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出,为我国青少年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指出了明确的目标,也是开展我国高校体育健康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矩阵型”管理体系框架是运用管理学和管理系统工程学原理和方法,将高校现有各种可用资源进行整合,使其形成具有严谨理论依据的特殊管理体系。为我国高校实施“阳光体育”活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方面的理论研究,做出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 切克兰德方法论;阳光体育;矩阵型;管理体系;框架
Based on chekland methodology of college sports matrix type management system frame research YU Wan-bin (School of Physical and Education,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Mianyang,Sichuan 621000,China) Abstract: "Sunshine sport" introduced, for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adolescent health level in China pointed out that a clear objective, as well as important guidelines for health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in China. "Matrix" research on management system framework, is to mee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n" activities of this system, using the method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principles, to consolidate existing available r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form speci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 rigorous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Sun" activities,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long-act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has made useful attempt. Key words: Chekland methodology;Sunshine Sports;Matrix Structure;Management committee;Frame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显示:19-22岁年龄组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1]各地高校自2007年开始实施 “阳光体育运动”,不可否认对大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客观上并没有扭转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在以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为突破口的各项体育工作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高校能否针对“阳光体育运动”系统工程,建立起具有科学发展观的综合管理监督体系,来全面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是问题的关键所在。[2]因此,运用管理学和管理系统工程学原理和方法,研究高校相关体育系统工程的管理监督体系,以及相应管理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了。而目前就如何全面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管理学意义上的系统研究,还很少涉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建立学校管理监督机构、规则制度及评价体系是核心。本研究基于管理系统工程学“切克兰德方法论”,并以管理学“矩阵型”系统结构为理论依据,构建高校阳光体育“矩阵型”管理体系框架,试图建立起符合我国高校推行阳光体育管理机制,能全面指导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系统工程。 1 “矩阵型”管理体系框架构建动因 “矩阵型”管理体系框架是从管理学角度出发,运用管理系统工程学原理和手段,来解决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管理问题的一项“体系框架”基础理论研究。该研究是利用管理学方法开展的,是对各类管理科学体系形成的一项补充,又是高校综合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延展,使得高校综合管理体系结构更趋完整、细化。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工作,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健康问题的关怀和重视,为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这一目标明确了战略思想。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一个大的系统。以这个大的系统为背景,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显然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优质高效的完成它,绝非易事,需要为其匹配众多的相关目标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了管理。[3]反之,管理则是掌控和协调系统的关键,所以说,管理系统框架构建是整个系统工程的核心。 1.1 符合管理学系统目标职能 管理(Management),是指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工作。[4]管理的职能包括:决策(Decisions)职能;计划(Planning)职能;组织(Organizing)职能;领导(Leading)职能;控制(Controlling)职能;创新(Innovating)职能。构成管理职能的这六个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又是相互制约的,其他几个管理职能最终目的是为了创新服务的,而创新又为管理系统的升级提供了新的目标和资源。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一项环境多变,内容复杂的管理系统工程。所以,“矩阵型”管理体系框架的研究也必然要符合管理学系统目标的职能要求。 1.2 符合“切克兰德方法论”范畴 “矩阵型”管理体系框架是通过管理系统工程学中“切克兰德方法论”来展开研究的。“切克兰德方法论”又称“软系统方法论”(Soft system solution),是相对于霍尔“三维结构体系”(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而提出的。“切克兰德方法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英国兰切斯特大学切克兰德教授提出的用以解决“软科学”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用于研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组织管理问题,这些问题通常具有研究对象非结构化和要素难以量化的特征,是通过不断的反复学习,使人类社会问题分歧逐渐进行调节、妥协和缩小,最终处理好人类社会系统问题,“切克兰德方法论”追求的不是得到问题的最优解决,而是希望得到问题解决的可行、满意或非劣解方案。“切克兰德方法论”的工作过程:描述问题→设定系统边界→明确“根底定义”→建立概念模型→目标系统的比较与选择→完整系统的设计。而在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同样是符合这一范畴的。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管理者与执行者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校园与社会之间等众多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都是不具备良好结构和难以量化的。同时,随着高校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都会引伸出新的系统关联和问题,所以我们无法用类似于解决产品生产目标问题的,追求良好结构和解决方案最优化的研究方法来解决本项研究的系统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选择“切克兰德方法论”进行研究工作的主要原因。 1.3 符合“矩阵型”管理结构体系 “矩阵型”管理结构(Matrix structure)是由纵横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的复合结构组织。纵向的是职能系统,横向的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而组成的项目系统。项目系统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而是随着任务的进度,根据工作的需要,从各职能部门抽人参加,这些人员完成了自己有关的工作后,仍回到原来的职能部门。(如图:1)[5]
图1: 矩阵型结构图
2 “矩阵型”管理体系框架理论分析 矩阵型管理体系框架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建立“体系框架”。该“体系框架”适用于我国高校的校园,则是“体系框架”作用的具体环境。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实际上是由“人、物、信息”共同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如果要进行问题的识别与描述,那么就必须以高校这个复杂社会组织为基点来展开描述。 2.1 学生参与分析 高校中集合了各类人群。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背景,各类人群都赋予了不同的身份。大学生:是“阳光体育运动”的主体,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具体对象和参与者,建立的“体系框架”是否能体现出它的管理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吸引和激发大学生群体的自觉参与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在“阳光体育运动”系统工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体育教学的实践者;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展现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阳光体育运动”系统工程的教育资源质量。行政管理者:从校长到班级辅导员,从体育相关部门到学生管理部门,从各类教学管理部门到教育辅助部门,从各级部门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都是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系统工程能否科学、规范、有序进行的保障因素,是各类管理目标和法规政策的设计决策者和操作执行者。教辅人员:是“阳光体育运动”系统工程能否高效、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涉及面广,工作具体,每个人都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润滑剂、保险丝和工具箱”。学生家长:家长是代表了校园以外的社会人群。同样担负着学生的教育、管理的责任,并和学校、社会共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 2.2 物质保障分析 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必须具备的物质保障要素。物质保障要素可以归结为学校体育场(馆)地、体育设施、体育器材、各种适用器具物品、车辆及配套资金等要素。同时还必须考虑以上物质保障要素的新置、保养、维修和综合使用等具体适用办法。目前,随着近些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在校大学生的数量非常庞大。一所大学几万学生,而每所大学所能运动的场地又少的可怜,相应配套的体育设施和器械严重不足。人多地少,高密度的大学校园让大学体育锻炼捉襟见肘,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存在这样的现实问题。[7]因此,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本身加大体育基本投入,提高体育资源的规模和质量,真正能为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搭建起一个优质平台。 2.3 信息畅通分析 所谓信息,包含的内容非常众多。有直接指导体育教学的信息;有指导各级各类运动竞赛的信息;有指导学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信息;有传播各种体育文化及交流的信息;有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手段的信息;有提高学生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信息;有参与各种社会体育实践的信息等等。另外,还包括各种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的信息;各种相关指标的采集、归纳、分析、反馈的信息和对相关目标系统进行监督、评价和创新的信息。 3 “矩阵型”管理体系框架建立的方法步骤 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完成相应的各种工作,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管理者,教师,学生等构成了该系统工程的主体,同时也是完成相关系统工作的关键和核心。所以,矩阵型管理体系框架建立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想,既:“人本主义思想”。必须充分注重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和人性发展,为大学生群体服务则是本“体系框架”建立的根本目的。另外,我们必须充分的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不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单一的体育教育过程,他需要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6]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阳光体育运动”所赋予的真正内涵。首先,运用“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工作过程,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系统工程这一命题进行相关体系研究。具体步骤是:1)对问题进行识别与描述。这项工作主要是对“阳光体育运动”系统工程进行感性认识,明确其体系的“系统边界”。2)通过对问题的感性认识和“系统边界”的确定,来归纳出问题的“根底定义”。3)通过“根底定义”建立体系的概念模型(既:目标系统概念化)。4)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和选择来明确体系的有效目标系统目录。5)根据建立起得有效目标系统目录,展开相关系统结构设计研究。其次,利用管理学职能结构逻辑原理,结合上文中所指的“有效目标系统目录”,来确定各管理职能系统的系统目标要素及目标系统间的相互关联。第三,根据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系统工程的客观规律和特点,选择确定适合的管理组织结构类型,并最终设计完成本项研究的“体系框架”。 4 “矩阵型”管理体系框架构建思路 根据矩阵型管理体系框架各目标系统的职能要求和管理学原理,最终为矩阵型管理体系框架确定了以“矩阵型”结构具体工作逻辑程序。(如图:2)“矩阵型”管理结构的优势特点:第一,不需为项目实施配备专职人员,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第二,随着项目的推进,各职能部门根据自己的特点,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真正形成了系统合力。第三,较好的整合人力、物力资源,并使其在不同的项目中灵活使用。这样可使系统较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第四,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各种项目管理,也使得这些人员不断的充实和提高了专业技能及一般管理能力。
图:2 “矩阵型”管理系统工作逻辑程序图
4.1 核心指令管理系统 核心指令管理系统首先,应具有权威性。核心指令系统在“体系框架”中起到核心掌控的作用,其他目标系统必须以该系统制定的方针、原则、目标、要求和计划为依据,来设计自己的职能。第二,应具有全局性。“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学校各种资源和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参于,才有可能使其健康发展。第三,应具有专业性。“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以大学生群体为主体的。那么,“核心指令系统”必须从符合教育法规和大学生群体特点出发,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习惯养成及良好社会适应等四个方面,进行专业化项目设计和科学的实施方案计划。基于以上三个系统特点的考虑,最终选择以“阳光体育运动委员会”(或同等意义机构)为系统平台,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要求主管校长及学校各职能部门主管领导都要参加,进行系统决策与协调工作。并配备委员会办公室、体育教学部、体质监测部、竞赛部、体育科研部、课外体育部、体育社团部、和资源保障部等机构,来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工程进行具体规划和设计。(如图:3) 图:3 核心指令管理系统结构图
4.2 全员组织管理系统 要实现“阳光体育运动”所赋予的功能目标,必须举全校之力,全员参与。学校各院系、部门处室共同努力,依据“核心指令”系统所规定的相关决策和计划,结合本部门的职责功能,明确相应的工作计划,工作要求、规章制度、实施细则及自身目标评价机制等管理要素,并加强横向协调机制,形成合力。根据管理职责的工作性质,设立以学校、院系、班级为顺序的垂直管理子系统;以体育教学部、体质监测部、竞赛部和体育科研部为核心的专业指导子系统;以校团委、校学生处、课外体育部、体育社团部及资源保障部共同参与的横向联动子系统。(如图:4)
图:4 全员组织管理系统结构图
4.3 多元项目管理系统 对“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实施的基本形式进行分析,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学、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高教系统和校内各级竞赛、创编校本体育活动、课外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和社会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等项目具体执行的。[8]通过比较和选择,为“多元项目管理系统”设定了两个项目子系统,即常规项目管理子系统和创新项目管理子系统。(如图:5)
图:5 多元项目管理系统结构图 4.4 延展功能目标系统 延展功能是“体系框架”实施管理的延伸和创新。不单纯是项目组织形式的创新,还包括对“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管理的组织结构创新、规章制度创新和推进模式的创新。这些创新,是通过“体系框架”内部系统的信息采集和反馈机制,并结合“体系框架”外部环境的变化因素,而进行的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过程。任何事物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思想是“阳光体育运动”系统工程得以健康发展的动力之源。 5 结 语 “阳光体育运动”是现时期我国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系统工程是高校贯彻中央7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表现。党和国家对广大青少年健康程度的高度关注,为高校体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那么大学生群体的体质和心理健康能否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关键在于高校体育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创新。“体系框架”的研究是运用管理学和管理系统工程学原理,并结合我国普通高校常规管理体系的一般情况,进行的一项专门针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系统工程管理体系框架的研究。为高校更好的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系统工程,设计出一条科学管理,创新发展的具体思路。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等.《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EB/OL].国家体育总局.[2011-9-2].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297454/2052573.html. [2] 陈雁飞.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7):91-93. [3]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 .5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120. [4]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著,孙健敏等译.《管理学》[M]. 9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 [5]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 5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309. [6] 段黔冰. 四川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75-79. [7] 田晓玉. 从生态学视角看阳光体育运动发展[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51-53. [8] 李生民. 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9):85-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