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7年第3期
 
拓展运动课程化研究现状与趋势

2007/9/7 11:49:17 浏览次数 5518  

田卫征   江苏泰州 南师大泰州学院体育系 225300


摘要:梳理拓展运动概念,确立拓展运动内涵,透析拓展运动课程化研究现状,并结合学校体育的特点,指出课程化进程中凸现的实际问题,探讨其研究趋势。
关键词:拓展运动 课程化 现状 趋势

    关于拓展运动,市场化运作的拓展训练公司宣传资料中作如下注解:拓展运动(Outward Development)亦称拓展训练,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迎接挑战继而战胜困难。其中涉及拓展运动的研究就其起源引用占据了较大的篇幅,对拓展运动的发展和拓展运动课程化研究的借鉴意义不大。拓展运动研究的初始阶段,对其内涵的科学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拓展运动课程化,因拓展运动的目标与学校育人目的相一致,新颖的组织形式亦深受学生喜爱,在学校体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拓展运动从校园“小众化”的俱乐部社团组织逐步向传统的体育教学渗透并整合并进一步发展形成更多的形式。然而,高校体育教学在课时、班级人数控制等教学组织的诸多方面与当前社会上火爆的拓展训练营组织形式存在较大的出入。鉴于此,对拓展运动课程化的研究现状作一精要分析,对拓展运动及拓展运动课程化的发展均有一定理论及现实意义。

1  拓展运动内涵的界定
    受拓展训练、拓展活动等词语的“社会先行”影响,当前学术研究对拓展运动内涵的界定多为描述性定义,致使替代性表述较为多见。如“拓展训练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1”;“拓展训练以自然环境为依托,采取专门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课程,让学生通过训练项目,经历心理挑战的锻炼,自己教育自己2”;“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是通过专门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课程,利用种种典型的场景和活动方式,让团队和个人经历一系列的考验,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合作的团队意识3。
“拓展运动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内容,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将体育活动与社会、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4;“拓展运动是一项集求生、惊险、刺激、娱乐和教育于一体的极限运动”5。这类研究中还存在着一种个人化倾向,显然,按研究意图将拓展运动归属为体育课内容或者直接定义为一种极限运动的做法尚待进一步探讨。而“高校拓展训练式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中“拓展训练式体育课”的提法当属拓展运动课程化探索阶段的一种趋进策略。
    不难看出,这种并存现象无论是在课程化过程中改头换面还是集体无意识下的互换使用,已有研究中拓展运动和拓展训练的使用随研究者研究意图不同而存在差异。尽管如此,不可否认一点即拓展运动的情景化、体验式、综合性、团体性等四个显著特征在研究中均有体现。应当注意,在拓展运动中,“增强体质”——体育运动最为本质的功能——被默认为基础,它更多地强调通过具体的(身体)活动和多变的组织形式激发人的潜能(当然也包括体质),在特设合作的行为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这也是现代社会较多提及的关键词)。

2 拓展运动课程化
2.1拓展运动课程化的理论依据
    拓展运动容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和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于一体,有着生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支持,在教学领域中拓展运动自身富有的特色能够充分展现其内在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它在课程化的进程中的强劲姿态。
    关于拓展运动的理论依据或者动力机制学界有较为全面的阐述:“努力/放弃”(积极/消极)的心理力学模型、以及“体验、了解、控制、超越”的心理适应规律。详细解释为:通过户外体验项目活动中的情景设置,使参加者充分体验所经历的各种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从而深入了解自身(或团队) 面临某一外界刺激时的心理反应与后果,进而学会控制、实现超越过去的自己,展开与他人的合作6。
    参阅拉思在《教育领导》(Educational Leadership)杂志上发表《没有特定目标的教学》(Teaching Without Specific Objectives,1971)的论文,文中提到教育活动内在价值的12条标准,有以下五点与拓展极其相关:1、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活动允许儿童在完成它的过程中做出其所了解的选择,并能为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做出反应,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2、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活动在学习情境中充当主动的角色而非被动角色,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3、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活动使学生设计实物教具(即真实的物体、材料与人工制品),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4、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使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冒险”,即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冒险,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5、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和别人分享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及获得结果的机会,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7。
    以上支撑理论或对拓展运动内在价值的深层讨论给正在课程化进程中的拓展运动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检索到的研究成果中均有涉及。

2.2 拓展运动课程化的现实意义
    拓展运动课程化的现实意义可以理解为功能抑或功效,但凡涉及拓展运动的课程化研究均有一定篇幅归纳整理拓展运动的功能,鉴于篇幅所限不做详尽分析,综合繁芜的功能陈述,拓展运动课程化的现实意义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一)个人潜能(Individual Potential):全面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面对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判断能力及有机体能等个人综合素质。(二)团队精神(Team Spirit):引领团队构筑良好的理解平台,使其拥有共有的视野和创造性氛围,锻炼组织面对挫折的复原力,并不断从经验中学习,最终树造走向学习型组织的领先意识。
课程化后的拓展运动的现实意义具体可描述为:
    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显然,在课程综合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下,拓展运动与其它新兴时尚课程一并丰富着现有课程体系的内容,在学生兴趣方面,因其特有的属性吸引着更多的学生关注并参与其中。
    促进个体社会化 促进个体社会化是学校课程共同承担的任务,拓展运动特设的场景及运动形式无疑更具优越性。其明确的指向性有助于课程的设计者和参与者明确目的,将教育目的更为实际和高效地推行。
    淡化竞技体育意识,强化身心健康观念 一直以来,学校体育课程受传统体制地影响,竞技体育教学地痕迹很是明显,作为体育教学改革地关注点,拓展运动介入体育课程使得学校体育教学的竞技体育意识在改革进程中进一步淡化,而无论是目标领域中的“运动参与”,还是“社会适应”它更多的强调了身体、心理两个健康观念,为终生体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拓展运动课程化的可行性分析
    已有“可行性”研究中对拓展运动课程化的环境分析分为三类:理论依据、课程改革和学校软硬件资源。可以做一下理解:拓展运动课程化的实验探索是素质教育课程化的具体体现,课程改革是提供拓展运动课程化的培养基。
    理论依据方面在前面已有论述,学校课程改革倡导素质教育课程化,要求在课程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的本质功能与意义。体育课程改革方面,对竞技体育项目教学的声讨更是促进了拓展运动课程化的进程。从体育教育的本质出发,健康教育是其根本目的,但因理论和实践的误区,长期竞技体育项目教学或者说奥运项目教学使得体育教学工作者处于一种漠然的状态之中,对高校体育改革倡导的健康理念作了机械式分解,比如理论上认为体育教育就是健康教育;实践中仅仅将传统体育加上健康知识宣传等8显然,拓展运动极富包容的自身特色将体能训练、心理素质、团队意识囊括其中,成为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有益补充。
    按照郭建平的分类,拓展运动按场地可分为室内、室外和特设场地三个类型9拓展运动课程化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即是运动开展所需场地。涉及场地提供,多数研究者以学校现有场地改造加之新场地的营建为据,殊不知因其项目繁多,对场地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个别项目比如攀岩、滑翔等还需要专门设计,对“场地器材简洁、集中、成本低廉”10需商榷。尽管现阶段各地学校基础建设都有很大的发展,但对拓展运动这一新型项目还需慎重对待。  
    与硬件环境相对应,有研究者认为“广大体育教师具备实施拓展训练的能力”11否认,学校体育教师在课程组织管理方面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培养的创新意识,而这些还不足以应对拓展运动课程化中层出不穷的问题。
2.4拓展运动课程化的注意事项
    除了在上段文字中涉及到的软硬件设施,当前研究者在拓展运动课程化中总结出若干注意事项,汇总如下
    内容的选取与创新:市场化运作户外运动俱乐部或者拓展公司开展的攀岩、登山、探险、溯溪、农家乐等运动项目显然并不完全适合大学生,还需依据学生需求和学校条件进行项目的筛选引进。因此,借鉴拓展训练先进的培训理念和一些相对成熟的培训项目,必须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适应教学标准的要求,考虑场地设施的状况,设计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12研究也表明,拓展运动课程化必需是“改造和创新后的拓展运动”。
    安全问题:是拓展运动需要极强的安全保障还是“拓展训练项目有极强的安全保障”13问题的研究表明,拓展运动课程化一个首要考虑的问题即是运动项目的安全与否,也是学校安全教育的一个环节。
    经费开支:因拓展训练的课程主要由场地、水上、野外定向和三类课程组成。其中划艇、远足露营、登山攀岩、伞翼滑翔等涉及较高的经费开支,从课程化针对多数学生进行教育角度讲,经费开支着实成为研究者顾虑的方面,而对运动项目的“校本化筛选”当属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组织形式:与市场化操作的拓展训练公司比较,(学校)课程化的拓展运动除了项目内容有别之外,更显著的差异体现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现有研究中对课程化拓展运动的组织形式停留在由谁组织的前提上,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课程频率:在拓展运动的组织形式得以明确之前,课程频率或者组织学生学习锻炼次数的讨论还不多见,“在拓展运动中,最难培养的信任与愿意帮助他人的情感素质。这种情感的激发不能太频繁,太过频繁就降低了心理感受性。因此,我们让学生到野外锻炼,不需要像体育课那样一个星期一次,只需要在一个学期进行一到两次就可以了”14体育内容来讲,研究者将拓展运动化入课外体育锻炼的意图比较明显。而首都经贸大学拓展运动会的模式同样给研究者带来更多思考。

3 拓展运动课程化研究趋势
3.1拓展运动课程化批判研究
    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领域目标中“培养健身习惯,掌握一到两项能终生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的提出,对终生体育理念有所加强。学校体育(组织与管理)会不会力不从心?可不可以由校团委组织、体育系部参与指导的方式进行?作为学校体育课程开发的新内容,拓展运动强调健心之余健身性表现不足,进而引发学校体育本质功能的再探讨。不可否认,拓展运动是素质教育课程化的有效手段,当过多地学生选择拓展运动而忽视其他运动项目的参与,首当其冲的问题即是对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的质疑。
3.2拓展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位置
    作为素质教育课程化在体育课程中的有力体现,拓展运动课程化的姿态可谓是高昂的。理论的支撑、学校课程的有力软硬件资源都未拓展运动课程化提供了绝佳的条件。拓展运动是体育游戏冠以时尚名词?在拓展运动课程化之始,拓展运动会不会因理解偏离导致沦落为体育游戏的俗套?拓展运动进入学校体育课程是有益补充还是会演变为主体?这类问题在学校教育改革中仍是需要逐步探讨的问题。
3.3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拓展运动课程化一个重要环节,毕竟,社会上的拓展训练公司开展的企业员工培训与学校体育课程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课时的分配、学生人数的组织等诸多方面均给科研工作者带来全新的课题。是未来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且具有理论与实际运用价值。
3.4拓展运动的社会经济效益
    假以拓展运动课程化顺利进行,课程化后的拓展运动对“学校与社区之间关系”有何裨益、依托学校资源发展起来的拓展运动如何在与市场化操作的拓展训练公司的竞争中凸显其优势,获取教学、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良好效益?其运作模式又将如何?在拓展运动课程化研究之始,展开这类问题的探讨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海. 展训练——高校体育课教学发展新方向[J].体育科技,2004(1),P7 
[2]刘勰,聂环玲.对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训练课的构想[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P283 
[3] 、[17]张凡涛,宋金美.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专业体育课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2)
[4]郭建平.体育拓展运动的内容与分类[J].湘南学院学报,2005(5),P110
[5]李国岩.从拓展运动的特点和功能谈其普及和发展前景[J].山东体育科技,2005(5),P48
[6] 、[14] 、[15]徐飞鹏.拓展运动引入校园的实验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6,5,29
[7]摘引汪霞.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及评价[J].外国教育研究,2003, (4)
[8] 、[19]王林,王岩.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弊端与改革思路[J].体育与科学,2003,(5)
[9]郭建平.体育拓展运动的内容与分类[J].湘南学院学报,2005(5)
[10] 、[13]周立华,李俊杰.略论普通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4(5)P102 、P104
[11]吴长青.学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的意义与可行性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6(1),P89
[12] 、[18]金平.高校拓展训练式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P257
[16]毛振明.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田卫征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体育系 225300 e-mail:tweizheng1979@126.com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53544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