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7期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与资源整合

2008/7/15 15:50:01 浏览次数 5214  

黄胜江  哈尔滨市阿城区阿什河南城小学  150300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指出: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随着这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确立了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从而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确保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适应性提供了制度保证。至今,三级课程管理出台和新课程实施已将近有五年的时间,在这五年之中,广大学校和教师对此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我们也确实感觉到了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在这三级课程管理中显得更为重要。在这校本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地开发适合本校特色的体育课程资源?如何将课程体系改变过去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如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创造精神,增强学生的体质?正是基于这些思考与实践指导的需要,我对此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既广泛又丰富,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开发校本体育课程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开发地方物质资源
    阿什河南城小学地处阿城城城郊,历史悠久,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等情况配置较全,周围环绕金代故都遗址,而且少车辆和人行。因此,我们根据这一特性,开发了野外生活生存训练、远足、攀岩等一些相应的体育项目,利用好校内、校外、村屯、家庭中的教育资源,拓展了体育教学时空。比如 ,每学期我们都集体组织学生进行环“皇城遗址”的远足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魄,了解了家乡的风土人情,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对其今后的终身锻炼设定了铺垫。
    二、开发现代信息技术资源
    2008奥运会即将召开,信息化迅速发展。学校远程教育已经成为系统。围绕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已成为当今国际教育的共同的趋势。在体育活动中我们教研组通过召开信息技术会,举办专题讲座等,将信息教育的元素有机地渗透到我们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充分地优选、优用挂图、录音、录像、影视等媒体,教育网络,将动作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直观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的知识与技能,这不但开发了体育的信息资源,并且还让学生亲身地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来推动。
    三、开发利用师生经验和冰雪资源
    师生经验和冰雪资源的开发是相当丰富的,南城小学 速滑和长跑有着光荣的传统和积淀,在长期的教学和训练方面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教育思路,师生有着独到的经验。这里冬季漫长,寒冷。我们下大力气在冬季冰雪上做文章,使寒冷的冬季成了孩子们游戏的的乐园、另外,以学生生活成长的空间、校园环境、家庭也可作为开发的课程资源。我们通过体育周、运动会,通过校内广播、校刊等宣扬奥林匹克精神,宣传体育活动的益处,组织学生参加上级的各项体育竞赛等就能很好地开发出社会教育资源。把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知识巧妙地融入开展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好地开发了文学艺术的教育资源。通过两操一活动、特色项目队、田径等传校竞赛,开发了体育卫生教育资源。通过对现有教材、现有项目、现有内容、现有场地器材的改造开发了设施资源和课程内容资源。
    四、开发和整合体育教学资源
    在课程改革中,评价一节体育课的成功与否,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来看成效,一节课上得好不好,不以教师教了什么,而是以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了什么影响来决定。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我们从体育教学中的人力、物力、场地器材的创新、开发与实际应用推广;体育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完善课堂教学效果,构建新的体育大课程观;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的选择和处理、教学组织、管理、评价方式的定位等几个方面考虑的,具体做法如下:
    1.与学生生活的整合。我们知道教育必须植根于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多彩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那些与学生的生活最具关联的事与物,才会激发起学生情感的波浪。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就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现有的状况出发来预设教学流程。
    在开发中,我们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身体现状,以及时代特点、适当删减教材内容、大胆增添校本教材,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资源恰当选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体育学科努力追求与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的整合。如在接力时,就可以把简单的数学的加、减法,语文的组字、写话,科学的拼图,艺术学科的唱、跳、画等融入接力中,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学生也不再是机械地参与了。
    2.与学校、村屯活动整合。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丰富多彩,体育教材所能表达的却极度的有限,课堂教学所能承载的也很有限。为此,我们在整合中要善于将体育融入到学校、村屯的各种活动中,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体育平台,使孩子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能力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3.创新校本教材。现行的体育教材都是以范例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提供给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怎样将有限的资源用好,用活,怎样将看似无用的东西变为我们教学之中的宝贝,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中要有创生的眼光,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积累教学机智。但不管自身的教学艺术高不高,机智强不强,在教学之中都应该积极发掘学校及当地有教育价值的体育资源,将其以开展体育活动的形式补入课堂成为学习的内容,创生教材,让孩子们了解体育,喜欢体育,享受体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本校、本地区的实际开展了一些适宜的体育活动,如我们将废旧轮胎引入我们的课堂,在轮胎上作文章,共同开发了与轮胎有关的校本教材,如抬重物、骑转马、套轮圈……,我们针对周边地形地势特点开展了一些攀登登、越野及定向活动,同时将其融入德育教育的素材等等。同时,我们发挥集体教研的优势,组织全街体育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供各个单位进行教学参考。
    4.设计开放性的体育作业。在周末或假期中,我们给学生设计与布置了一些开放性的体育作业,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我们将体育作业以“套餐”的形式呈现。 “套餐A”跳短绳五组,一组60个,“套餐B”自然地形跑800-1000米,“套餐C”走跑交替1500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练习。另外,我们还布置了让学生把所学的体育动作展示给自己的亲人或邻里的伙伴欣赏的鉴赏性作业及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的资源(电视、广播和互联网),来增加体育信息的输入量,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的生活型作业等等。
    5.开放教学形式。在开发中我们结合教学,让学生收集体育信息,掌握大量的生活体育资料,为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求得体育生活化观念的认同与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开发中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媒体拓展学生认知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实践机会。比如在篮球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欣赏NBA的比赛录像,这样不但让学生自己在对比分析中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还可培养学生欣赏体育节目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另外我们还通过邀请家长朋友参与到我们的体育课堂中来,一同为孩子的健康设计蓝图,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也为校内外体育一体化打下了基础。
    6.加强教学管理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深知:管理的核心是疏和导,而不是管束、压制和强迫。为此,课前,认真备课,并针对本课的教学观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1-2个有思辨性的活动题目,供课堂激发学生探究、讨论的积极性;课后,写教学后记,记录课堂中对原教学设计的变更、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教学的体会和感悟;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体育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体育实践,因地制宜地、积极地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体育活动等;把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使其有机统一,相辅相成。
    7.建立健全体育教研体系,建构动态式的校本教研机制
    我们知道,教研一般情况下是基于一所学校,主体是学校教师。但是,我们农村小学每个学校只有一名体育教师,我们就以中心校为单位 ,把全街的体育教师组织起来,要发挥教师主体教研作用,建立科学的教研机制。只有当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学生成为行动的主人,其研究才最具有价值。“校本研究”是立足于“本土行动”的研究,是学校个性化的研究,也是新课程实质化的研究。
    在体育教研体系的建立健全上我们提倡“以预求立,扎实推进” “以教改带动教研,以教研指导教学”, 一方面坚持教研活动的制度化、序列化和规范化,有条不紊地开展好常规教学;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组内教师立足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善于从问题中提炼出研究课题,认真组织教改实验,及时总结与推广,促进了“周事周毕、月清月高”这一工作机制的落实,保证了各项教学教研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关闭窗口

你是第 46458758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