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9期
 
基于因子分析中外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差异

2008/9/10 9:16:17 浏览次数 6903  

马双1,熊壮2,夏崇德 3

摘  要: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对中外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中外男子十项全能各子项对总成绩的贡献率,找出中外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差距。分析表明,速度类和弹跳类项目对十项全能总成绩的贡献率最大,力量素质和耐力水平影响着十项全能其他各项成绩的发展,应在训练中加以重视。
关键词:十项全能;因子分析;结构差异

    近年来,我国的十项全能运动取得了长足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选手齐海峰,自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始,已经3次在国际级大赛中总分达到8000分以上,成为国内第一位超过8000分大关的十项全能运动员。他的出现将中国十项全能在国际体坛上地位提高了一大步。纵观国际体坛,世界级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总分无不在8000分以上,其中捷克名将罗曼•塞伯尔勒(Roman sebrle)早已把世界记录改写为9026分。说明我国十项全能运动水平与国际上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从定量分析着手,运用因子分析,找出中外男子十项全能运动成绩整体间及各个子项间的差距,为提高我国十项全能运动水平提供训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十运会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前8名和近几年来国际上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9名,所选运动员基本上能代表当今国内外十项全能最高水平。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外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方面论文和书籍30余篇,并通过互连网上收集到十运会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前8名和国际上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前9名的比赛成绩,所选资料具有真实可靠性。
1.2.2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外男子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因子分析
    将中外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10个子项成绩作为变量,以每个运动员的成绩得分作为样本观测值,建立因子载荷矩阵,采用Kaiser正规化最大变异法进行旋转判断,得出旋转后因子特征值。再采用主成分法,分别提取4个公因子,其结果显示(表1):中外运动员其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90.056% 和91.625%,所选取4个公因子特征值都大于1。表明所选取4个主成分包含了原有数据所具有的全部信息。因此,这4个主成分包含的运动单项是十项全能运动中最主要的项目。根据上面提取的主成分,我们可以分别求出中外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运动成绩各个特征值的特征向量及因子载荷矩阵(表2、3)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中外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特别清晰,其中第1主成分上的变量有100米、400米和110米栏;第2主成分上的变量有铅球、标枪和铁饼;第3主成分上变量有跳远、跳高和撑竿跳高;第4主成份变量有1500米。结合上面主成分规律和十项全能运动项目特性,我们可以把上面4个主成分分别命名为:速度因子、力量因子、弹跳因子和耐力因子(见表4)。结合表1,中外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相比较,国外优秀运动员高于国内优秀运动员。但第1和第4主成分的贡献率国外明显高于国内,而第2和第3主成分国内和国外相差不大,且高于国外。说明我国选手在速度和耐力上明显弱于国外优秀运动员,也是导致我国优秀运动员在总成绩上不及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原因所在。说明速度类项目对总成绩的贡献率最大,同时是影响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成绩的关键类,因此,在训练中应以速度类项目为训练核心。     


2.2 中外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运动成绩结构差异分析
2.2.1 中外优秀运动员在速度类和弹跳类项目上的差异


   十项全能运动主要是由跑、跳、投掷项目构成的一种集速度、力量、耐力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为了更加准确和清晰地揭示我国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与国外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间的差距,我们计算出中外运动员各类项目和各个单项间的分差和得分率,见表5。
    从中、外十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成绩得分率来看,中外运动员得分率最高的项目分别是110m栏和跳远,各占11.24%和11.85%;而得分率最低的都是耐力性项目。从整体得分率来看,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得分率所占比例最大的都是速度类项目,其次是弹跳类、力量类和耐力类。我国优秀运动员速度项目占总得分的32.85%,而弹跳类、力量类和耐力类,分别为31.66%、27.66%和7.83%;国外优秀运动员速度类项目占总得分的32.44%,而弹跳类、力量类和耐力类,分别为31.92%、27.44%、和8.17%。从分差上看,速度类中的100米、110米栏和400米项目国外和国内的分差分别为139.22、136.94和143.30分,分差排序上处于中间位置。而分差最大的是弹跳类项目中跳远的222.27分。可以看出,中、外十项全能运动员是以速度、弹跳型为主,速度、弹跳类项目在得分中占较大的比重。速度类项目和弹跳类项目是中外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主要得分项目,同时也是中外运动员十项全能成绩分差较大的项目,是影响十项全能总分的最大因素,这和上面表1因子分析所得国外第一主成分贡献率高于国内的结果一致。
2.2.2 中外优秀运动员在力量类和耐力类项目上的差异
    在力量和耐力项目上,中外运动员得分率都不理想。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力量项目得分率分别为铅球9.59%和9.39%、标枪9.27%和8.89%、铁饼8.80%和9.16%;耐力项目得分率分别为国内7.83%,国外8.17%。整体上看,中外力量类项目对总成绩的贡献率也分别只有27.66%和27.44%,而国外与国内优秀运动员十项全能力量类项目相差120.89分,在单项分差最大的是铁饼,分差为153.01分,说明我国与国外比较在力量项目和国外有显著的差距。根据韩纪光等研究:在6~9届全运会比赛成绩中,第7届全运会3项投掷平均已达到708.67分,而第8、9届全运会3项投掷平均分别下降到669.67分和680.67分[1]。造成国内运动员力量项目薄弱的原因是,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教练员的错误认识,在训练方法上他们认为投掷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的,如果投掷项目发展快了,势必对跑和跳类项目产生不良影响,又因为投掷项目的技术性很强,想达到较高水平,需要稳定的动作技术和长时间的训练。所以认为发展投掷项目需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但成绩提高得很慢,再则在十项全能项目中,力量类只占3个项目,而把训练重点放在速度类项目中则可使大多数项目得益。这种重速度、轻力量的训练指导思想进一步扩大到早期的十项全能运动员的选材。在训练方法和选材上的偏差产生的不良后果是:速度素质潜力提前开发出来,使运动员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的巅峰期不在同一时期,从而致使投掷项目的相对停滞,甚至下降,这种错误认识已成为制约我国十项全能发展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也和国内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有关,根据研究[2]:指距的长短与十项全能运动项目的成绩与技术直接相关,指距越大说明臂越长。由于在十项全能运动中含有铅球、标枪、铁饼等项目,它们都需要较长的手臂。当今优秀十项全能世界运动员的指距一般在200~210cm之间,而我国运动员指距一般188~198cm之间,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指距低于世界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我国运动员由于受自身生理条件的限制,从而影响了十项全能运动员一些投掷项目成绩的发展。
    根据十项全能赛程安排,耐力类项目一般都是安排在最后一天,尤其是对体力消耗最大,运动时间最长的1500m来说无疑是对运动员意志力和耐力素质的考验。运动员经过两天高强度比赛后,在体力得不到充分调整和恢复情况下参加1500m,运动员发挥不出其平时训练水平也在情理之中,这也是造成中外优秀运动员1500m得分对总分贡献率都较低的原因之一。虽然中外选手耐力项目对总成绩的贡献率都不高,但是我国运动员耐力素质和国外选手比较还是有很大差距,分差为138.32分,我们不可忽视这些数字,尤其是1985年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颁布的田径十项全能评分表,极大地提高了1500m跑的得分分值[3]。这就意味着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可以通过提高耐力素质来进一步提高十个项目的总得分,从而促进我国十项全能运动水平的发展,同时也可以缩短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总的来说,十项全能项目繁多,技术性强,训练的任务尤为艰巨,是力量、速度和耐力的综合体现。项群理论研究表明,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运动项目分类,全能属体能类项目。研究证明:十项全能运动员必须具备速度快、爆发力强和速度耐力好这3个基本身体素质[4]。因此,高度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完善的运动技能是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基础。而身体素质是由速度、力量、耐力、协调性和柔韧性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当运动员进行十项全能项目的训练时,他们不仅要全面改进和完善专项运动技术,发展和提高整体身体素质,而且还应协调地发展每一个单项的主要身体素质。在十项全能运动员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中,最重要的是耐力水平和力量素质。根据上面分析我们得出:良好的耐力水平是全能各项比赛中所需有氧和无氧能力的保证,在跑的项目中,专项耐力也十分重要;力量水平可以保证十项全能中的8个项目具备很高的力量素质,综上所述,力量类和耐力类项目与十项全能其它项目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不容忽视它的重要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通过因子分析,结合十项全能运动特点,可以把十项全能分为4类。它们分别是:速度因子、力量因子,弹跳因子,耐力因子。速度因子和耐力因子国内外相比较明显弱于国外,因此,在训练中依然要以速度类训练为核心,带动弹跳类项目成绩的提高,从而逐步缩小与世界级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差距。
3.2 通过中外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结构差异比较,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单项成绩占总分百分比最大的都是速度类项目,其次是弹跳类、力量类和耐力类。说明中外十项全能运动员是以速度、弹跳型为主,且速度、弹跳类项目在得分中占较大的比重。我国优秀十项全能选手与国外相比最薄弱的项目是技术难度较大,全面身体素质要求高的速度类和弹跳类项目。因此,我国运动员在训练中在注重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基础上,应该加强对技术性动作的学习,让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同步发展。
3.3 与国外相比较,我国运动员在力量和耐力类项目上不及国外。反映出我国运动员偏项现象严重,建议重视投掷项目和1500 m跑在十项全能中的地位,从选材时就应选拔一批身体素质好,在速度、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方面比较突出的运动员。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做到全面性与重点性的辨证统一,科学计划、合理安排各种项目训练内容的比例,适当增加力量性投掷项目和耐力项目的训练课时,提高训练课的质量。

4 参考文献
[1] 韩纪光. 周明华.中外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比较分析[J]. 体育与科学,2003 24 (3):68
[2] 徐岩.任保国.吴国生 对中外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及成绩模式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25(9):688
[3] 黄建文.谢鹤风 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 21(9):74
[4] 李新华. 中外十项全能运动员身体素质及成绩模式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 18(7):71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8987278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