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3年第2期
 
学涯小悟—对卢老师2011年提出问题的回应

2013/3/19 16:01:34 浏览次数 2461  

【卢按】昨天接到广东嘉应学院年轻老师林文贤的一个电子邮件,他用了两年的时间思索了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问题,我以为他谈到的一些看法对高校的年青朋友有些启发,也许未必全部正确,但可以就此展开一场讨论。我转发出来也是对论坛上关于一位社科办负责人谈话的一个回应:年青人要有独立思考的勇气和品质。不要盲目相信权威,尤其不要轻信靠官职建筑起来的“权威”。
                                   卢元镇


学涯小悟
                       ——对卢老师2011年提出问题的回应
                                     林文贤


    记得在刚工作一年时写了一篇论文请卢老师批评,过了很久老师才给我回信,他在信中对我提出批评:“我之所以没有及时给你复信,是希望你不仅能对他人的研究成果做出正确评价,也能对自己的研究、写作做出客观的自我评价,而不是看重某人的意见而已。”并语重心长地告诫我说:“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学会、掌握对科研成果(包括对学生的作业)快速、准确、并能写出评语的反馈,是一项基本功,否则你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学者,只能是一个教书匠。”
    老师的话一直在鞭策着我实践——思考——实践,转眼间已经工作了两年多,从事教师这个行业慢慢从新“教师”迈向“老教师”的行列。日与俱增,回首这两年来的摸爬滚打,感觉自己虚长了2岁罢了,学术上没什么成绩,离“真正的学者”还很远。
    放假后身心得到放松,在构思论文过程中,突然想对论文进行一下分类,想借此厘清学术论文的大概特征。从与学术结缘到一路走来,我开始觉得写学术论文应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老瓶装新酒”——按既有的论文格式甚至标题,加入我的研究资料和内容,成为我的研究成果。以前认为这样毫无创新,但现在不这样认为。发现这样做可以省去很多功夫,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而把要论述的问题论述清楚。这种写作,如果偷懒一下,只需找到相类似的文献(当然,对同类论文的研究本身也是学术研究的一部分),对文章结构加以调整、整合,然后装入自己的研究资料就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了。但这类文章大多为八股文式的论文,很难有**性的创新。
    第二类:“新瓶装老酒”——运用一种新的视角、新的理论框架,对一个“老问题”进行新的阐释。这类论文适合做一些文献梳理的工作,更接近于文献综述类。主要的思想来源就是读书、读文献,然后对要重新探讨的问题加以论述探析,得出新的观点。
    第三类:“新瓶装新酒”——全新——新的理论框架、新的研究方法,对新的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前所未有的观点结论,具有开拓性的学术研究成果。这类研究很难很艰苦,但是对学术来讲及其重要,可以说是人类知识前进的发电机。
    绝大部分的学人都只能停留在第一、第二类上,如果这两类能做好,基本上就可以成家成名了,要做教授没什么问题。但是要想在学术上真正有所建树,则必须在第三类上有所作为,凡是那些大家们、大学者们,都在这一类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的。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要有个过程,也许前面两类都是一个过程性的阶段,能否上升到第三类的研究,才真正区别一个学人是“工匠”还是“巨匠”的重要特征。
    以上的分析既可为自己的为学的定位和选择分类,也可以成为判断学术成果的分类标准。卢老师曾提醒我,要能迅速判断出一篇论文的质量的问题,分辨出论文水平的高低,以上面的这种分类先进行大体的分析,便可知道该论文处于一个怎样的档次。然后才能进行下一类细致的分析。
    我一直思考卢老师给我提的问题。突然有一天我好像悟到了。
    首先要判断此论文讨论的问题是什么?讨论这个问题的大背景是什么?这个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中所处的位置如何?这几个问题就是判断该论文“所能”到达的学术分量,这应该是第一个定位。
    然后就是看此作者的研究方法。他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是否适合对该论题的探讨?在研究方法上有没有创新?研究方法在论文中是否得到了体现?创新的研究方法是否得出新颖的结论?这几个问题则是判断一篇论文所具有“工具性”的考察,通俗点讲就是他的“武器”是否精良的问题。
    接着就是看论文的论证过程。主要看论文的各个小标题。这些标题是否与论题相关?相关的程度多大?这些小论题的结构是否严密?是否还有“漏网之鱼”?这些“漏网之鱼”对整个论题论证的完整性的影响有多大?这几个问题则是可以观察到一篇论文的学术质量的问题,也体现着一个学者的学术能力的问题。在做学术中,我发现有问题意识固然很重要,但光有问题意识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论证问题的能力。
     我想接着要考察的应该是内容问题了,也就是论据的问题。一篇文章中,作者采用的是证据是一手数据还是逻辑归纳?这个数据的获得是否科学?与研究方法是否一致?逻辑归纳是否合乎逻辑?这些都是进一步考量一篇文章的质量问题的细节了。但这些细节却又往往可以决定一篇论文的生命力。
     至于结论,本应该在上面这些文章的“要件”中得到了体现了,以上完成好了,结论一般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我们却常常可以从结论中快速地反观一篇论文的论证过程,以及它的完成质量,从结论直接判断该论文对该论题的解决情况。所以往往从结论直接入手,便可以快速地作出判断。
    卢老师在2年前给我提的问题,我今天才略有小悟,这速度实在是慢啊!

                                                      2013-1-29写于嘉园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1263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