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3年第6期
 
政策视域下甘肃藏区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机遇与突破

2013/11/27 16:45:35 浏览次数 2637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田野实证法等方法,对甘肃藏区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解读国家“体育援藏”和甘肃省“双联”政策的基础上,探讨了在政策视域下甘肃省藏区群众体育的现实意义,为甘肃省藏区群众体育发展路径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政策;体育援藏;藏区;体育事业;机遇;挑战
Abstract: The use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field of positive law,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e status quo of Gansu Tibetan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activiti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Physical assistance to Tibet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licy of "double" in Gansu Province,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betan people in Gansu Province Sports Tibetan areas of Gansu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path provides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Key words: Policy; Physical assistance to Tibet; Tibetan areas; Sports; Opportunities; challenge
    2010年8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体育系统支援西藏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藏区体育工作座谈会。通过此次会议充分认识做好体育援藏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扎实做好“十二五”期间的体育援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体育援藏的总体目标、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等。会议制定了《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支持促进西藏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草案)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援藏工作实施方案及责任分工》,《指导意见》中关于体育援藏的主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支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加大体育人才培养力度;加大体育教育、体育科技援藏力度;协调对口省市体育援藏工作。[1]
    甘肃省惠民体育政策也在不断增多,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胡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甘肃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省、市、县、乡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工作,帮助特困群众加快脱贫步伐,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即“联村联户”,也叫“双联”工程。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双联”行动有力有序深入推进,甘肃省财政厅与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合作开展“双联惠农贷款”。从2012起,农行系统连续5年,每年安排6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省财政厅每年安排资金全额全程贴息,支持双联行动中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已经形成了大规模、全覆盖、综合性、常态化的工作局面,成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转型跨越的最有力抓手和最有效载体。工程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多个方面[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迭部县、舟曲县、临潭县、卓尼县及合作市的群众体育。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需要,查阅有关农村体育、群众体育、农村社 会发展等学术论文,以及阅读与本研究有关的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社会学等书籍;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和整理。
1.2.2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的需要编制了《甘肃藏区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现状调查问卷》,经检验,问卷信度为0.86,效度为0.87。问卷发放范围涉及七县一市,共发放2000份,回收1892份,有效问卷1857份,回收率94.6%,有效率92.6%;
1.2.3田野调查法。通过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 州七县一市行政村的走访调查,考证了甘肃藏区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
2甘肃藏区体育资源现状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部和北部与陇南、定西、临夏毗邻,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自治州辖七县一市,包括夏河、碌曲、玛曲、迭部、舟曲、临潭、卓尼七县及合作市,共有99个乡镇(街道办),664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9.27万,农牧业人口55.0万,占总人口的80.9%,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51%。甘南藏族自治州经济落后,尽管近年来国家体育援藏政策不断惠及甘南州,但是,基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城市和乡村的基础建设配套滞后,体育设施严重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藏区群众体育的发展[3]。
2.1甘肃藏区体育设施配置短缺


    2006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一步加快新时期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2006年国家体育局《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指出,我国农村体育工作的重点已从县逐步转移到乡镇,现在已经具备延伸到村庄的条件,表明农村体育开展工作的重心转移。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甘肃藏区也在逐步实现每个行政村建设一块硬化篮球场地和一副篮球架的标准,尽管如此,体育设施建设的步伐还是跟不上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
调查发现,甘肃藏区体育场地总面积为354578㎡,其中室内面积为16898㎡,室外面积为337680㎡。而且室内场馆全部分布在市区,农村没有室内场馆。甘肃藏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0.512㎡,其中,农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0.44㎡,城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0.53㎡,而我国目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2㎡。社区健身路径紧缺,大多数社区没有健身器材。发改委与国家体育总局日前联合发布《“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到2015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1.5平方米以上,基本实现“县县都有公共体育场”。很显然,甘肃藏区人均体育场地占有面积微小,群众体育锻炼没有保障[4] 。
2.2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意识淡薄


    甘肃藏区农牧业人口55.0万,占总人口的80.9%,以农牧业为主,经济发展落后。农牧区的群众文化程度较低,他们的生活方式很传统,除了放牧、干农活就是诵经。他们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受传统观念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尤其是对一些现代体育项目了解很少。大部分的人群对体育资源的需求缺失,对体育的作用和功能认识不够。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城镇群众比较支持参与体育活动,大部分有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但农牧区的群众不支持参与体育活动的占65%,很显然,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淡薄和落后。在对农牧区群众很少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调查中发现,有52%的群众认为“干活就是体育锻炼”,31%的群众认为“体育锻炼没有用”,17%的群众认为“体育锻炼时城里人的事”,甚至有8%的群众认为“体育锻炼会影响农业生产”。这就从主观上制约了藏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
2.3体育项目发展不平衡

    甘肃藏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项目类别多达上百种,尤其是藏族赛马,赛马文化也成为藏民族文化中鲜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4年以来,甘肃藏区玛曲县共举办了5届格萨尔赛马大会,邀请到甘肃、青海、四川等周边地区25个县市的数百名赛马选手参赛,有力推动民族体育文化快速发展。玛曲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马术协会命名为“中国赛马之乡”。还有每年的“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了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对群众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起到带动作用。相反,现代项目在藏区的发展就不容乐观,很少举行现代项目的大型比赛,一些现代项目只在城市进行,在藏区农牧区很难发现它的影子。调查表明,在藏区农牧区开展的现代体育项目主要是篮球,占调查总人数的86.2%,其他现代体育项目几乎不被接受。在藏区城镇开展的体育项目主要有篮球、羽毛球,各占67.2%和16.4%。
2.4 人力资源滞后
    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城市达到每千人至少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农村达到每两千人至少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甘肃省社会体育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但是,由于藏区客观条件的限制,社会指导员的数量远远达不到国家标准。人力资源的匮乏,是藏区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一个障碍。尽管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他们来说得心应手,但是,现代体育项目显然限制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比如,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个别农牧区村庄的健身器械,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群众不会使用,因而,健身器械成了他们堆放农作物、甚至是用来栓牛、栓羊。
3甘肃省藏区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3.1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政治大局的稳定
   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黄土高原西南边缘、陇南山地西北边缘的交汇地带,位于甘青川三省的结合部,也是青藏高原社会大系的主要窗口。地理位置特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州内民族成分众多,民族关系复杂,长期以来藏传佛教、伊斯兰教、汉传佛教以及基督教共处,使甘南民族宗教关系呈现特殊性。近年来,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对藏区进行分裂、渗透和破坏活动。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和藏区社会稳定对国家政治大局的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
    藏族传统体育来源于藏民们的生活,也服务于社会。藏族传统体育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它不仅丰富着藏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也展现着耀眼的政治光芒。国家民委在《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事业,是适应我国多民族基本国情的客观需要,是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任务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事业的发展,事关各族群众的福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事关国家团结统一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维护藏区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藏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群众体育,不仅提高藏区人民的健康水平,活跃藏区人民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以体育作为媒介,促进藏区人民相互交流以及对外的沟通,以减少由于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缺少必要的了解和尊重不够,导致出现种种民族问题。因此,推动藏区群众体育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稳定,有利于国家政治大局的稳定[6] 。
3.2促进藏区区域经济的发展
    开发和保护藏族传统体育,发挥民族传统体育这个特色文化资源,使资源优势转换为商品优势,从而推动藏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反哺民族体育文化,促进藏民传统体育的复兴。
例如,玛曲赛马近几年发展迅猛,在当地政府和国家的扶持下,已经发展成为初具规模、定期举行的赛马节,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马术协会命名为“中国赛马之乡”。当前赛马已不只是一项民间体育活动,已经形成了一条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链条,推动了甘肃藏区经济的发展。每年赛马节,将会是一次经济贸易大盛会,吸引省内外体育爱好者的观看,各地群众进行农副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等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活跃藏区集贸市场,拓展了藏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把一些发展比较好的藏族传统体育进行优化、整合,形成特色民族体育产业,结合藏区特色旅游,走出一条社会经济和藏族传统体育协调发展的战略路径。
3.3保护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文化
   甘南藏族自州曾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黄金通道。州内共有121座佛教寺院,极富盛名的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佛学学府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的拉卜楞寺。自1709年创建至今,在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经历了历代寺主嘉木样活佛和广大僧俗教民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包括显、密二宗的闻思、续部下、续部上、医学、时论及喜金刚6大学院,108属寺和八大教区的综合性大型寺院,在其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包括建筑、学院、法会、佛教艺术、藏经、体育等。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博大精深,项目丰富多样,但是发展却不容乐观。笔者田野调查发现,除了特定的节日和宗教活动外,民族传统体育几乎被冷落。藏区群众大众健身一般选择的都是一些现代体育项目,如此局面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开发极为不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必须依托人本身而存在,通过语言、动作和特定的空间来传播和延续[7]。唯有保护好藏族传统体育,才能更好的弘扬民族文化,促进藏区体育事业的发展。
3.4 确保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在印发全民健身计划“十二五”规划中指出,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建立健全基层少数民族体育协会。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高水平体育人才。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以民族优秀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竞赛和活动,在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设置与优秀民族体育项目相关的教学内容。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乡”。[8]由甘肃省省委省政府带头开展的“双联活动”,政策中包含改善基层基础建设的资金优势,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完善藏区公共体育设施,大力发展藏区农牧区基层体育建设,建成一个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藏区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促进全民健身协调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确保全民建设计划的落实。
4甘肃藏区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路径
4.1抓住政策契机,力争“对口支援”甘露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甘肃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的发展,甘肃省从全局性、战略性出发,制定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意见》,以全省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为重点,由40余万名干部联系40余万特困户。行动按照一次确定联系对象、分期分批进村入户的办法进行,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甘肃省委省政府根据我省经济落后的实际情况,从2012起,农行系统连续5年,每年安排6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省财政厅每年安排资金全额全程贴息,以扶持贫困地区的发展。甘肃省藏区由于它的特殊性,成为此次“双联”行动的重点。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支持促进西藏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十二五”期间体育援藏工作加快实施脚步,5年间,在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4省藏区援建60个“雪炭工程”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即以室内设施为主、室内外设施相结合的公共体育设施,建筑面积1500-2000平方米,设置5种以上体育设施),其中,援建甘肃藏区4个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使西藏和4省藏区尚未得到体育总局“雪炭工程”援建项目的县50%以上建有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援建2个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甘肃藏区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落后最重要的原因是资金短缺,体育资源配置滞后。“双联”、“体育援藏”是根据我国以及地方实情制定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发展模式,从物力、财力方面惠及藏区群众体育,物力、财力的扶持是藏区群众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但是,我们不能只顾享受这种甘露,要抓住政策契机,合理利用,科学规划,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大力发展甘肃藏区群众体育事业,造福藏区群众。重视藏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丰富藏区群众的健身内容和手段。
    统筹规划,建设必要的全民健身中心和基础配套设施,为群众体育提供平台,充分利用节日、宗教活动以及定期举行大型赛事,以宣传、推广藏区群众体育,增加社会效应,吸引社会多渠道的融资,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4.2加大人力资源建设
    在省体育局的统一领导下,加大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力度,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与藏区人口总数比例符合相关要求。建立健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机制,指导员应该在城区街道办和乡村各级政府的统一管理下进行,建立多元化的培训、管理、职责履行和评价体系,合理利用《体育法》,使其能在各级政府的调控和群众的监督下高效运转。加大体育人才培养力度,另一方面是丰富体育人才队伍,对各级各类体育教师、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科研人员和体育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在藏区成立社会指导员协会、各个项目的体育协会、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示范点等,为藏区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提供科技保障,使是群众体育的发展步入科学化,符合时代要求。
4.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融合发展
    田野调查表明,藏区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发展出现不协调状态,参与项目上有明显的项群倾向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不具规模,项目主要集中在表演类,现代体育项目呈现单一化,主要有篮球。藏区群众体育的发展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发展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传承民族体育特色,又要消除固步自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传统”与“现代”并行,不能离弃。借鉴成功经验,把现代体育的发展模式选择性地移植藏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上,把一些先进的、科学理念融合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上,藏族传统体育再吸收养分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正如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民族文化发展理念“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寻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共同协调发展的契合点,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融入到我国体育事业的中,存进藏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9]。
4.4增强群众参与体育的意识
    许多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从藏传佛教中演化而来,宗教观念的狭隘性同时也束缚着人民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给藏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藏区群众体育的发展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习惯,调动藏区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更好地促进藏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8]。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引导机制,通过解读一些体育政策、体育法规、体育宣传车、体育电影宣传片下乡、宗教活动或者民族节日体育锻炼方法和知识讲解、征订体育报刊、体育手册等手段,让体育进入藏区群众生活当中,使全民健身不论男女老少人人皆知,人人参与。解决人的问题是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难点和内在因素,藏区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意识的提高是藏区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10] 。
4.5丰富传统体育发展模式,增加群众基础
    实现甘肃藏区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探索出符合藏区客观条件的发展模式。对具有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藏族传统体育进行科学规划、整合和包装,以产业化的形式使其与旅游联姻,通过宣传民族传统体育,增加群众基础;引导藏族传统体育到藏区各级各类学校中,编制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校本课程,以学校教育为桥梁,通过学生带动藏区群众参与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召开全国体育系统支援西藏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藏区体育工作座谈会[EB/OL].http://www.sport.gov.cn
[2]甘肃省人民政府[EB/OL].http://gansu.gansudaily.com.cn
[3]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EB/OL].http://www.gn.gansu.gov.cn
[4]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EB/OL]. http://
www.sport.gov.cn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 www.seac.gov.cn
[6]舒颜开,刘少英.湖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传统体育项目分类及其保护[J].吉首大学学报,2009,3
[7]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
[8]杨圣敏.纪念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年论文集[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1
[9]霍 红.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走向[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1
[10]霍 红等.西藏自治区群众体育的现状调查及发展规划[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6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7020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