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4年第1期
 
道教.张三丰.太极拳

2014/1/15 10:10:51 浏览次数 4335  

摘要:道教作为我国本土的一个宗教,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张三丰作为道教中一个有名的道士,他在道教的地位和影响力及养生术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张三丰作为太极拳的创始人一说至今还存在分歧。本文主要从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养生理论和张三丰在道教的地位和影响力及他的养生思想去分析太极拳和张三丰的关系。

关键词:道教;张三丰;内家拳;太极拳;
   Taoism. Zhang Sanfeng.Tai chi chu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Taoism, as a native religion of our coun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Then zhang sanfeng, as a famous Taoist priest in the Taoism, his status and influence left an indelible mark in Taoism and Health Prese- rvation. The saying that Zhang sanfeng is the originator of tai chi chuan Is still controver-  sial so far.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 chi chuan and zhang sanfeng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technical features of taijiquan, theory of keeping in good health and his status and influence in Taoism and health preservation-thought.
Key words: Taoism; Zhang sanfeng. Internal Martial Arts; Tai chi chuan.

   太极拳的产生是在明末清初之际,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也算是中国武术的一个代表作。在华夏的长河中孕育成长,在世界融合的潮流中传承,在万人瞩目的期待中发展。现在太极拳不仅仅是我国人民的一种“ 健身符号”,而在世界其它国家也成为了一种致受欢迎的健身项目。太极拳之所以颇受人民喜爱,是因为太极拳不但能够强身健体,而且也广泛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宗教、中医、兵法等)精华,因而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而对于太极拳的创始至今还是一个颇受争议的问题。任海认为:“太极拳就是以古代的的太极、阴阳学说和经络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吸收了古代气功中呼吸吐纳的行气运动方法,荟萃了各家拳法的精华而编造出来的”[1]。张志勇认为:“太极拳是以民间广泛流传的古之拳法和军事武术作为素材,结合道教的某些养生思想和传统医学的保健思想后,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形成的特殊的武术拳种”[2]。周稔丰认为:“太极拳本是劳动人民所创造,但剥削阶级极力鼓吹所谓‘仙传神授’,捏着什么太极拳起源于老道张三丰。无论流传河南陈家沟或山西洪洞流传下来的《通背拳》都与明代戚继光总结拳经三十二势有关,其中相同的势名很多,在三十二势中,太极拳就采用了二十九势”[3]。因而我们可以说“太极拳”在形成中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有所借鉴,在发展中求融合,在融合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完善。所以,太极拳应是古代长拳、阴阳五行八卦学说、道教养生进行相互融合的一个特殊拳种。既太极拳也有着“哲拳”之称。
1 张三丰与道教养生
1.1 道教中的张三丰
    道教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绝非偶然,它是在历史条件社会思想影响下,经过长期的酝酿而形成。早在秦汉时期,我国作为一个封建社会国家,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政治都有了飞速的发展,以至于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再加上汉代时期统治思想的宗教化,这都为道教的产生提供了必需的社会条件。道教是以道家思想为主体,但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也汲取了儒家思想之纲领。比较明显的就是道教的养生术,道教的一些养生家们就把易学和阴阳五行思想灌入到内外丹术之中。道教的养生术可以说在汉代就以形成,如在《庄子.刻意篇》中就有:“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之所好也”的论述。到了魏晋时期,道教养生思想逐渐完善,其中葛洪、陶弘景就是养生大家。在隋唐时期,道教养生在炼神修心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其内丹修炼法已慢慢浮出水面。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内丹术已开始流行,同时也形成了许多派别,其中三丰派就是当时比较有名的一个派系。在《道教史》一书中就有提到:“明代全真道士中,得到名统治者优遇、推崇的有以隐而名愈著的武当道士张三丰”;“张三丰是一个内炼有成的全真道士”[4]。在«明史.方伎传»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张三丰的记载。在这篇简单的文章中只是简单的介绍了张三丰的名号﹑长相及一些生活习惯等。再者就是在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派人寻之不见,永乐年,明成祖有派人寻之不见,并没有提到张三丰会拳术一说。在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一书中也提到:“永乐年间,属全真一系的道士张三丰,受成祖的歆仰而隐遁高蹈,以致声望弥高,成为吕洞宾以来最富魅力的活神仙”;“帝王的慕求与褒封,道门的神化,使张三丰成为一个神仙偶像,遇张三丰传道之说一直到清末还不时出现”[5]。而《中国道教诸神》一书中:“张三丰在道教史上方的地位,更突出地表现在创立了武当道派”[6]。有人说明太祖朱元璋器重道教是为了统治自己的政治地位,但也有一种说法就是为了求得长生不老之药。但对于明成祖大派人力、物力寻找张三丰应该是处于政治原因的考虑。然而从当时的情况看,张三丰在道教中地位和影响力都处于巅峰时期。由于帝王将相的追捧从而也使他成为众人的偶像,这也为后来人们对张三丰创造太极拳说提供了一个历史证据。
1.2 养生中张三丰
    在中国道教历史中,张三丰也算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人物。对于他的生卒年月至今也无以定论,但他在道教养生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是备受肯定的。张三丰的著作主要有《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云水集》等,然而在《明史.艺文志》中只有《金丹直指》和《金丹秘诀》各一篇,但在明朝时期出版的《道藏》中却未有收录。今天我们见到的《张三丰全集》是有清人李西月编辑的,但据李远国、郭旭阳诸先生考证:《张三丰全集》中的《大道论》、《玄机直讲》和《玄要篇》是张三丰所作,其它是后人所编。在《大道论》:“夫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而名”,因而提出了“道”生万物的宇宙观。在《大道论.中篇》:“天地之间,圣灵生贵者,人也”。在《大道论.下篇》:“父母始生之时,一片灵气......故男女交媾之处初,男精女血,混成一物,此即是人身之本也”。因而可以说张三丰承袭了道家、道教宇宙观、生命观的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又加以理解和发挥。在内丹修炼中提出了“清修”一说,并不注张采战之术,在《大道论.上篇》:“至于旁门邪正,御女采阴,服炼三黄,烧饵入石,是旁门无功也”。在张三丰的养生思想中性命双修应该是他所提倡的核心内容。对与性命双修他认为应该先修性再修命;“夫道者,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而张学颖对修性、修命的解释为:“修性即修造自己的品德;修命即修炼自己的生命”。不管是修性还是修命,这只是修身养性的一个手段,二者在内丹的修炼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有着依附关系的。在《大道论》中:“外药者,在造化窟中而生;内药者,在自己身中而生;内药是精,外药是炁,内药养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方合神仙之道”。他强调以内药养性,外药立命;修性和修命相互结合已达到性命双修的最高境界。在内丹修炼之前,炼己筑基则为首要工作。“炼己”就是减少自己的欲望,使心无杂念。在在《大道论.下篇》:“如使炼己纯熟,则心无杂念,体若太虚,一尘不染,万虑皆空,心死则神活,体虚则气运,方许求一阳之道,而侯之功”。“筑基”应是补充已损的精、气、神。因而也可以说炼己筑基也是炼精化气之阶段。在张三丰的内丹修炼中也要求“静”,则“坐下闭目寸神,使心静气调,即使炼精化气之功也”。在内修是也应该注意养气和呼吸吐纳的相互协调,“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在呼吸调整时应:“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所以,张三丰的宇宙生命观是在道教宇宙观、生命观的发展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成熟与完善,在内丹术的修炼上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理论,这为我国的养生术在后来的发展中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2. 太极拳技术的形成和养生理论的发展
2.1 太极拳技术的形成
   每一种拳术的形成都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太极拳也不例外。太极拳的名称最早可追溯到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从现今太极拳的技术动作看最早可追溯到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从今天所形成的陈、杨、武、吴、孙五大派看,陈氏太极拳是传播比较广泛的一派。但陈氏太极拳的动作主要是以发力动作为主,有一定的观赏性但不易于老年人的练习,这也是与杨氏太极拳的主要区别之处。张志勇教授考证:“在晚清时期, 陈家沟以‘炮捶’为主要传承的拳法”[7]。因而我们也可以认为陈氏太极拳应该是以炮捶演变而来。杨露禅在陈家沟最初学习的也是陈家所习练的“炮捶”,但由于杨露禅在京所教授的是一些王公贵族,根据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他们的身体素质等原因,所以,他也只有去掉一些发力动作进而改造成适合他们的一套拳术。这也是杨氏太极拳最早雏形,但现在的杨式太极拳是有杨澄浦的定型所完成的。而武氏、吴氏、孙氏太极拳则分别是有武禹襄、吴鉴全、孙禄堂所创。尽管几大派现都已拥有自己风格技术体系,但他们的最初技术还是要还原到明代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在这一方面张志勇教授考证为:“戚氏‘长拳’演变而成‘炮捶’,在晚清由陈长兴传至河北永年拳家杨禄禅而直接导致太极拳的产生”[8]。
2.2 太极拳的养生理论
    一件事情的成功背后必有其它方面的支称。太极拳在今天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这和太极拳的健身效果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柔和、讲究上下肢体的协调配合以及呼吸的调节等动作特点看,与中国的导引术在运动风格和内容形式上有着十分的相似之处。有人就练习太极拳对人体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的影响做过一定的研究,如李国辉、杨志平在《太极拳健身功效的理论研究》一文中就提到:“能够促使大脑神经细胞兴奋和抑制协调一致,从而对机体各种神经方面疾病起着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深而长得呼吸能有效增强机体肺部组织的弹性,可以有效降低肋软骨的钙化率,增强胸廓的呼吸活动能力;可以使心肌的收缩力增强,有利于机体的血液循环,从而使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得到增强;增进机体食欲,有效预防和减少机体由于不能完全消化食物;,增加淋巴等免疫器官的功能,从而促进NK 等免疫细胞生成”[9]。可见,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的各个系统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太极拳在开始练习时首先要求就是静 在李亦畲的五字诀就曾提出,“一曰心静”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而张三丰的内丹修炼中也要求静,则“坐下闭目寸神,使心静气调,即使炼精化气之功也”。太极拳在静的基础上,练习时全部心意都要用到动作中去,集中思想,一意练拳。不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神不守舍。张三丰的养生的内丹修炼中即要求“日则少虑无思夜则清心寡欲,以此神全气壮,髓满精盈”。在太极拳的行拳时,太极拳所要求的是腹式呼吸。所谓“神宜内敛,气宜鼓荡”,“腹内松净气腾然”和“气沉丹田”等等,要求随着动作,开呼合吸,蓄吸发呼,呼吸随着外形的变化自然配合,这和道教的养生中的吐纳比较相似。谢路军则认为:“太极拳蕴含有丰富的道家哲学思想,其哲学基础是古代道家导引、吐纳之术,中医经络学术,以及古代阴阳运动五行学说及宋以来道教内丹的易学思想”[10]。可见,太极拳在形成的过程中却有借鉴道教中的一些养生之术。
3 张三丰与太极拳
    张三丰在道教的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在对宇宙人生的探索还是对养生之术的发展都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以至于形成了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的仰慕和追求。依他当时代地位和影响力说他是某某拳或某某教的创始人并不会让人产生过多的质疑,这也就为后人依说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创始人提供一个有力证据。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我国历史中找出一个有地位有影响力的人物说他是某某拳的创始人,但这种的说法是没有丝毫的意义,就是一种信口开河,一种极不负责任的附说。我们要去论证一件事就要拿出有力的证据,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得以信服。从太极拳现在的技术动作看和张三丰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但从太极拳的养生角度去分析,太极拳的确有借鉴道教养生之术一说。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太极拳和道教的养生术有着一定的融合就说太极拳的创始人就是道教的某某人。如在1961年2月11日发行的《文汇报》写到:“盛传太极拳为元末明初张三丰所创,这是清末士大夫所伪造的,“明史”和“太和山志”都只字未提张三丰会拳术,因此,把太极拳说成是武当派也是毫无根据的”。再者1961年12月7日的《体育报》写到:“根据《明史》和历经修撰的《太和山志》,都只字未提张三丰会拳术。因此,把太极拳创始荣誉放到张三丰的身上,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的”。龚鹏程在《道教新论》一书中写到:“论武术者,莫不称少林武当。少林以达摩为初祖,武当则以张三丰。两说均属依托,而且依托的年代都起于明末”[11]。
3.1 太极拳与内家拳
    提到少林和武当不免会使人提起外家和内家之说,而最早提出内外家之说的则是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一文中。少林为外家拳,张三丰武当为内家拳,首次提到内家拳以御敌,代之张三丰创内家拳。而黄百家的《内家拳法》则比较详细提到内家拳的内容﹑结构形式,但与今天的太极拳做一对比可以看出,内家拳与太极拳毫无类似之处。唐豪先生则查证内家拳是失去的拳种,没有记载一拳一式,所以,太极拳与内家拳毫无关系。而内家拳与太极拳又被重提出是孙禄堂,在他的书中提出“拳道合一”“三拳和一”,把形意﹑八卦和太极划为内家拳,直接提到张三丰所创内家拳,从而在理论上也将太极作为形意﹑八卦一样赋予内家拳,这种提法的影响也不断的被扩大,所以,一提到内家拳就会提到张三丰,一提到太极拳也会提到张三丰。而实际上张三丰在道教中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在道教养生的领域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比如炼丹说﹑炼气说等。由于太极拳在清末民初时大放异彩,当时的一些太极拳家们就把他的一些道教养生理论移植到太极拳理论中,以至于造成现在太极拳与张三丰的关系复杂性。黄宗羲把内家拳附会与张三丰,实际上也算是在明代把少林﹑武当分为外家和内家的一种遗存。

结论
    张三丰作为道教一个主要人物,其身份也是道教的传承人。他在当时道教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是无人可以代替的。他在宇宙人生观﹑道教养生上的所做出的贡献也是备受认可的。但从太极拳技术方式上看,太极拳的动作和戚继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我们不可忽视张三丰养生思想对太极拳理论的丰富。如在十九世纪中叶,杨露禅﹑武禹襄开始所演绎的太极拳就具有了道教养生中一些特点,如吐纳﹑运动之徐缓等。所以,从太极拳动作缓慢,讲究上下肢的结合,处处体现柔和﹑缓慢和轻灵的自然特点的演练方式上看,太极拳与道教的导引术极为相似。因而在晚清﹑民国时期,太极拳在太极拳家们神话武术的大潮中被赋予了以道教养生身份的名誉而存在,也为太极拳在民间的传播增加了几分道教的神秘色彩。所以,张三丰创编太极拳的说法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唐豪先生就开始不断提出质疑和批判,时至今日张三丰创太极拳的传说还在继续升温。从现在的资料看张三丰创造了太极拳还不备承认,因而,太极拳是否是张三丰所创造还要进一步考证。

参考文献
 
[1] 任海.中国古代武术[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69.
[2] [7] [8] 张志勇.从太极拳技术演变的历史谈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J].体育学刊,2013(1).
[3] 周稔丰.太极拳常识[M].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1.
[4] 卿希泰 唐大潮.道教史[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307.
[5] 任继愈.中国道教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6] 马书田.中国道教诸神[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286.
[9] 李国辉 杨志平.太极拳健身功效的理论研究[J].华章,2012(5).
[10] 谢路军.道教概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400.
[11] 龚鹏程.道教新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47.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25931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