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评选当代“热词”的话,“健康”一词必定排名第一。依照中国人特有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健康”和“幸福”无疑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当“体育”扛起了“健康第一”的大旗之后,体育与健康几乎也成了亲密无间的孪生关系,谈体育必谈健康,谈健康也必谈体育。绑定了“健康”,体育似乎找的了完善自身体系的金钥匙,再加上与原来理论中的“增强体质”、“发展身心”以及林先生真义体育中“健身”的本意相似,于是,体育与健康就完美地契合在一起。 当我们把“健康第一”当成宣传的标语刷在墙上的时候,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和神圣,尤其是学校的体育教师,既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做着关乎人们健康的大事,岂不荣光?可是,当我们把这个标语从墙上揭下来,用所谓的健康理念去绘制体育蓝图的时候,突然觉得,我们对健康的真正含义其实并不了解,甚至可以说不知道什么是健康。当我们套用WTO的健康概念和标准来搞体育的时候,会特别迷茫,甚至会很失望,觉得“体育”跟“健康”苟合在一起实在有点牵强。就算我们勉强制定出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且不说内容的随意和片面,这个标准既不是“身体”健康标准也不是“整体”健康标准,只是“体质”健康标准而已,且只是其中可测试、可量化的很小一部分,“达到标准”也并不意味着学生体质已经健康了,更不意味着学生的身体已经健康了,充其量这个标准只是约束学生行为的一道禁锢而已。可笑的是,不知道哪位高人把1000米、50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这些具有最基本运动形式的项目改成了隐形的台阶试验,以及什么什么系数以后,这个标准连强迫学生运动的功能也丧失了。所以,我们会很奇怪地看到全国各级各类的学校体育既不教学生如何运动,也不强逼学生跑十圈、跑八圈,而是投入巨资购买各种高级的体质测试仪器,然后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体质测试,以不达标不能毕业相威,却又煞费苦心去伪造数据欺骗上级,然后又抛出一个学生体质二十年下降的危言,谁能解释这个其中的缘由? 有一家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仪器,却只会无休止地给病人做B超,C超、E、F、G超,CT、BT、WT,然后给你开了个单子上面说:“有病”,然后满怀同情地把你的病情张榜公布,但是就不给你治疗,也不给你找出病因,你认为这个医院如何? 这就是现实,是一个特别奇怪的现实。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各级领导都不懂,不是,更多的是缺乏责任,或者是良心大大地坏了! 若要给体育人找个脸面,或者推卸责任的话,体育之殇就在于我们所提高的健康水平与专家所制定的健康的标准不符而已。我们搞的是心灵美,而标准却测试的是外表美,因此,体质下降五十年也不足为奇。 原来我们狭隘地将体育理解为跑跳投,尽管理论粗鄙,但是实践却红火得很,且不说健康与否,凡锻炼者肌肉粗壮,能跑能跳,能吃能屙,面色红润,肩扛手提不喘不呕,皆因为我们朴素的健康观念中决不允许有孱弱之人和柔弱之风,我们盛赞铁姑娘和钢铁汉,这是革命的需要,是劳动的需要,是祖国建设的需要。这个时期的体育理论是朴素的自然主义,不矫情,不浮夸,不花哨,当然我们也绝不认为它很完美,至少这个时期的体育有一个清晰的,便于操作的指导思想和价值体系(印象中好像还没有参照什么WTO的标准)。 而现实的体育理论不仅体系庞大,而且内容晦涩,辞藻混乱,特点就一个:就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指导实践,无论如何也无法确立价值体系,看上去很美,只能远观而不能近看。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们对体育的核心问题没有搞清楚,体育概念模糊,再加上对关乎体育的核心问题一知半解,其结果可想而知。 再把焦点回到健康上来,什么是健康?怎样才算健康,体育能为健康做些什么?这就牵涉到了健康概念、健康评价和促进健康的方式方法三大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健康第一”就是扯一个咸淡而已。 健康是什么?健康就像空气,我们无时无刻都感觉到它的存在,而且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当我们试图要抓住它的时候,却抓不住,因为健康所反映的只是一种状态,而且是相对稳定的,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并通过各种关系维系着的相对平衡的一种状态。 我很喜欢刘承宜教授的“内稳态”学说,三个字可以说概括了健康的基本方式和形态,如果我们把健康比喻成一张网的话,“内”即是内在的关系,是网纲、网线之间联结的一种关系,可以是显现的,也可能是隐含的,它代表的是一种内在的联系和关联。因此说,健康,它所反映出来的绝不是简单的局部状态,一定是整体的,不可分割的、多结构的、综合的状态。“稳”即是相对的稳定和结构上的严谨,这就规定了健康的状态是相对稳固和平衡的。“态”所反映的是一种形式和状态。当然,内稳态理论不完全是诠释健康问题的,它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但是用在解释健康问题上,很恰如其分,很贴切。 健康就是由很多节点组成的,彼此相互关联的一张大网,所谓的健康的状态就是各节点联结张力适中,适度,适当。健康就意味着这种状态持续而稳定,但是,若放大这些节点的话,同样是一个严密的网状结构。这样的结构就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健康状态,既有宏观的状态,也有微观的状态,所以,健康是分层次和结构的,就如我们常常说的,社会健康、生活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等,甚至可以进一步微观到我们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层面的健康等等。由于组成健康的各节点都彼此独立,都有独立的结构和状态,有自身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相对稳定的状态依靠着各节点彼此的动态调节来实现的,整体状态的相对稳定与各节点之间的不断调节和变化所形成的健康状态的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是有失衡可能的,于是就有了不健康的状态。所谓的不健康就意味着相对平衡的各种关系被打破,相对稳定的结构被破坏,而且原来各节点相互作用的力产生了分解和变化,造成了机体或者组织功能的变化,一旦这种变化积累到了一定的量,就会发生质变,于是就会生病、就会出现障碍,就会出现机能或功能的异常。而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就是亚健康。 由此我们可以说,所谓的身体健康其实就是“正常”,世间还不曾有什么“超健康”一说。只要是正常的人,是按照“人”的自然和社会属性,遵循生物正常生长和发展规律的就是健康,否则就是不健康。有一定偏离,尚没有产生机能异常和障碍的就是亚健康,偏离且得不到及时纠正的就会变成不健康。 其实,除了客观的、内在规范外,观念、文化、习俗都会影响到“健康”的评价,以肥为美的汤加人,人为地为正常身体设立了额外的“肥”的节点,你若是个“排骨妹”,那一定会被认为是“不正常”,也就意味着不健康。所以说,健康评价是受主观和客观双重影响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动态的。 帮助机体或者社会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或者提高机体和社会维护这种状态的能力,也许就是体育与健康契合的关键点,也是体育彰显“健康第一”理念的唯一可做的。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例如,体育若要为维护身体健康做贡献,首先就要了解身体各机能、各组织之间相互作用,彼此稳定的节点,要了解各节点的自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例如,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关系,机体衰老、生长的规律等,要分析哪些我们可以帮上忙,哪些我们无能为力。同理,体育若要为维护社会健康做贡献,也要用科学的研究和分析来确立,而不是靠刷标语或相当然来盲目推动。 扛还是不扛?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我们能扛多大的旗子,如何把旗子扛好,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 割裂式的思维往往会让我们的目光变得短浅,因为我们习惯性地将事物分解开来,于是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扛起“健康第一”的大旗未必就是要把全人类的健康工程揽入体育的怀中,即使把德育、智育、美育全拉进来,也未必能解决健康问题的十分之一。“扛旗”其实就是一种宣言,它彰显了体育的核心价值观,规定了体育发展的思路和理念。 “节约办奥运”中的“节约”就是一种理念,但它绝不是说办奥运不花钱。将“健康第一”的理念纳入到体育当中,处处事事以“健康第一”为准则,既突出了体育的核心价值,又避免了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盲目。 体育与健康只具有相关性,所以就决定了体育对健康的影响是有局限的,是不完全的,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也是有限的。但是,在很多的领域,体育是唯一的,是积极的,是具有超前性的。比如,美国曾经开展一项专门的教育活动,为了避免青少年加入黑帮和贩毒、吸毒,而在黑人区专门组织体育活动,以黑人擅长的运动项目,如田径、拳击、篮球等等,吸引青少年,以正面的教育跟黑帮争阵地。这就是体育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体育的本分。但是,有了健康理念的统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就形成了统一。在很多方面,我们的健康理念由于视角、程度、层次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比如在长跑问题上就出现了明显的分歧,“跑”派认为,长跑对人的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坚持要学生跑长跑,而且提倡大运动量。而反对者认为,人都跑死了,“健康第一”还有球用?两种观点看似都有理,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健康,但是却截然相反。哪里错了?因为我们忽略了体育的原则性,忽略了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原则,也正是因为我们有很多的的需求,而且需求各不一样,正是因为我们面对着的是多维的选择,是多选题,所以才有体育存在的必要。说白了,体育就是要教会人们科学、合理地参加适合自己需要的活动,同时又避免伤害。假如大家都是以自然的方式跑步,散步,还要专门的体育干嘛?我刚刚在郑大南校区的校园溜达了一圈,看到运动场上人们摩肩接踵,都在流汗,锻炼,尽管大家锻炼的目的不一样,“为了健康而运动”也许可以概括大家的锻炼动机。“为了健康而运动”告诉了人们几层道理,一是要关爱生命,关注健康;二是,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通过传播这些理念,继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他们的健康发展,这就是体育,就这么简单。但是仅仅做到传播只是体育的初级阶段,高级阶段就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教会人们科学运动,正确选择运动方式,正确评价自身健康及需要,等等,才是完整的体育。如果人们只知道运动促进健康的大道理,而不懂得锻炼的知识和技巧,只会以本能的自然方式运动,或者以自身粗浅的经验为指导,则是体育的缺失。 我们都知道,最简单的锻炼方式就是跑步和走路,但是我父亲就是因为走路方法不得当,在他几乎每天走五公里坚持二十五年后,关节彻底变形而产生了严重的障碍。我深深地感到自责,因为我曾认为老年人采用散步的方式是最安全,最简单,最有效的锻炼方式,完全忽视了对关节的保护,这就是在“健康第一”的观念影响下,因为采用了不科学的运动方式而造成了“不健康”的结果。其实,同样的事情还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重复着这样的错误,这就是我们呼唤体育,呼唤“健康第一”理念的原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