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剑 梁 浩 杨延峰 王新堂 (1.甘肃省山丹一中,甘肃张掖,734100)
摘 要: 运用心理测量、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甘肃省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专业考试焦虑特点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在体育高考的压力下,体育特长生的焦虑水平普遍提高, 其中状态焦虑得分明显高于常模,也高于国内相关研究报告中普通高考生的得分 。总体特征是,在焦虑总分、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上男生均低于女生,应届生低于往届生;按参加市级以上比赛次数将体育特长生分为3组:0次组、1- 2次组、3次及以上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焦虑总分和状态焦虑得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专项的体育特长生焦虑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认为这反映了体育高考的特殊性。研究结果将对体育特长生的科学选材与训练、考前心理辅导及应对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对体育特长生的成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焦虑;体育高考;竞技状态;应对策略;体育特长生;普通高中;甘肃省
1 引言 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加重,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负性情绪状态。在运动情焦虑是运动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反应。在运动群体中,谈到焦虑,人们往往有一种谈虎色变的感觉,认为焦虑是运动发挥的大敌。其实,现代心理学理论研究已经揭示出,焦虑对运动操作水平的影响有促进性的和阻碍性的两种。著名的耶克斯- 多德森倒“U”理论认为,焦虑与运动操作的关系呈倒“U”曲线的关系,过低或过高的焦虑会阻碍运动成绩的发挥,而适度的焦虑可以对运动操作发挥建设性的作用[1]。体育特长生作为高中校园里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发展只有参加高考一条路可走(受训练方式、培养环境等方面的限制,绝大部分学校的体育特长生很难通过特招的方式进入高水平运动队)。那么,在体育高考这一特殊的情境压力下(既不同于普通的文化课高考,又区别于一般的体育课考试和运动竞赛),体育特长生会产生怎样的焦虑状态?其焦虑水平发展有何特征?该如何进行焦虑的控制?等等。我们试图通过对体育特长生的焦虑水平状况及焦虑发展特征的探讨与研究,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和策略,帮助、指导体育特长生做好考前心理调整与准备,达到最佳竞技状态,从而获得优异考试成绩。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参加甘肃省2009年体育高考的4860名体育考生中随机抽取200人,其中男生153人,女生47人进行问卷调查(表1)。
2.2 研究方法 采用斯皮尔伯格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2]。该问卷由40项描述题组成,第1~20项为状态焦虑分量表 ,主要评价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或情境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和感受。第21~40项为特质焦虑分量表 ,主要用于评定人们经常的情绪体验。有研究评价了STA I的信、效度。其中,状态焦虑分量表( S2A I)的信度为0. 88,特质焦虑分量表( T2AI)的信度为0. 90[3]。施测时要求被试在从不、有时、经常、总是四个选项中选择一项作为对某问题的回答。问卷分数全距为2080分,低分表示低焦虑,高分表示高焦虑。同时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 ( EPQ) [4]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 [2] 进行相关因素的测量。全部数据由专人录入SPSS13.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 0. 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测试时间 在2009年5月1-2日甘肃省体育高考报名现场由施测员随机对考生进行STAI问卷、艾森克简人格问卷和易应对方法问卷的测试。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特长生焦虑状况 体育特长生的焦虑总分普遍较高,其中状态焦虑得分明显高于常模( p < 0. 01 ) ,也高于国内相关研究报告中普通高考生的得分(男 p > 0. 05 , 女 p < 0. 05) [5],这反映出了体育高考的特殊性 (表2) ;男生焦虑总分、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均低于女生(表3) ;往届生焦虑总分、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高于应届生(表4);按参加市级以上比赛次数将体育特长生分为3组:0次组、1- 2次组、3次及以上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焦虑总分和状态焦虑得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表5);不同专项[6]的体育特长生焦虑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表6)。
3.2 体育特长生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对焦虑的逐步回归分析 以简易应对方式、EPQ各因子得分作为自变量 ,STAI焦虑总分作为应变量 ,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积极应对变量得分首先进入回归方程 ,其决定系数 R2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1, 表 7) ,对体育特长生的焦虑水平有直接效应,促使焦虑水平趋于适度水平。而个性特征的N、 E、 P和消极应对对体育特长生的焦虑水平具有间接效应,导致过高或过低的焦虑水平。
3.3考试成绩与焦虑水平之间的关系 2009年5月7日,甘肃省体育高考结束后,对200名体育特长生中的部分考生(57人)的成绩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专项名次排在本科录取线(甘肃省2009年高考体育本科录取线为田径类85、球类70、武术体操类65)以上的考生,其状态焦虑水平居于中等层次(39-51分)。而专项成绩排在录取线以下的考生,其状态焦虑得分都表现出不均衡性,即两极差距极大(表8)。这表明无论是低焦虑还是高焦虑,对考生的临场发挥都是极其不利的,只有在中等水平的焦虑时,考试成绩才较为理想。
3.4 体育特长生焦虑总体特点 体育特长生焦虑总分尤其是状态焦虑得分显著高于普通高考生,这可能与体育特长生的人格特征、培养模式、高应激以及体育高考的特殊性有关。体育高考是在专门的运动场地对考生在公开、公平的竞争中进行特定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的测试,它使考生即要承受考试成败带来的升学压力,又要承受身体运动负荷的压力,更要承受来自同场竞争对手的压力。此外,考场周围的围观者和声援者的影响(考场相对隔离又未完全封闭) ,既可成为考生的心理动力,也可使其感到心理负担。这一切,均构成了体育高考独特的考试氛围,在此氛围下,大多数考生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情绪紧张反应。
3.5 体育特长生焦虑发展特征 分析体育特长生焦虑发展特征,发现女生焦虑总分、 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都显著高于男生,这与既往研究[7]相一致。原因可能是女生作为体育特长生中的少数派,不易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属于弱势群体,在应试压力下,情绪较男生更容易兴奋和紧张,即需要更高的情绪调动和精神准备以进入临考状态。往届生在焦虑总分、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上明显高于应届生,这可能是往届生曾经有过失败的体验,对前途的担忧、考试压力、复读成本、年龄的增长等更容易使他们产生焦虑情绪。从参加市级以上比赛的次数上看,没有参加过比赛的体育特长生的焦虑总分、状态焦虑得分和特质焦虑得分明显偏高,这与临场经验不足有关。随着参加比赛次数的增加,临场经验不断增长,应对方式逐渐成熟,焦虑水平呈逐渐下降趋于适度的趋势。焦虑水平的专项变化并不十分明显,但从中也可看出,球类、武术体操类和田径类焦虑水平逐渐下降 ,但球类专项在焦虑总分、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上明显偏高,这可能与球类专项考试偶然性大、对心理稳定性要求高、有一定的主观评分有关。
4 结论 4.1 体育特长生的总体焦虑水平在应试的特殊情境下均普遍提高,其状态焦虑得分明显高于常模,也高于国内相关研究报告中普通高考学生的平均得分。 4.2 体育特长生焦虑发展特征在不同性别、不同类别、不同比赛次数和不同专项上表现各不相同。总体趋势是女生高于男生、往届生高于应届生、参加市级以上比赛次数少者高于多者、球类高于武术体操类、田径类。 4. 3 体育特长生考前的状态焦虑是影响运动竞技能力的重要心理因素,无论是低焦虑还是高焦虑,对考生的临场发挥都是极其不利的,适度的焦虑有利于运动水平的发挥。 4.4 积极应对对体育特长生的焦虑水平有直接效应, 促使焦虑水平趋于适度水平,而个性特征的N、 E、 P和消极应对对体育特长生的焦虑水平有间接效应,导致过高或过低的焦虑水平。 5 应对策略 5. 1 应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日常训练工作,使训练趋于科学化、系统化、正规化和经常化,以此来有效提高训练效果,确保他们以高超的专业技能、过硬的基本功,在体育高考这个特殊的考场上,尽情发挥,获得优异成绩。艺高人胆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2 应加强对体育特长生进行心理技能训练及临考前的心理调适,尤其应注重对女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利用 “动作预觉”的想象训练、表象训练、自我暗示训练和音乐调节等方法,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调整焦虑水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自信心。 5.3 应注重培养体育特长生的坚韧性人格。坚韧性人格被认为是应激的缓冲器,具有坚韧性人格的个体普遍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相信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生活,并且认为变化才是生活的常态、是个体成长的动力[8]。而顽强拼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永不气馁的体育精神正是坚韧性人格的具体体现。因此,应把坚韧性人格的培养当作训练的主线,并贯穿于训练过程的始终,把体育特长生培养成为一个个具有人格坚韧性的人,使他们能够处变不惊,把握机遇,积极应对,顽强拼搏,获得好成绩。 5.4 应尽可能多地给体育特长生创造参加比赛、模拟考试的机会,从而积累丰富的临场经验。 5.5 应依据体育特长生个人特点和体育特长生招生录取办法,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科学地确定个人所从事的专项,以专项训练为突破口,专项是纲,素质为目,以专项带素质,以素质促专项,最终获得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伯黍 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00,12:245-247.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北京, 1999: 238 - 239, 31 - 34, 122 - 124. [3] 张文兰.大学生的特质焦虑及其个性特征的研究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 13 (3) :154. [4] 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 [M].长沙:湖南医学院, 1983: 1 - 44. [5] 周敏娟. 高考生激烈水平的多因素偏相关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 , (3) . [6] 甘肃省招生办公室.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评分标准与办法[M].2008,11:1-2. [7] 殷晓旺等. 焦虑水平与体育高考生竞技状态关系及其对策[J].心理学探新,2002,3:56. [8] 邹智敏,王登峰.应激的缓冲器:人格坚韧性[J]心理科学进展20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