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可雷 (咸阳师范学院体育系,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运用文献法、逻辑推理法,对中国体育明星高学历获得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于保障运动员的自身利益、长远发展以及高校培养体育明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研究表明:高学历成了眼下众体坛明星竞相追逐的目标,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对于高校而言,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体育明星和采取什么样的“明星升学”审核机制?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实践课题。 关键词:体育明星;高学历;高校
近日,林丹获硕士学位,又引发了一场人们对知名运动员拿高学历的争议,成功运动员拿高学历这本不是什么新鲜事,类似这样的运动员还有很多,如刘翔、邓亚平、李宁等。高学历一时间成了眼下众位体坛明星竞相追逐的目标,手中只有金牌已经落伍,配上学位证才更加熠熠生辉[1]。据《中国奥运冠军调查报告》表明,自1984年至今,我国奥运冠军中本、专科以上学历者约占总数的82%,硕士以上学历者约占28%[2]。另据统计,我国现役运动员中,36%在本专科学习。当下,我国运动员的高学历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自然是一件善莫大焉的好事。然而,各大名校对他们格外开恩,允许这些体坛名人通过免考的方式入学就读或当“礼物”赠送;学校动用了如此“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一人进行教学,到底凭什么?对于很多花费了无数精力才挤进“博士”行列的莘莘学子是否公平;对于那些照样为了国家牺牲了青春、流血流汗,但没成名的运动员来说是否公平?学术与竞技成绩是否可以兑换?等等诸如此类,不得不让人扼腕沉思。
1 提高学历的优势 1.1高技能:高学历的活学活用 文化教育更多地侧重于运动员智能的发展,对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全面提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表面上看,运动员能否取得好成绩,与学历高低并无联系,事实恰恰相反,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帮助运动员锻炼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训练观念、心理素质、接受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并在无形中影响其竞技水平。古今中外,许多优秀运动员的成功都离不开学历教育的经历。胡凯表示:“清华良好的人文环境,让我们在比赛中非常有底气,有斗志。”德国球星比埃尔霍夫曾感谢所学的商业管理,“让我在门前更加冷静,而且充满智慧[3]。” 更重要的是,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运动早已不是一味地埋头苦练,而更加讲求科学训练,注重竞技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研究成果来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学的就是运动训练,“用科学的方法训练,怎样不会受伤,怎样最科学,怎样最容易出成绩。”体教结合、学以致用,正是他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 1.2 高素质:提升自身的综合价值 除了让运动员在赛场上充满睿智之外,学历教育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使他们走下赛场后,照样可以施展才能和智慧,如鱼得水。这对于保障运动员的自身利益和长远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国家队、地方优秀运动队和业余训练“三级训练网”,这种相对封闭的体制与传统的学校教育严格分离,导致运动员上文化课的时间很少甚至完全不上文化课,因而普遍教育程度不高。在风光一时的体育生涯结束后,许多人却不得不因“低学历、无专长、无技能”而面临工作和生活上的窘境。前些年,就曾曝出昔日冠军沦为“看门人”、“搓澡工”、“清洁工”甚至“失业”等穷困潦倒的地步,以及被迫拍卖奖牌等新闻,令人唏嘘不已。显然,我们需要为运动员接受再教育提供条件,提升对运动员的文化知识水平等综合素质。
2 知名运动员高学历的争议 多数高校对知名运动员入学采取的是推荐或免试的方式,直接进行硕士或博士就读。由于运动员需要长期在外训练和参赛,学校采取灵活授课,意思是十几个导师组“上门”为其授课。且不说学校“上门服务”的费用之大,光说学校动用了如此“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一人进行教学,到底凭什么?多数人会发出如此疑问。 在“举国体制”下,国家此前在成名运动员身上的投入每年数以千万计,在享有如此多的社会资源背后,财富、名誉也双双收获囊中。而还有好多运动员照样为了国家牺牲了青春、流血流汗却没有成名,他们中不少人退役后贫穷潦倒。锦上添花的事大家都愿意做,雪中送炭的人却太少了。 很多学生辛辛苦苦考研,曾经花费了无数精力才挤进这个行列,而一些成名运动员却不费吹灰之力,凭什么?硕士、博士招录是一个很严肃的教育行为,尤其是在越来越重视学历教育质量的当下,硕士和博士这种高学历、精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是建立在严格考核、公正招录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失去了起码的学历基础、专业背景和思政把关,如果丢弃了基本的招生环节、考核要求和录取程序,那么,学历教育将会走向死亡的万丈深渊!哪怕只有部分事例,也会因为“名人效应”而殃及到整个学历教育市场在普通民众中的纯洁形象,使得本应纯洁无暇、严肃谨慎的学术变得肮脏轻率;使得本应科学规范、精益求精的学历变得污七八糟;使得本应殷实厚重、物稀为贵的职称变得混沌不堪[4]。 作为杰出的运动员应该受到礼遇,但学校因其名气将硕士、博士帽当礼物拱手赠予,给一个“名人”授予需要好几年年刻苦攻读才能获得的硕士、博士学位,倘若社会没有一点“杂音”反而不正常了。若有人在某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无人可比,那么学校可以聘其为名誉教授之类,但这和正规读出来的硕博是不一样的。在教育资源如此希缺的今天,职业运动员整日奔波于各大国际赛场争金夺银,高校为其专门配备了专家队伍“上门服务”,有这个必要吗?值得思考。
3 应该为“英雄”着想世界冠军在赛场上取得了佳绩,为我国争得了荣誉,国人甚至用“民族英雄”来对其礼赞。“英雄”们的奋斗历程是艰辛的,他们从小学就开始在体校夜以继日的训练,背负着对前途“未知”的恐惧,勤奋学习、刻苦训练,放弃了无数个假日和亲友团聚的机会。他们为成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将自己最宝贵的学习时间几乎都花在了训练上。现在,在训练比赛的闲暇时间主动接受教育,是对他个人的回报。他们在比赛的时候始终保持自信、进取、拼搏的好状态,这种运动员奋进拼搏的精神和大学精神没有任何矛盾。如果他能获得进一步受教育的机会,退役后也能继续发挥专长、进行体育工作,对个人和国家绝对都是有益的。 我们通过教育将世界冠军进一步打造成有学问有专攻的学者,不是更好吗?刘翔就曾经说过他退役后希望走“邓亚萍路线”做国际官员,而我们的大学正好可以优化刘翔的知识结构,为国际官员的道路做铺垫!何乐而不为?成名运动员也许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本科生基础知识强,但是他们的见识以及对于体育的理解是一般人没有的,他们的心理素质与行动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况且,他们取得研究生入读资格,并不等于获得了研究生学位,一切还需他自己继续努力。伏明霞当时读清华也人声鼎沸,结果足足7年之后,她才拿到文凭。
4 高校应该如何做 学校和明星的“联姻”不失为一种双赢,明星们可以获得他们进一步发展需要的知识,高校也可以获得知名度以及培养体育明星的教学经验。如果“联姻”仅仅以明星多了顶博士帽或者多了个研究生学位来结束,那就纯粹是场闹剧,如果几年后,明星们以更博识更完善的姿态活跃在体育界,高校都能以常规的健全的方式培养体育明星,那么有什么不好呢? 不少人指出,众多体育明星与高校的“联姻”是一种“隐性公关”。金牌并不会因为一顶博士帽增色,相反,学校却沾了明星不少金光。而且,为了争夺金光,众多高校“趋之若骛”。如果他们真心想要充电,学校真的给了他们很好的专业教育,这没什么不好。需要警惕的是学校沽名钓誉,学生混张文凭罢了。所以真正为这些名人设计可执行的合理培养方案与保证教学质量才是最关键的。 作为著名运动员,不可能一直活跃在比赛场,他应该探索更好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教学相长,对于高校而言,如何教育体育明星,使他们的社会作用发挥到最大,学校和体育明星该如何合作,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实践课题[5]。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这种探索具体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如果做成功了,高校的实力将更强大,吸引更多优秀师资与企业投资,就可以接纳更多学生报考。人们再谈起这些明星,就不再是抱怨抢夺一般人考研资源的问题而是帮他们创造更多机会的问题了。
5 呼唤全新招生审核机制 当下,文凭更多是一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稀缺资源,某种意义上具有“垄断效应”。“当大家不把文凭当回事的时候,一切问题都不成问题。”有人如此慨叹。 我们不妨做这样的假设:如果社会重视真才实学甚于文凭博士帽,那么博士帽是否还有足够的价值被当作“礼物”赠送?如果学生重视真才实学甚于文凭,那么别人赠与的意义何在?如果最终目的是真才实学,那么为什么要用免试的方法推荐硕博连读来引起非议? 体坛明星能够选择继续读书充电,不失为有思想有远见。但问题是,他们在享受教育资源时不应“法外开恩”而应建立健全的“明星升学”审核机制,并透明化公开化。一位教育专家认为:教育需要因材施教,体育明星的录取程序应该和普通学生不同,他们的教育目标也不必要全定位于“学者”,对于他们的“升学考核”应另辟蹊径。如果将用于培养“学者”的“免试”资格来赠予“明星们”让其“升学”,无异于学术献媚。
6 小结 体坛明星功成名就之后进大学深造早已是当下流行的时尚。可能不同的人对时尚的具体理解有所不同,但下列对时尚的理解可能可以代表多数人的理解:第一,时尚是一种健康的代表,无论是指人的穿衣、建筑的特色或者前卫的言语、新奇的造型等等都可以说是时尚的象征,时尚必须是健康的,才能是时尚的,才能引领时尚;第二,是大众普遍认可的,即使有某个比较另类的人想代表时尚也是代表不了的,即使他特有影响力;第三,时尚是一种美和象征,必须能给当代和下一代留下深刻印象和指导意义的象征。 据此理解,我们认为运动员可以是时尚的代表,他们可以抛热血、撒泪汗,为国家、民族而奋斗,他们通过设计和包装以后可以是健康的、各类时尚的引领者。中国的部分体坛明星高学历的获得能称得上时尚吗?每个人心中自有对其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张喆鑫.运动员:高学历不再凤毛麟角[N]. 新安晚报, 2012-10-23. [2]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奥运冠军调查报告[EB/OL]. http://www.cuaa.net/cur/2008ay/, 2008-7-22. [3]李蓓. 体坛高学历:姚明刘翔皆博士 硕士不再凤毛麟角[N].球迷报, 2012-6-22. [4]沈薇、叶锋. 刘翔“硕博连读”争议 博士帽可当“礼物”送吗?[EB/OL]. 新华网,http://news.163.com,2005-10-09. [5]张刚. 刘翔硕博连读惹争议[EB/OL]. 人民网-江南时报,http://www.nen.com.cn/72340194296070144/20051010/1771197_2.shtml,2005-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