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建军 陕西理工学院体育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1
摘 要:信息技术给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是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动力。然而,在开展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困难,制约着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与普及。本文从西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探讨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西部农村学校能顺利开展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制约因素;对策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技术领域之一,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谁拥有最新知识和现代技术,谁就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优势。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传统教育手段和方法,为教育尤其是西部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带来了新的契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是促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动力。 目前,我国政府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校校通”工程、校园网建设到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源建设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信息技术课在西部农村学校开展的情况如何?巨大的投入下是何原因导致其实效性不明显?是何原因导致信息技术不能在西部农村学校正常开展,并促进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本文将通过深入地研究,探讨如上的问题,以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从而实现西部学校教育信息化目标。
1 制约西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因素 1.1思想观念陈旧,认识落后 观念问题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从调查中发现,无论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还是农村学校领导、教师,有不少人在认识上与现代社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观念陈旧,认识落后,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部分领导对信息化技术不了解,不重视,只重视学校其它硬件环境的建设,而忽视信息化学习系统和学习资源的应用与开发,缺乏正确的教育信息化观念,因而没有真正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学校长远发展的目标。尽管也有不少学校配置电脑、建设多媒体教室以及“校校通”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上级的硬性指标或是为了政绩来装点学校门面,而并非真正认识到当前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还有部分学校领导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坚决,推进素质教育不得力,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依然严重,从而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在部分学校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 1.2 师资短缺,力量薄弱 师资问题是影响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大因素,也是短时期内难以解决的最大难题。我国西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由于环境、待遇等因素,在人才引进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更是难以引进。课题组在本次调查走访中发现,在城市附近和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学还有1—2个负责信息技术管理和教学的专业教师,绝大多数学校根本就没有专业教师。在调查中还了解到,近年来,国家对农村远程教育设备配置很高,但90%的教师不会使用,只能是空放着。上级部门不组织专门培训,部分年轻教师还自学一点,年龄大一点的教师怕麻烦, 从来都不摸一下那些设备,在偏远一些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属于空白。有条件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由于学校收入低,工作环境条件又差,致使招聘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难,而招来能留住的就更难。许多学校只好让其他专业的任课教师兼任,可是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因而对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不懂,这样就无法保证正常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使用。即使培训过能够维护和维修的人员对目前的工作环境、待遇等现状不满,因而又不安心工作。这些人通过各种途径调入条件更好的学校或转行,致使学校信息技术教学队伍处于动荡的不稳定状态。 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除了在数量上难以满足现代信息化教育的需要外,负责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整体力量也很薄弱。课题组在调查中得知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多为专科,学历较低,兼职教师只是经过信息技术的短期培训、在职函授或自学,因而他们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依然较为缺乏。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工程在广大农村的逐步实施,对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和理论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师资队伍短缺、素质较低这一现状是制约西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 1.3 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信息技术教育硬件与软件建设 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是一大难题,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西部农村学校。资金的短缺直接影响着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对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自筹。(1)尽管国家也有部分专项财政拨款,但很难满足广大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的需要。课题组在调查中了解到,尽管国家在“校校通”工程中给基层学校配备了部分计算机等设备,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一个专有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室,部分学校干脆就放在校长办公室领导用,还有个别学校至今还未开封使用。在秦巴山区的个别小学由于经费的短缺,交不起电费,根本就没有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有些学校在已有的部分资金投入中,又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忽视培训的现象。(2)从调查中还了解到,绝大多数学校不但计算机数量少,而且性能低,兼容性差,无法满足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在软件环境上,教育信息资源缺乏,形式单一,缺乏创新。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90%的是用光盘、磁带、和幻灯片等形式来上课,很少能用到可资源共享的因特网资源。(3)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术的使者,如果教师对某一技术都不太了解,又如何去给学生讲授呢?从调查中了解到,地方教育部门很少组织信息技术教育的专门培训,甚至有的地区从未组织过任何形式的培训,而学校又由于资金的问题也没有派专门教师去进修学习,这样,年轻一点的教师就通过购买一些资料工具书自学来给学生上课,这样的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4)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则是一个突出问题。首先是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近年来,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不仅体现在收入比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资源配比上。农村的教育经费长期由乡镇政府承担,而乡镇财政又无力承担,最后变成了要农民自己负担,造成本来已很低的农村教师工资被长期拖欠,许多地方的农村教育都是负债运行,大批农村孩子失学;许多地方的小学义务教育名不副实。其次是地域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少数几个特大城市,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边远地区,教育资源则十分贫乏。 资金的短缺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与国家正在实行的“校校通”工程目标(用5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学校能够上网,使学校师生能共享网上的教育资源,提高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相差甚远。
2 提高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开展的对策 在信息技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年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实现农村教育信息化,思想认识是前提,资金投入是基础,师资队伍是关键,资源建设是保证。针对西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本文从思想认识,师资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硬件及软件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2.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关系到未来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养。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曾经指出,“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是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办学效益、改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乃至最终形成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型教育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推进农村学校现代信息化教育的进程中,领导者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对农村地区来说,由于信息来源的局限性,又加上升学率作为考核领导的一项重要指标,因而,大多数领导不注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还认识不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管理,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给农村学校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化的设备和优秀的教学资源,还将对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甚至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机制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对于本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将对农村现代信息化教育的管理及应用放在农村教育工作管理的首位。教师应该从运用信息技术的尝试中,从改变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中,从理解学生的换位思考中,从教育科研的实践中,从一切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的细小教育环节中,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才能在更高境界和更深层次上探索教育规律和遵循教育规律,才能真正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投身教育的改革,主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2.2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使得整个基础教育界都受到了巨大冲击,促使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等都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自然,被视为教改关键所在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师的角色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变化,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学校教育信息化必须包含现代化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 面对迅速变化的新知识,面对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的学生,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 教师必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参加相关技术培训,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落到实处。 教育部在《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中指出:“对学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我国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而,在实现“校校通”工程目标,推进信息化教育的进程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专业素质较高、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其培训计划首先应建立在校本培训和自我培训的基础上,再结合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升级培训、校际培训和参观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途径,从而有力地促进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这样,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才会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3 增加投入,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设施与软件环境的协同发展 资金投入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我国西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农村经济基础又相对薄弱,在学校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进程中,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在经费的筹措上,要形成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体制,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设施与软件环境的协同发展。 (1)加快硬件环境建设。为了搞好教学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应加大投入,着力改善校园网络,大力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硬件基础设施。 (2)丰富信息资源,加强软件环境建设。应加大引进教学信息化的开发软件与工具、教学资源的载体平台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的力度,为教学信息化营造良好的技术支持和软件系统支持环境。同时还可通过不同的形式组织广大教师开发研制一批适合于西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教育教学软件,以充实西部地区各省市的教育信息资源。 教学资源信息化是教学信息化的“基石”,而且必须先行。没有规范高质、完备齐全、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化只能是一句空话。从教学信息化环境来看,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是教学信息化的环境。没有高速的校园网络环境、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教学专用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网络教室等硬件基础设施,教学信息化只能是“无米之炊”,失去根基;没有恰当适宜的计算机软件和开发工具,教学信息化只能是低效的,不可能快速推进。 2.4 重视信息技术同其它课程的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而,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是指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把教学设计中知识的重点、难点加以整理,把用传统的教学难以达到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表现,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生动,起到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功能。国务委员陈至立曾在《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在学校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中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因而,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从而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3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教育模式产生重大的变革,尤其是农村学校教育的优化,然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西部农村学校普及信息技术却存在着许多困难,如思想认识观念、师资力量、资金投入、软硬件建设等因素制约着西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与普及。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及学校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对于本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将对农村现代信息化教育的管理及应用放在农村教育工作管理的首位。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从而实现西部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目标。
参考文献 [1]桑新民,郑文勉,钟浩梁.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3):8-11. [2]刘峰,刘绍青.西部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应对[J].中国农业教育,2005(6):62-64. [3]刘和海,李梅,王建芳.安徽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6(2上):64-67. [4]刘志波,郑良栋.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主要误区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4(8):75-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