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3年第3期
 
对“从伦敦奥运会看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学术报告有感

2013/5/16 10:16:18 浏览次数 3240  

纪成龙
(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 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陈俊钦教授在研究生科技节期间为全体研究生做了一场题为“从伦敦奥运会看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的报告。陈教授通过回顾发生在本次伦敦奥运会上的一些事件,来反映出我国体育代表团虽然在奥运会上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但我国体育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仍然比较薄弱的现状。
    整个报告的思路具体如下:
    第一,解释了什么是话语权,即说话的权利。
    第二,通过列举媒体质疑叶诗文是否服用兴奋剂事件,不平等升国旗事件,我国女子链球成绩事件,以及陈一冰事件,来体现我国体育在本次伦敦奥运会上所遭到的不公,进而窥视我国体育话语权的在国际上的强弱。
    第三,总结了我国体育话语权薄弱的原因:话语权意识不强;朝中无人难办事;体育媒体的弱势。
    在这个过程中,陈老师还讲述了很多我国学者在国际上力争话语权的故事,整个报告体现了陈老师做学问的严谨和全面,让学生们备受启发。
    报告结束,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对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所遭受的不公表达了愤怒,但我却没有产生如此的愤怒之情,不是我不够爱国,而是我觉得很多事件的发生它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我的观点如下:
    第一,伦敦奥运会上的确出了很多让人抓狂的新闻事件,不仅在中国代表团身上,其它国家也有不少。这似乎与08年北京奥运会相比较有不少的反差,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第三次举办跟首次举办者他们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跟重视程度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伦敦本次奥运会所倡导的主题就是节约,诸如此类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一些篮球训练馆内没有卫生间;一些记者想采访一些重要球队因为记者较多,出去了就不能再进来,所以有“想法”就得憋着。即使这样也很少看到有记者出来骂街的,因为他们在这里体会到了对于民生而言一枚枚金灿灿的金牌真的算不了什么。
    第二,对于叶诗文事件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外国媒体能够质疑咱们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首先,我国体育代表团曾经有过服用兴奋剂的前科,现在好多了,记得早在上个世纪的时候,中国代表团服用兴奋剂的广泛程度在国际上算是臭名昭著,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美国介绍咱们的时候竟讽刺中国是服用兴奋剂的国家。所以叶诗文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外国媒体必然会联想到服用兴奋剂;其次,游泳项目不是中国队的强项,叶诗文的确实力强悍,年轻有为,这让其它国家运动员、教练员都有些难以置信。另外国外媒体都敢于爆料丑闻,不管是自己国家还是其它国家,他们认为服用兴奋剂是一件极为可耻的事情,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的差距。
    第三,很多赛事的不公,不能将伦敦组委会的组织能力归为众矢之的。各个项目裁判以及工作人员都是国际成员来自各个国家。陈一冰没有拿到应该属于他的金牌,一方面他是第一个出场,裁判精力充沛观察的仔细,打分可能会偏低;另一方面裁判捧巴西队队员可能是因为下一届奥运会在巴西举办,现实中体操项目在巴西并不红火,得一个奥运会冠军可能会让这个项目在巴西得到推广。您千万别认为奥运会就是绝对的公平,是人打分的项目必然会有个人喜好和偏见。北京奥运会中国的金牌总数为什么能够一骑绝尘?主场优势无可厚非。
    那么中国体育怎样才能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我觉得首先要在三大球、田径等受人瞩目的项目上取得突破,而不是依靠举国体制在一些不受关注的项目上凭借砸钱、专业来打败个人和业余。其次,倡导媒体和整个社会舆论的真正自由。我们现在的很多媒体跟记者都撒谎成性,扭曲事实,很多诸如足球等项目的不作为媒体、记者们难咎其责。最后就是要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努力完成从一个经济大国向文化大国的转变。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898737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