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1期
 
武术认识的新发展——武术技击观

2008/1/15 10:21:43 浏览次数 5681  

梁燕飞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网络检索法,对中华武术发展进行了定位,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任何片面的发展都将会影响到武术整体的发展,应该坚持以技击为主导,伦理观和价值观相互协调、全面、整体的发展,摆脱窘境,迎接世界挑战。
关键词:武术;技击;发展

    中国武术经风风雨雨的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从1914年民国时期著明教育家徐一冰上书恳请教育部“拟请于学校体操科内兼授中国旧有之武术,列为必修课以振尚武精神”之“国术”的倡导,到现代“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无不体现出中国武术的快速发展,但是却没有“进入奥运会大家庭”,让世界共享的目的却使我们“忧心忡忡”,对此学者们观点不一。但无论是“忧心忡忡”,还是“信心十足”,现实状况引起了所有武术研究者的关注,人们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地考虑。其中许多的学者则提出借鉴之道,以同样都是亚洲文化的日本柔道和韩国跆拳道先后进入奥运会来类比,其中某些客观因素的分析是很准确的,也很有现实,我们应该寻找回一些中国武术本质的东西,大家首先提到的便是技击,技击是武术的本质,是基础,中国散打运动的迅速发展便很好地说明了大家对中国武术的认识。
    自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始将中国武术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作为亚运会比赛项目已经有五年的历史;1990年10月3日成立国际武术联合会,目前已有120个正式会员国,在国际武术联合会的倡导下,先后于1991年中国北京、1993年马来西亚、1995年美国、1997年意大利、1999年中国香港、2001年亚美尼亚、2003年中国澳门、2005年越南河内和2007年中国北京举行了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另外还进行多次国际武术邀请、表演和对抗赛;另外世界五大洲也相继建立了洲际武术联合会,并进一步成熟,可谓武术之花遍布全球;另外开展的各种国际武术邀请赛、国际武术论坛、武术交流大会等等的武术活动频频出现,但是所有的一切并没有使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殿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于十运会期间在南京向媒体公布了武术只是北京奥运会的一个比赛项目,不记入比赛奖牌数,使我们感到了武术在走向世界体坛征途中还依然茫茫然不知所向。使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武术产生了怀疑,中国竞技武术好像走进了死胡同,路越走越窄,很多学者提出了传统武术本质的散失,片面性的发展,是其最主要的原因所在。

1 现代竞技武术“一枝独秀”带来的冲击
1.1 学校武术枯燥乏味,喜欢者众,习练者少
    现代长拳“一枝独秀”使得作为武术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也受到了极大影响,内容多是难度大、花样复杂为主,使一些缺乏或者根本不具备武技意义的动作频频出现,有的甚至违背了人的生理特点,只有一层“美观”的外表,因此竞技武术的套路被人们戏称为“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的玩意”。虽然为了武术的发展又推出散打运动,都是为了继承、发扬武术文化,稍微解决了一些武术“尴尬”局面,但是模仿采用了西洋拳击中的拳套,几乎相同的竞赛规则,“三拳三腿加摔跤”使现代人很难体会到武术技击的巧妙与深奥,与外国武技等同,造成学生们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比比皆是,选择学习者更少,现代学校武术课有逐渐被西方武技(如跆拳道等)代替,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大家的重视。
1.2 比赛竞争日益严重,武术文化内涵逐渐削弱
    竞技武术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武术演练水平的提高,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竞技武术的发展衍生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运动员、教练员为了提高比赛成绩,采取一些类似于商业奥林匹克运动带来服用兴奋剂等等的非科学的训练手段、忽视运动员学习的现象大有人在;目前武术套路竞赛评判法则的特殊性,以及竞赛规则本身存在的一些漏洞,使一些训练成绩一般的,但又渴望成绩的参赛者及参赛队伍,运动员和相关人员敢冒风险,甚至于不惜代价;学术界同样有人急功近利,对于武术产业化、职业化研究乐此不疲;另外在某些涉及地方荣誉的重大比赛中,尽管主管部门采取了种种措施,仍然有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进行非法的公关活动。九运会武术比赛中出现的行贿事件,使这一问题成为竞技武术发展中不容回避的事实。武术文化中和谐、合一的思想被分离,武术文化内涵逐渐削弱,武术技击也随着现代竞技武术运动员的不断更新而“得行忘意”,中国武术文化正在被一步步地侵蚀。
1.3 传统武术开始演化为“竞技武术”
    现代许多传统武术表演比赛中,我们会看到某些竞技武术中的习惯动作大量地出现在传统武术套路中,一方面是为了评判方便,另一方面是为提高套路的观赏性,但却与传统武术形离意远,更有甚者,除了起势与收势保留传统武术风格外,中间的基本上全是长拳类的竞技武术动作,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传统武术剑术演练中经常出现运动员食指扣握剑盘的现象、脚尖外瞥现象、高难腾空技击性不强的动作频频出现,这在以前几乎是见不到的,原因是正确的握剑方法,已难以满足动作技术复杂变化的需要、现代武术技击性减弱、表演性加强,增强了观赏性。
1.4 制约着武术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
    中华武术有独特的优点,它的保健功能、观赏性、休闲娱乐性都是其它体育项目无可对比的,当今在世界体育的主题是向着休闲保健型转变,武术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必然趋势,当我们在为中国文化向世界快速传播,世界上掀起了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西方国家对中华武术也有了更多的认识而兴奋不止时,当我们在如数家珍一样地罗列出如下事实:澳大利亚由许荣楚创建的太极拳学院,从几百人发展到六个州设立分院,学员达七千人,累计已有六万余人,这其中不算中国其它武术的传播;加拿大的哥伦比亚大学都把中国武术纳入体育教育系列科目之一;在美国,尤其是华人较多的西海岸,武术活动开展十分广泛,1986年6月,在戴维斯城加州大学体育馆举办了有舞狮、拳术套路、器械对练等表演比赛和全接触型擂台赛的中国武术擂台赛,唐人街中国武术社团更是星罗密布;在英国的武术活动开展的也较普遍,各种武术组织不下几十个,1975年,河北省曾江招拳师在伦敦唐人街开办了“龙形健身学院”,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还被邀请到爱尔兰去教拳;1979年成立的“世界少林寺拳法联盟”在22个国家设立了支部,日本国内的有2300多个支部,会员达120万人,并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太极拳联盟;据目前官方数据显示,全世界从事太极拳运动的人数超过1亿左右,就连与中国关系日益密切的非洲国家,虽然中国武术在此起步较晚,但亦不甘落后,习武人数正逐年增多。我们在为这些成绩欣然时,我们是否能感到目前世界上的中国武术还是中国竞技武术吗?而是风靡全球的KONGFU,因其动作难度大、适于人群狭窄,健身功能不突出的特点,很难全面推广,中国武术会越走越远吗?

2 目前存在着的问题
2.1 竞技武术迅速发展,武术并非全面发展
    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竞技武术在中国政府的关怀下迅猛发展,虽然使中国武术拳种增多、但是中国武术各呈异彩的传统特色,另外为了便于统一,向世界发展,竞技武术发展几乎独领风骚,逐步演变为新编长拳风格“一枝独秀”的局面,并且形成了目前主要以现代套路和散打为主要的官方比赛,其它传统武术赛只有一少部分作为竞赛内容,大多数都是以表演赛、邀请赛等形式进行,其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竞技武术,因此传统武术也纷纷效仿,比赛中以新编长拳为主要内容已是屡见不鲜。
2.2  最高级别的武术比赛观众寥寥无几
    目前中国武术事业发展如日中天,有国际武术联合会、五大洲际武术联合会和世界各地的武术联合会,中华武术源于中国大地,目前中、小学校和各类中等、高等院校把武术列入必修课程内,社会习武人口的巨增,全民健身方面,武术已经成为人们普遍采用的锻炼方式,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全国从事武术锻炼活动的人口有六千多万,世界练习太极拳的武术人口也达千万之多,但是就如全国武术锦标赛、全运会这样国内最高级别的套路武术比赛现场,观众寥寥无几,几乎没有上座率,再如亚运会、2007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好运北京”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这样国际性的武术比赛也同样摆脱不了没有上座率的现实,比赛队员比观众还多。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武术赛事的举办,目前就我们所知道的全国武术锦标赛招商非常困难,没有多少企业愿意投资赞助,没有群众,完全政府行为。
    中国武术散打近年来发展似乎解决了武术没有观众的尴尬局面,但是仍然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2007年“将军杯”中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在山东省济南市皇亭体育馆举行,来自全国的武术高手在此一展身手,但是比赛场面令人难以置信,本人身临其境,没有一点兴奋,反而在想这就是拳、腿、摔融合的中国武术散打吗?消极搂抱、偶尔几次组合打法、没有激烈的对抗场面,比赛相当乏味平庸。就连曾盛极一时的全国散打王争霸赛,连续三年之后也不得不停赛,留下诸多遗憾,引人深思。

3 结论
    总之,中国武术是一种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现代分化发展的中国武术只是武术中的各个部分的分割,他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是整体性、全面协调的发展,一定会影响到中国武术的发展,正如李成银教授在90年代就已经注意到了武术的整体性发展,他在《试论中国武术文化的结构》中提到了:技击观、伦理观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内容构成了武术文化,并且他们密切联系、相辅相成,技击是伦理观和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是本质的东西,决定了其他两方面的发展方向,并使伦理观和价值观得以实现,最终实现人格的升华,反之,伦理观和价值观规范与制约技击观的发展,为技击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是中国武术整体性的重要体现,全面、和谐、协调的发展是解决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本办法。


参考文献
[1] 洪浩、郭怀.竞技武术发展的代价理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3(2)
[2] 王怡.当代竞技武术发展趋势的文化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7(4):55-57
[3] 曹艳杰.中国传统武术发展趋势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6,11:49-51
[4] 周斌、陈青.从唐朝武术看当今武术发展[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112-114
[5]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组.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9
[6] 蔡仲林、周之华主编.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8986975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