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7年第3期
 
论藏民族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

2007/9/7 10:30:54 浏览次数 4813  


高阿平  西藏民族学院体育系,陕西 咸阳 712082 ; 王勇山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3

摘要:藏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迅猛发展和渗透,传统体育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小。通过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对正确认识、挖掘、开发民族体育项目,继承和发展藏民族传统体育,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体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藏民族;传统体育;奥运会;全民健身;


    藏民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它主要分布在全国面积四分之一的青藏高原上。境内高山绵延,大川巨流,纵横交错,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为了繁衍生息,更好的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逐渐形成了绚丽多彩、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为民族传统体育能够走上国际舞台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空间和理论研究的价值。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渗透,藏民族传统体育将如何发展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正确地分析、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到他们的异同点和各自发展的规律,对藏民族传统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如何发扬光大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西藏的持续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民族传统体育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1.1竞争性  西藏传统体育是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民族生活习俗的产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藏民族的思想意念和审美意蕴造就了自己独特而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体系。如藏历新年、萨葛达瓦节、江孜达玛节、香浪节、插箭节、望果节、亚季节、雪顿节、沐浴节等都要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娱乐和比赛活动。由于藏民族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民族性格好强尚勇,又有强烈的荣誉感,在比赛中,技艺超群、身强力壮者往往受到人们的青睐,也成为异性追求爱慕的对象。这样即使体育比赛富有机智、风趣幽默等娱乐性,又富有竞技逞能、比武的竞争性。两者相互衬映相互促进,即在竞技斗勇中健全了身心,又有效的保持了强健的体魄与自然环境抗争的意识。这种传统式的体育项目,使得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相关的操练、活动中,世代的相承传习和继承、保持了下来。因此,这种在生产活动中产生出来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富有浓郁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既有娱乐性,又赋竞争性,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1.2 广泛的群众性  我们知道传统体育活动源于某一农时节令或某一宗教活动,因此活动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群众性。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群众基础深厚,最为藏民族喜闻乐见,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独特的地域特征、生活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与制约,使他们在长期与自然斗争和发展演变过程中,无论是平日劳动之余,还是喜庆佳期,都会举行各种娱乐比赛活动。常见的有:举石、抱木、掷石、赛马、骑马射击、骑马射箭、跑马拣哈达、古尔朵、刀术、押加、碧秀、藏式围棋、藏式摔跤、吉韧、马球、跳舞等项目。广大的农牧民根据自己对各项运动的理解和爱好积极踊跃的参加。据不完全统计,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各地(市)县、区、乡、村(镇)在传统节日里举行的比赛和表演达300多次,参加运动员约十万多人次,观众总计300多万次。这些传统项目的举行,既增强了体魄,又增强了他们战胜疾病完善自我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更加团结奋进,热爱养育他们的这片热土。
1.3 寓体娱乐性  西藏地理位置偏僻,高山峻岭,地广人稀,人们相聚一起不容易。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和赋予了藏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精神文化和魅力。民族体育与民族歌舞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并把丰富文化寓于传统的体育活动中,如“江孜达马节”的跑马射箭,那曲羌塘赛马会的“马上拣哈达”当雄的“当姆吉让”。拉萨“雪顿节”的赛牦牛,参赛的都是英姿勃发的青壮牧民。马披红挂彩,极尽饰物之美,骑手们身披哈达和彩绸,会场上红红绿绿,飘飘洒洒,沸沸扬扬,乐鼓震天。观者忘情振臂呐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都沉浸在欢乐和吉祥中。这些颇具特色的既有体育性、娱乐性,又有文化内涵,更具群众性的传统体育,发挥了体育自身所具有的键身、娱乐价值功能,又强健了体魄,使藏民族自古以来视宇宙为浑然一体,万物皆有生命的那种“天人合一”的心态,得到了诠释。
1.4 公平竞赛的要求与规则性  藏民族传统体育由于长期受地域环境和宗教的影响,它的组织机构、竞赛与规则要求等受场地、设施的限制,无法达到很正规完善的比赛程序。但为了达到公平、公正,他们根据运动的特点,制定了相对严格的规则,如藏式摔跤、骑马射箭、跑马捡哈达等项目已形成了较完整的竞赛规则。尽可能使每一个参加比赛的人都通过自身的身体动作来完成。而且每一个项目的获胜标准都是以身体完成动作的强度、难度、高度、速度以及准确性和有效性来判定。这样,在体育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夺取胜利的机会。即达到了强身健体的功能,又增强了本民族的集体荣誉感和价值认同感,增进了各个地区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通过比赛,推动了和平,使民族的凝聚力更加牢固,同时也统一了比赛的标准与要求。所以说,传统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一样,都包含着人类追求拥有强壮体质,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同时又企盼着公平竞赛,享受和平幸福的美好愿望。

2.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差异
2.1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鲜明的独特性,其文化传统具有悠久的发展渊源和宽厚的社会存在基础。由于西藏的传统体育是根植于传统社会文化土壤之中的,尽管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人、社会及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但一切体育活动的形成、生存和发展都不可能摆脱自然因素而自由自在地存在。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人们长期被束缚在土地耕作上,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有着“崇本抑未”的传统,这种生活形态就构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向与封闭。商品的不发达,生活中的慢节奏占主导地位,使民族心态上更多地表现出求稳怕乱,侵蚀了极大的竞争、冒险和开拓的可贵精神。导致了社会成员在生活中,注重实际效果和讲究实惠的生活方式。“学以致用,知以致用”成为人们一切行动的宗旨。因此,对于体育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更多地围绕“娱乐”、“嬉戏”这一目的而为之。极大的影响了人们对体育的选择,加之强烈的宗教色彩和浓厚的传统习俗,讲究自然,认为自然不需外向。“知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人”。讲究对身体的保和养,讲究对内部锻炼和保持内部的平衡,而不重视外部的修炼。信守“顺其自然”,崇尚中庸之道,“内外兼修”,安于现状,失去了竞争和张扬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竞争精神,造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竞争性难以发展。
    而奥林匹克运动产生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与中国有极大差异的社会环境中,19世纪,资本的不断扩张,文化渗透、工业革命的崛起,稳固性也逐步建立起来了。这种全新的工业文化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文化相比差之甚远。诞生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文明的需求和进一步的发展,是人们对自身认识后的产物,它与日益发展壮大起来的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机制和发达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它的民族精神出现了以崇尚力量,征服自然为特征的文化特性,反映到体育运动上也以力量、速度、高度为特征,具有明显的攻击性、激烈性、冒险性、刺激性。这种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文化结构和以竞争性的运动项目为主导的体育形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明显的世界性、竞争性、科学性的商品性等特色,与中国农业型体育文化相比,在价值观念、理论认识、运动方法、管理方式和物质设施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2.2 运动目的性差异  竞技运动是体育这一社会文化的精髓,它是展示体育魅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体育的竞技性是通过体育竞赛表现“竞争胜利,超越自我,战胜对手”为目的,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在竞争中超越自我,努力完成自我价值的体现。然而,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体育,受其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竞技所追求的实质与现代竞技体育的内核相距甚远。现代竞技体育倡导是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拥有参与体育锻炼和竞技的权利。奥林匹克的感召力也就在于此。而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崇尚的是娱乐性、表演性和健身性,追求“虽劲而不粗俗,情溢而含蓄、内向”,追求胜败往往是次于获得精神气质风貌的优胜,追求所谓的“大将风度”,充分抒发人体与内心的欢悦感,既情趣横生,又富有较强的观赏性,以娱乐为价值取向,这种娱乐价值为功能的核心理念,使竞争处于次要地位,其主体是非竞争性的。
2.3 运动方式上的差异  藏民族体育大部分项目来源于日常生产、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活动场地往往也就是劳动、生产的土地,或者是因陋就简的栖息地。因此,在比赛和进行方式上受场地、器材、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和束缚。而奥林匹克运动的规则严格复杂,因它是国际性的赛事,参赛的各国运动员须经长期的严格的科学的训练,比赛场地设施、器械都有专门的严格规定,比赛时需要专门的裁判员和组织管理人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此,我们必须借鉴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整理,不断地提高、完善、规范,使传统体育项目尽快地同奥林匹克运动接轨。
2.4  区域性的差异  奥林匹克运动创造了一种被世界各民族各国家广为接受的国际化模式,是体育运动国际化的集中体现。起源于英国的乒乓球,经过不断的演变发展,成了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国球,为中美外交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源于美国的篮球和排球,现已成为许多国家和民众喜闻乐见的普及项目。西藏登山活动,是藏民族引以为荣的一项运动,每年接待40多个国家。除此之外,国际性高原汽车拉力赛、摩托车长途赛,都被许多国家和民众接受。这些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成了民族文化的有机载体,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魂魄,这种特性使得传统体育文化和价值生存能力极强。又由于各民族语言,民族性格,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具有强烈的排他性,顽强的根植于藏民族传统里,呈现出相对的独立性。

3. 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
3.1 竞技与娱乐健身的关系   民族传统体育,是构成大众体育的主要部分,而大众体育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奥林匹克运动活动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明显的健身性、娱乐性、普及性和灵活多样性等特点,成为开展民族大众体育的主要手段。在未来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中,随着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那种返璞归真,追求回归自然,远离喧嚣,利用节假日“野外化”到“非场地”休闲娱乐,加强体育锻炼,做一些运动负荷小,技术要求低,运动方式灵活而且娱乐性、健身性强的轻体育,备受人们的欢迎和青睐。奥林匹克运动是鼓励所有的人,特别是青年人参与体育活动,强调的是竞技化竞争意识,倡导和追求比赛获胜为唯一的目的,追求人的个性张扬和释放,要求在竞赛过程中运动技能的携带者应该拥有极端的表现欲,他们的游戏过程更像是战争。许多人用“和平时期的战争”来评价。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体育文化活动,所产生的国际效应和社会效应是民族传统体育所无法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在坚持“体育为大众”的主导思想下,遵循民族体育传统的广泛群众性和社会吸引力,积极合理的挖掘其巨大的潜力。
3.2“国际化”与“区域民族化”的关系  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的时代,随着现代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扩大,民族文化成为表现民族特色的最后依托。人们说东方文化是“昨天的文化”,西方文化是“明天的文化”。中国人喜爱继承传统文化,并以传播传统为己任。而民族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象征,更具独特性与魅力。如美国的篮球;巴西的足球;日本的柔道和我国的武术,正是这些具有浓厚民族和地区特色的体育项目,才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和广泛的接受。所以,由此可见,“国际化”是民族体育发展的历史趋势,而“民族化”是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是对奥林匹克运动内容的丰富和发展,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活动,是国际化的赛事,但奥林匹克运动和现代体育活动内容不仅仅是一次活动,它的内容更丰富多彩,是联系各国人民的纽带,是通往和平、团结的桥梁,无论从大众体育到高水平竞技运动,从体育的教育科研到文化艺术,都可以在奥林匹克运动和所有的体育赛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国际奥委会特许奥运会的主办国增设可能体现本民族特色并具有优势的民族性项目。这些规定,体现了国际奥委会对各民族体育项目兼收并蓄、积极开放的态度,也逐步打破了欧洲为中心主义的局面,为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提供了展示自己特色和传统体育的平台,使“国际化”与“区域民族化”的关系更加密切。这样,在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再到“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的精神倡导下,完善了组织体系和思想体系,为本民族传统体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然而,面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为了在竞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一些运动员体育道德沦丧,面对兴奋剂、职业化、政治纷争等种种问题的困扰,给所有参赛的运动员们也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觉醒了的人们开始思考加强奥林匹克的人文理念,用体育道德规范和友好的公平竞争。而我们藏民族传统体育中体现的鲜明的“和谐”运动理念,相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竞争”观念,无疑是一种崭新的运动方式和运动思维,是我们值得保持和发扬光大的准则。

4. 结束语
    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运动一朵绚丽的瑰宝,丢弃本民族风格和特点,一味照搬或模仿他人,就会丢失自己国家和民族存在的意义。我们要以“理解、和谐、谦让的品质”这一运动理念为宗旨,去挖掘更好、更适合藏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方式和思维。积极参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国际赛场上捧金夺银、为国争光。同时,我们也需要发展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实现民族复兴宏伟计划。认真总结和研究民族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不同特点,正确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加入到奥运大家庭中去,借08年北京奥运这一有利时机,使我们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璀璨的种子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从而更加发扬光大,绚丽多姿。


参考文献:
[1] 王岗.中国古代“竞技体育”的文化审视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塑.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
[2] 丁玲辉.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性. 西藏体育2003年
[3] 郭贤成.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

作者简介:高阿平,男,1959年出生,1982年元月毕业于北京体院,现在陕西、咸阳、西藏民族学院体育系任教,职称: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足球教学与训练等方面的研究。通讯地址:陕西、咸阳、西藏民族学院体育系,邮编:712082;

作者简介:王勇山,男,1960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现在青海大学任教,职称: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等方面的研究。通讯地址:青海大学,邮编:810003;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8972568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