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7年第4期
 
赣南地区农村学校开展客家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2007/10/8 16:33:50 浏览次数 4574  

张允蚌  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西 赣州,341000


摘要:赣南地区客家体育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于赣南地区农村学校中推广客家体育教育,不仅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且利于传播和继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对加快落后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也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客家体育  赣南农村   体育课程  可行性
   

    赣南客家体育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体系。客家体育扎根于民众,来自于民间,即使是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其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但长期以来,客家体育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更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措施,无法满足学校,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学校对体育课程资源的需求。因此在农村地区学校开展客家体育教学,不仅能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利于客家体育的整理和传承以及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一、赣南地区农村学校开展客家体育教学的价值探讨
    (一)利于激发农村学生参与体育课的主动性
    我国学校体育长期以来教学内容重竞技化,传授形式重技术,轻健身,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教学内容单调重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使学生失去主动参加体育课的热情。如果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增加踩高跷、踢毽子、多人板鞋、跳竹竿、打野仗等喜闻乐见的客家体育内容,不仅可以补充和完善现代竞技体育,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以往的学生“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学习状态,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另外,客家体育具有观赏性、娱乐性、群众性,符合青少年学生天真、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而且技术简单易学,使所有参加者心情舒畅,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情景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体验运动,享受快乐,不知不觉地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二)利于提高农村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心理学理论认为,素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作风与精神状态等的综合。但是,今天一般所讲的“素质”涵义,已经有很大的外延和内涵。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而客家体育有许多项目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如“九狮拜像”是颂扬始祖为了繁衍后代和民族昌盛,不畏艰辛险恶与大自然和一切恶势力作斗争的体育舞蹈,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受到生动形象的思想教育。同时,客家体育活动形式基本上都具有群体性、自然性,通过教学可培养学生的乐观、合群、协作的品质,从而有助于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利于培养农村青少年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既学会一些集体运动内容,又学会一些独立锻炼身体的方法,为毕业后重视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而客家体育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因为,客家体育本身来自民间,扎根于民众,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另外,动作技术简单易学,而且即可群体学习,也可单人练习,对器械场地没有特殊要求,可少花钱或不花钱,可利用家庭、办公场所开展运动,也可利用走廊通道、山坡草地,开展有趣有效的身心健康活动。所以赣南地区农村学校开展客家体育内容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运动习惯非常有效的途径。
    (四)利于客家体育文化的整理和传承
    民族体育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由于西方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被外来民族文化的同化,客家体育文化的民族性也同样面临逐渐消弱的威胁。另外,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传入,人们对民族体育的观念改变,尤其是对既无史料可查,又无文字记载,长期以来只通过口传身授的继承方法而流传的客家体育,某些项目面临着消亡或逐渐走上消亡的命运。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客家体育的作用有了重大的转变,从原来侧重于强身健体、武力保家、原始祈福的作用,逐渐转变为现在的“自娱”与“娱人”的作用,已成为人们节日之余、喜庆之余的休闲点缀。长期下去,就会失去客家体育的原传性、自然性,也就是说,就会失去客家体育文化历史渊源的真实性。因此赣南地区农村学校广泛地开展客家体育的教学工作,不仅有利于客家体育项目的整理、挖掘和推广,而且能造就一批重视客家体育教育研究的理论工作者,有利于客家体育项目传承和客家文化的传播。
    (五)能够减少学校体育经费开支
    处在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的赣南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严重不足,体育场馆设施、运动器材非常缺乏、尤其是广大的边远山区学校几乎什么都没有,直接影响学校体育课的正常教学而导致在校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的严重下降。而客家体育项目动作技术简练,运动器材简单,多数器材如高跷、跳竹竿、跳绳、抽陀螺等都可师生自己动手制作,并且可一材多用,比如手扶高跷,除走高跷外,还可以用于颇有兴趣的跳竹竿、打扁担、抬杆等教学活动。另外,不需要正规标准且固定的教学练习的场馆,可利用教学楼前后的山坡草坪、走廊通道,开展简便、有趣、有效的体育教学。不言而喻,学校开展客家体育教学既能维持正常的体育教学,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能减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大大减轻国家、地方的财政开支,是一项既经济又有效的举措。

二、影响赣南地区客家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教育观念问题
    由于长期受传统体育教育观念的影响,广大体育教师习惯于竞技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因为此方法具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不需要动脑筋,无难处、无风险、省事又省力。再说,在多数教师看来,客家体育内容不是一种规定的教学内容,只不过是存在于民间的一种娱乐游戏,虽然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娱乐性强,但引进正规的学校体育课堂,能否具有竞技体育内容的功能,能否有效地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对此存有疑虑。可见教育观念问题是导致学校难以开展此项教学活动的主要原因。
    (二)师资问题
    客家体育引进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可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在赣南地区农村学校正常而有效地开展,师资是关键。如何培养教师是当前开展客家体育教学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目前体育院校开设武术、气功课外,很少开设民族体育课,更不用说客家体育项目的教学内容了。因此要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体育教研室必须加强领导,认真研究,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做好客家体育教学及专门师资的培训工作。
    (三)教材问题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目前正式出版的客家体育专门教材较少,教师开展教学仅凭自己掌握的项目内容,或者请教民间师傅,了解一些技术动作,没有系统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教师对客家体育的起源、技术、活动形式、器具和规格制造方法都不甚了解,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因而导致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真实性、教育性下降,直接影响教师开展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四)运动器械问题
    客家体育历史悠久,并且出自原始人们生活、生存、祈福的需要,所用的有些器具粗大笨重,不规范,既不利于搬运,又有很大的危险性。另外,又没有专门制造正规器械的生产厂家,自己做又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由木工制作又很难画出规范的图表,这就让教师想开展客家体育的教学而无法付之行动。因此,应按学校体育教育规律,青少年学生年龄、体力、素质、健身的实际需要加以研究,改制器械的长短、高低、轻重,并且研制出便于就地取材、自己制作、一材多用、灵活搬运的专门教学器具。对场地的大小,活动的形式加以改进,将民间有些单调划一的动作和严肃呆板活动形式该为灵活多样,简单有趣,适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活动形式。

三、推进赣南地区农村学校开展客家体育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为继承和宏扬客家体育文化,减少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体育经费开支,使客家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效果,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一)编写客家体育教科书
    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在对客家体育的理论、技术、方法、手段进行系统整理、挖掘、研究的基础上,着手编写出版客家体育教科书,促进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
    (二)培养客家体育师资
    未来教师的根本任务将是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这“三发展”的任务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必然是全能型的教师模式。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问题就成了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赣南地区体育院校应将客家体育内容列入体育专业必修课程,为赣南地区各级学校提供合格的专门性师资。
    (三)加强客家体育的挖掘、整理、研究工作
    各市、县教委教研室,应成立专门客家体育研究小组,对本地区的民族、民间客家体育加以挖掘整理,并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在保持客家体育不失原创性、民族性、历史性的基础上,将技术动作、活动形式、器械规格进行研究和开发,使之更加符合赣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实际。
总之,加快发展赣南地区的体育事业,促进客家体育的繁荣,是未来赣南地区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应抓住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革命老区体育事业的发展,逐步缩小老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体育方面的差距。 积极发掘客家体育资源,高度重视客家体育项目所蕴藏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是继承、弘扬和发展客家体育文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曾于文.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刘德琼.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陈   滨.体育素质教育刍议[M]江西:景德镇高专学报.2002
[4] 徐金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探究[M]湖北: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5] 中国体育学术网    http://www.tiyujie.com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01279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