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3年第1期
 
体育在线论坛——『胡说体育』“学术交流”摘选段

2013/1/11 9:45:32 浏览次数 2938  

胡小明
人文价值观是中国体育的基础性缺陷
2012-11-26


    体育是人用来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工具,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地提高生活质量的生活方式,中国体育特别缺少这个人文价值观。人文关怀面对中国体育的未来,是对军事化体育、强制性体育、政绩化体育的一种反抗,一种扬弃。它是追求人的个性,张扬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与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的体育太苦啦,给老百姓带来振奋、信心,这个没有错,也要给老百姓带来多一点欢乐,带来一点幸福感,大家把体育当成精神享受才行。所以,到现在为止,中国体育还是人文精神张扬不够,人文价值和人文关怀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实际上,做学科研究或者是应用研究,都希望在中国体育里面尽可能地多一点人文关怀。
    缺少以人为本的观念,这个弊端需要花大力气加以批判。体育界把人当作工具,叫你牺牲,叫你奉献,叫你磨难,叫你悲情;动辄就打比赛啊,什么金牌榜、集团军啊,这些东西对于体育的未来发展是有害的,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也是有害的。以前我们是要争口气,要让世界注意我们,那是弱国心态。现在我们要和平崛起,但面对中国威胁论,中国体育还要以这样的姿态出现,去争金夺银,奥运争光计划,它表现的一个国家形象的性质是什么?是“以人为敌”。过去在中华民族反抗凌辱和打破**的年代里这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如果说中国体育一个世纪以来的“强国强种”渴望潜移默化形成了与人为敌的风格,现在需要转变才能符合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家利益。体育要以人为善,体育是一个和平友好交往的工具,增进了解,体育不以这种思路去发展,就会出现很多反人文、反社会的问题。

 

体育研究不宜太悬浮太玄乎
2012-12-9


    近年来的心得: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技术带来及时的前沿动态,极大方便了资料的查阅,同时也为炮制学术垃圾提供了非常便利,给传统的研究方式带来时尚的负面冲击。在一个未知因素增多突发事件频发生活节奏加快心态相对焦虑浮躁的时代,人类的体育行为随社会发展浪潮起伏,体育研究更需要避免肤浅化浏览甚至随意联想臆断,跨越其他学科早已迈过的看图识字空谈概念的初级阶段,脚踏实地深入到事实正在发生的第一线进行实证调查,遵循公认的学术范式进行专心致志的理论思考和创新。

中国体育理论有自己创造的干货吗
2012-12-17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体育理论研究在科普水平上凸显爆炸式拓展,热烈讨论体育的概念、本质、属性、学科体系等重要问题,许多学科的名称被引进,瞬间冒出一大批冠以“体育XX学”的新兴学科。如今从某种角度看,对体育的认识似乎又回到原点,仍然有若干老中青学人孜孜不倦兴趣盎然地探讨体育概念,居然能够几十年如一日保持幼儿园过家家的热忱;不过,学科建设却还是一具骨感十足的框架,各分支学科有如空空的行囊,拿掉成熟“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后里面几乎没剩什么干货。我们对体育理论的贡献何在?悲哀。
    体育是文化,但它是与人类具体的身体运动行为不可分割的文化;体育学需要哲学,然而它面向的毕竟是一个能看到应用实践效果的领域。立足于中国现实状况的体育研究,占有能准确反映国情的真实材料,应该成为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应该接上地气
2012-12-23


    我国体育学科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十分迅猛,对体育学科体系的探讨主动积极,新兴学科如雨后春笋。不过,从历史角度看体育科学的发展,它几乎都是借助各个非体育学科的理论、方法、手段、公式、定律来研究体育的各种现象、问题、功能和价值,几乎没有从自己领域生长出来的成熟学科,因此它还处于童年哺乳时期。然而,这个学常识打基础的童年哺乳期不能无限延长。
    我国当前体育研究存在借壳换名、贪大求洋,脱离实际的弊端。体育因舶来于西方,不少研究者唯西方马首是瞻,拾人牙慧,纠缠于名词术语的自我理解与生编硬造,甚至数十年如一日把研究概念等科普启蒙当成一门学问来做,自娱自乐且乐此不疲,却未能探究飞速演进的当代体育的结构变化与发展路径。近年来许多论文仍然是牵强拉扯某一种西方理论,热衷于做读书笔记式的推介。这些研究大多是对二手资料进行耙梳和重组的书斋研究,缺乏第一手资料和对研究对象的体悟,封杀创新空间,尤其是遏制了中国学者自己的创新可能性。
    我国体育学已呈衰败气象,需要加强学科建设,同时面向实践接上地气,为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学理依据才是有价值的。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1749817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