    中华民族这种崇玉、敬玉、爱玉的情操,历久不衰,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无论中国文化经历过何等的起伏跌宕,崇玉与爱玉的民族情怀,始终未曾动摇,玉雕艺术也绵延不绝。在中国的语言文字中,“玉”字始终处在褒义的、正面的、崇高的位置上,如守身如玉、金枝玉叶、玉液琼浆、玉石锦衣、婷婷玉立、香消玉碎,以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金银有价,玉石无价等等,更有不少关于玉的故事、传说和文学作品,如完璧归赵等,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中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亦称《石头记》,写的就是以宝玉、黛玉命名的两个痴情少男少女的爱情故事。

 


   

    北京奥运会设计的奖牌可谓寓意深刻,它象征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同流。奥林匹克曾经与东方文化有过两次尝试性接触,20世纪60年代初,二战战败国日本主要出于政治复兴的目的举办了东京奥运会,试图重塑国际形象;80年代末,四小龙之一的韩国受到经济发展的鼓噪,举办了汉城奥运会,试图在国际舞台亮相。这两届奥运会也都一定程度展显出了东方文化色彩,但毕竟是在广义的儒家文化的边缘地带进行,与中国的原文化擦肩而过。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厚的核心地区展开,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如同一席盛筵将呈现在世界面前。中华民族自然质朴、和平持中、热爱土地、理解感情,尚人伦、尊祖宗、重道德的民族品格和精神,以及由此而形成的

中国体育运动的特殊气质,必将对奥林匹克产生深刻的影响。飞来祥云一抹  播撒和谐几多——北京奥运火炬的文化追求

    
    奥运会举办前的火炬传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奥运会前的一次时间跨度最长、空间范围最大的宣传,也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广泛传播。在古代奥运会期间有希腊国王的“神圣休战”诏书的呼号,在现代则用火炬昭告敌对的人们放下武器,和平相处。中华民族历来有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传统。在奥林匹克火炬上表达和平的愿望对于中国人来讲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中华民族是最早发现火、采集火、使用火的民族之一,在北京猿人的遗址就已经有了使用火的遗迹。上古时代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记载,世世代代薪火相传,延续和发展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万里长城上有烽火台用狼烟传达敌情战报,成为世界最古老的“通讯”工具。
    当奥运圣火的火炬交到中国人手里的时候,在许多对象中我们自然而然地选择了“祥云”。五彩祥云之说有宗教色彩,在中国佛教中祥云的出现,意味着神的护佑,太平时代的到来。在中国的民间服饰和官袍、雕梁画栋的房屋庙宇、标志性的建筑物,如华表、丹墀等都用祥云装饰。如果说前五件文化符号是平视或俯视的,祥云则让我们抬起头来,仰望天空,遥望未来,祈望和平。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在明年将登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恐怕意义就在于此罢。


             

    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体会议上,奥委会评估团团长海因•维尔布鲁根曾断言“北京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的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以上解析的几件静物,或许就是这笔遗产的一部分。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我们还能看到、听到更多动态的、综合性的,凝聚着东方智慧的文化符号,我们期待着、热盼着。

                                ——2007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六周年写毕于北京宣宜家园容笑斋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71886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