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1期
 
浅谈学校体育增强中学生挫折承受力 理论依据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2008/1/15 9:57:16 浏览次数 4973  

赵儒沛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241


摘要:针对目前体育教学中中学生挫折承受力低下的现象和原因进行分析,试图从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这个源头上来有效地防止学生的受挫心理以增强中学生挫折承受力,以期对广大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挫折承受力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1.前言
    新课程标准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理念,在课程总目标的第一条提出“………应付所遇到的压力”等等。所遇到的压力中的挫折正困扰着大多数的中学生。挫折,在日常生活中指挫败、阻扰、失意。在心理学中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困难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在新课标下我们采用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的应对挫折是我们体育教师要考虑的一大课题。
2.挫折成因与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2.1挫折成因
    挫折形成的因素是多样的,主要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
2.1.1内部因素
2.1.1.1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引起的。
    课中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目光呆滞,反应迟缓,文化课成绩和运动技术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由于学习的持久紧张和竞争,运动技术的考核等等带来的压力使他们产生挫折感;有些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思维方式较单一而导致认知方式不正确,产生挫折感。
2.1.2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产生的挫折感。
    中学生在体育课上的期望值具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他们会有不同的挫折反应。如同样是考了85分,将自己的目标定于70分的同学会高兴;将自己的目标定于90分的同学则会产生挫折感。
2.1.1.3品行因素不良产生挫折感。
    中学生的个人道德标准和理想与其他人,或与社会通行的道德标准和理想不一致时,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压力,形成挫折感;有的中学生在体育课上不努力,自由散漫,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也容易产生挫折感。
2.1.1.4运动能力因素产生的挫折感。
    中学生运动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一些缺乏运动天赋或自身素质较差的学生,无法与其他的同学一样驰骋于运动场上,因而会产生自卑心理并由此产生挫折感;也有一些体格较好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在某个运动项目上不如别人,更容易产生挫折感。
2.1.2外部因素
    有些学生由于学校的场地和器材设备的不足,与中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形成鲜明的反差,会引起他们产生烦躁、抑郁,从而产生挫折;还有的学生由于天气下雨等原因,体育课无法正常进行而产生沮丧或产生挫折;也有些学生会由于人际关系,对班级体的不适应等等会产生挫折。
总之,中学生在体育课上产生挫折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2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一种内在永久的自信心和乐观感,主要内容是培养中学生受挫折的恢复能力,即挫折承受力。影响挫折承受力差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理条件的差异。健康的体魄是人体进行活动的基础,生理有缺陷的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体格强壮的情绪较为乐观且能经的起挫折的考验。第二,个体实践经验的差异。在体育课中,经历过挫折的学生抗挫折承受力较强,没经历过挫折的则相反。第三,个体对挫折情景认识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认知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际上,引起挫折及挫折行为的直接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此事件的认知水平等等。

3.体育课堂增强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有效的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设计是系统谋划教学的过程,它以系统观为指导,通过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阐明、教学策略制定和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增强挫折承受力教育的课堂教学设计用下面的模式来论述。
    教学需求分析是确定教学需要的一部分。一旦问题被确定,就必须决定是通过采用还是改进教学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教师在体育课中要对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发生挫折的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学会对复杂事件的利弊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好预先性的思想准备工作,一旦学生遇到挫折,就要帮助他们分析其内外因,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力争转变受挫心理。教学需求是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行的学情、情景、教学媒体等等的预先性工作。怎样实现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学策略的规划,就是采用何种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以及满足教学需求。体育课堂教学引导中学生克服挫折的途径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培养中学生的竞争力,体育具有竞争性,体育游戏、体育竞赛以竞争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参加。当学生置身紧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将会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激励,从而去奋发拼搏,争取不断的超越他人、超越自己。其次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与协调能力,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体育是磨练意志的有效手段,体育教学环境艰苦特殊,要求学生吃苦耐劳,不惧怕困难和失败。因此,体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刚毅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更能有效的克服挫折。协调能力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体育课堂中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和谐,形成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风尚,也能提高抗挫折能力。第三应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体育兴趣在个体间表现出差异性,在个体内表现出层次性:有趣——乐趣——志趣,这也是体育兴趣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对体育活动感到有趣是体育兴趣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也是体育兴趣发展的初级阶段,它往往是短暂易逝,非常不稳定的。处于这一阶段的兴趣常常与对某种新奇感相联系,随着新奇感的消失,兴趣也会自然地逝去。所以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使学生过渡到乐趣的阶段。乐趣是在有趣定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兴趣发展的中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习者的兴趣逐渐变得专一、深入起来。志趣是兴趣发展的第三阶段,当乐趣同学习者的人生态度、社会责任感、理想、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时,乐趣便变成了志趣。对体育课堂有了兴趣,能更好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最后,根据挫折形成的诱因开发与选择有效地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确定有时会与课堂突然出现的情况不适合,这时需要及时的教学调整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调整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等特点,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课前要注意分析体育教材的难重点,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并准备出相应的一套或多套对策措施;另外,需要任课教师善于总结经验,让学生学会洞察挫折情景、分析挫折成因、研究解决挫折的方案,以便解决突变事件。教学调整不仅仅是为了调整教学策略中的突变事件,它与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也是相一致的,有必要时更需要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师知道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以及满足了教学需求,教学评价一般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因此,培养中学生抗挫折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思路,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学习者能更有效地学习与增强挫折承受力。

4.结语
    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式不仅灵活而且适应性强。经验告诉我们:教学设计模式必须能灵活地适应具体要求,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产品。任课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教育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堂,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采用各种有效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有效地克服心理挫折。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现代教育新论[M],童富勇主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2
[3] Doolittle, P.E(2001).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Web-based Instruction http://www.tandl.vt.edu/doolittle/
[4] 教育心理学[M],皮连生主编.-3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9401626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