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1期
 
运动员身体文化的理性审美和倾情关注

2008/1/15 10:10:36 浏览次数 5201  

李晓华,张晓林
(成都理工大学体育部,成都 610059)


摘要:身体文化在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凸显,使纷繁的身体文化体现为一种时尚的身体美学。而在现代奥运会中运动员的身体文化多元表现已成既定事实,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梳理、理性引导和俗文化维度方面的超越,从而实现真正的身体审美,为人们提供一种“诗意地栖居”的可能性。
关键词:运动员;身体文化;审美;理性

    身体文化(physical culture)是一种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的“动”的文化。体育运动作为身体文化的主要形态,运动员的各种运动姿势都代表了一种身体文化形态。特别是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下,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员齐聚在统一个赛场,为各自的运动目标而拼搏奋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运动员们用激情飞跃和淋漓尽致来抒写青春和完美,用汗水和热血来征服人类的最高极限。每一个跨越,每一次冲刺,每一回的往返,每一轮的挑战……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运动格言之下,有了黄色、白色与黑色的碰撞,有了年龄与挑战的并肩作战,也有了男性与女性的各自奔放。但是无论有多少的残酷与艰险,运动员所展现出来的身体姿态都是一条绚丽多姿的风景线,这道风景令全场的观众所陶醉,所仰望,所流连忘返。

1.内聚与外拓的身体姿态是运动员身体文化的典范
    体育运动形式形成伊始,就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创造、积累、内聚、发展各自的特点,渐渐稳定,结构也定型。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罗丝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一书中认为不同民族和社会有不同的文化模式,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取向及潜在价值意识。东方体育运动中的 “拧、倾、曲、圆”四种表现形态,加上西方的Arabseque中,人的四肢几乎伸展到了它们的极限,是人体在最大限度内向四个方向拓展。Arabseque(迎风展翅)造成了在不稳定中求稳定的伸展、升腾的视觉感受,典型的表现了“开、绷、立、直”的特色。 “开、绷、立、直”和“曲、圆、拧、倾”逐渐选择、吸收、并强化了中西不同的审美追求。这两类分别由内聚和外拓的人体动力形成的运动形态,对于创造者而言,它们是有两类大体上也可称为内聚于外拓的审美力所转换出的两类人体力的模式;对于欣赏者而言,它们是可以唤起内聚外拓性质的审美视觉形式。概言之,它们是内聚与外拓两类审美方向的人体表现。内收与外拓是东西方审美文化的差异。内聚性形态与外拓性形态是这两类不同的审美倾向在人体动作姿态上的投射,是两种不同的身体文化。

2.运动员身体文化的审美关照
    人的身体首先是一个有机肌体,只有保障其正常运行,身体才有其存在的意义。如今,人们关爱生命的呼声越来越高,对自我的身体也备加关注和爱惜。环境污染带来的各种问题、萦绕已久的艾滋病扩散、突如其来的SARS风波、克隆带来的争议等一系列问题都对人的身体构成巨大威胁。而体育不仅仅关注着与人的身体休戚相关的各种报道,而且,往往以其特有的审美形式在关怀着人的身体。它可以借用身体运动手段来进行播报、宣传和教育,其中又可穿插诸多具有隐喻性的非实物的,甚至是奇幻的意境画面。在教化与审美中形成想像的效果和给人以警示,从而将主流意识形态注入其中,将身体与真、善、美以及各种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引起人们的思考和讨论。其实,大量的体育运动中都经常采用这种方式,在人们获取信息或者有意无意地进入审美状态时,关怀着个人的和全社会“身体”的健康。虽然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之下,当今的竞技体育已经从最初的追求人的极限到了今天金牌效应,运动员的身体已经变成了追求奖牌和成绩的工具,但是我们还可以欣慰的看到,运动员本身的运动姿态早已经成为观众审美的内容,他们运动的各种形式完全代表着“力与美、健与和”的文化内涵。
    体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让有激情和信心的人登场表演,把人生追求在运动过程中得以实现。如今的体育项目要求多元化、大众化,观众也似乎对与自己贴得更近的人和事更感兴趣。于是,当下很多易普及类、娱乐类较强节目都将受到普通人喜爱的主要对象。这些项目可以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其主要形式就是让普通人能够萌发展示技艺、诉说心中的想法,或扮演与在日常生活中完全不一样的角色,这样,普通人的身体也成了意义多重的载体。普通人可以利用体育比赛节目暂时得到一种满足和慰藉,实现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愿望,观众也很容易与这些和自己很接近的普通人产生共鸣。普通人的身体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状态展现在观众面前,没有了表演、引导的功能,观众更像是一个旁观者来观看这些平平常常的身体、普普通通的人。而运动员的身体更重要的在于其在比赛场上的倾情展示韵味和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人间世态,千奇百怪,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各种社会现象、社会矛盾借助肢体语言承载着各种不同的文化意境,它们所表现的可能只是人的苦恼、平民化的喜悦,甚至仅仅只是内心呼唤和一种微不足道的小小诉求,却照样能传达出真正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当下的社会文化、民间文化内涵。
    对身体内在健康的呼唤与追求,是当前身体文化在人类自身生存方面上的表现。尤其是在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大都市,交通的拥挤,空气的混浊,水质的污染,快速的生活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负荷,使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胆固醇过高的“富贵病”、过度肥胖、失眠、焦虑和抑郁症等亚健康问题。人们对各种体育赛事的现场转播中所展现出来的源自身体的力与美的欣赏,也反映了当代人追求身体健康和生命活力的普遍愿望。在这其中运动的身体文化及时的传达着健康和满足,赛场上运动员身体文化的美就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佐料。让大众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富有健康活力。
    在运动员身体文化的审美中,常常会出现一种个性化与标准化既矛盾又统一的双重特性。今天的年轻人有时在追求身体自由的同时,又甘愿去忍受工业塑身的“暴力”。刚刚告别了“政治的身体”、“劳动的身体”的中国人,对身体的热情可谓空前的高涨。“如何让自己变得更美”,是人们进行身体解放时所必然会考虑的现实问题。“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古训,已经成为迂腐保守的笑柄。在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趣味去打扮自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自信,就这样让“自我”成为“最独特”的个体。身体的解放与个性的张扬,似乎使身体文化成为现代民主的一种大众化标识。然而,在民主背后潜伏着的是消费主义和大众媒体的价值导向和审美标准。一方面,中国人在塑造自身形体美及形象美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权力,在服装、化妆、美容、美发、整形、瘦身、护肤等各行各业的介入下对身体审美可以进行全方位塑造。另一方面,人们在追求属于自己的身体美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时尚潮流的引导,为当代审美观念所牵引。人们在彰显个性追求、身体自由的同时,也承受着来自社会、工业和自身附加于身体的压力和束缚。令人关注的“世界杯”、NBA竞赛等,这些原本属于男人的体坛盛事,也因为女球迷的增多和狂热,而日益演化为更具社会涵义的身体展现。在“世界杯”和NBA的球场上,我们不难发现不计其数的女球迷身着短装、脸画油彩,兴奋异常地为上的矫健身姿和帅气脸庞摇旗呐喊。而不管是贝克汉姆这样的英伦俊男,还是有着“意大利帅哥”的意大利足球队员,也都自觉地把自己的身体有意展现于是就有了贝克汉姆的“莫希干头”、罗纳尔多的“阿福头”等体育时尚发型,有了他们在进球之后的飞奔中做出的各种引人注意的手势或肢体语言。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那些代表着健美与强壮的男球星,以及他们的身体、姿态、动作,他们的风流韵事,比赛事本身更吸引女球迷。

3.运动员身体文化的倾情关注和诗意栖居
    身体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实际上是自古就有的。人类最早的舞蹈、洞穴壁画、求偶方式,以至于最早的说唱文学中都可以发现对身体的展示。诚然,身体本身具有二重性,即属自然的身体和属社会的身体。如果没有身体的社会意识,实际上也就无所谓身体的审美化。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随着人类越来越走向文明,越来越高级,人的身体展示、身体交往也就越来越被社会化和符号化了。然而,到了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进入了消费时代。体育运动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使身体文化日益成为观众聚焦的目标,身体开始重新回到现代的审美视野和日常生活中,身体文化从传统转向现代,由边缘到中心,由低调到张扬,涵盖了经济、政治、文艺、生活等各个领域。身体文化的过度膨胀,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在纷繁错杂的文化现象背后,潜藏着众多与以往不同的价值取向。
    在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时代和铺天盖地的运动世界里,身体是一道重要的风景线,不管接受与否,身体文化都不容分说地挤压着人们的视觉神经。对身体的张扬与重视,也是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与自我肯定的重要一环,其所形成的文化力量也推动着人类向文明和美的更高境界发展。然而,在后现代语境下的今天,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身体文化所带来的视觉盛宴和消费热潮中也夹杂着诸多负面因素。当前关于演示运动员身体和以肢体语言来作商业的、娱乐的乃至集体狂欢表演的现象层出不穷,在一些陷于混乱乃至于无序、失控的情况下,肉体无意义地过度展示、倾向于欲望的放纵与宣泄等,不仅难以进入真正的审美意味层,而且简单的身体快感刺激总是左右着人的行为和心理,人的价值观也易被引导至平面的甚至低俗的境地,从而造成理性的缺席和人文关怀的失落。尤其是运动员身体文化中那些消极因素较易误导青少年沉溺于感官世界,甚至影响到他们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例如,女性运动员身体特征男性化,身体过于肌性,兴奋剂的身体表征等等。我们应该看到“快感是身体的,但快感的意义是整个社会的”。对运动员身体的展示,在挑战传统观念、追求身体解放的同时,必须坚守一定的道德底线和审美基准,从而将当下有关身体文化的消费导向健康积极和更具意义的层面。
    《论语•先选》中写道:“莫若春,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欲乎沂,风乎舞兮,泳而归”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美好的人生理想。仁道精神也是“天人合下”的主要内容,他既要成已,又要成人。成己意味着达到完美的人格,他所追求的是自我实现;成人则蕴含着群体的关怀,他所体现的是社会与个体的责任意识。“射”这种体育运动形式则集中表现了这种仁道精神。它是“礼”的象征,据不同的等级分为“大射”、“宾射”、“燕射”和“乡射”四类,且具有严格的步骤,是进行礼仪道德的重要活动。投壶则是射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典型的表现了体育运动形式的内聚性形态。“一阴一阳为之道”,“阴阳调和”则为道家的哲学思想,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写道:“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在阴阳太极图中:一双对应的因素—可以代表天与人、知与行、情与景,也可以代表天与地、动与静、开与合、刚与柔、缓与急、屈与伸—被某种强大力量联系、扭合起来,是它们又对立的两极状态向对方倾斜、弯曲,以表示对立事物的相互转化。这种阴阳调和的观念可以体现在拧、倾、曲、圆的古典舞姿态中。然而从古希腊思想中对世界本原的穷追不舍,到近代主客两分的主体性原则的确立,是西方人从怀疑走向探索寻求事物的确定性成为西方近代文化的重要目标。从弗吉里费“支配的理性”,“顺从的身体”,注重“恰当运动”,并要“缓和而有节制”,到卢梭提出“适应自然的”自然主义的体育原则,及后来的德式、杨式、林式体操和英国的户外运动,其身体锻炼的手段逐渐规范化和科学化。由于身体运动极限的不断突破,有人认为体育运动的竞争是身体的竞争, 故而“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特征,而“天人相分”则是西方文化的个性,它重在追求真理。

4 结束语
    在哲学层面上,东方运动表现“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整体思想,西方则为哲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科学逻辑思维。对于这种文化的差异,我们要取长补短。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体用不二,阴阳调和”等统一性范畴,在克服西方科学主义“主客二分,身心两分”所带来的危机方面,显示其独到之处。人类文明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超越”与“融通”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关于运动员身体文化的研究还是尚处于边缘状态未被主流化,随着研究的深入与人们对运动员身体研究的关注,它将逐渐被社会学、文化学、体育学与传媒学所重视。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将体育运动推向全面、和谐的发展,还要突出身体的独特文化气质,而运动员身体文化就是这一文化气质的完美诠释。运动员身体文化将指引着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证实与承认,还将成为提升体育艺术价值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运动员身体文化将成为体育艺术以及身体文化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 周宪.社会空间中的身体审美化[J].文化研究,2005(5):3-19
[2] 张冠文.大众传媒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5
[3] 亨利皮埃尔•热迪[法].人体作为艺术品[M]//张忠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48
[4] 金丹元.电视审美与身体文化[J].电影艺术,2005(1):85-89
[5]阿雷恩•鲍尔德温.文化研究导论[M]//陶东风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09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8986323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