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9期
 
走出体育欣赏教学中的误区

2008/9/10 16:07:06 浏览次数 3256  

侯文革
(山东省文登第二中学   山东 文登 264400)

    要上好一节体育欣赏课,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生动、丰富多彩,并能切实落实教育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的心理状态,择其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欣赏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来主动体验和领悟体育的真谛,从而拓宽其知识面,开阔其视野,提高其文化素质水平,并在此过程中得到精神愉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有不少人已走入了误区,概括起来有两种类型。
    学术讲座型。把体育欣赏课上成了学术讲座课。重视了专业技术技能的传授,却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体育、感受体育,结果是学生可能知道一些体育基础知识,却失去了体育的形象。这种“填鸭式”的“教”与被动型接受式的“学”导致了一些不良后果:学生对教材所涉及的体育知识失去兴趣,对体育课也失去了兴趣,最终留给学生的只是不完整的抽象概念和记忆。欣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及体育鉴赏能力,而学生失去了兴趣,还谈什么欣赏教学呢?的确,有的教师自身修养比较高,专业知识也比较精深,在不知不觉中,把体育课堂变成了展现自己知识、才华的场所。但却没有认真分析自己教学的对象,并为教学对象所考虑,在整堂课中一直是自己不停地给学生以感性的欣赏和听讲,没有给学生以理性的思考机会,其欣赏水平也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表层上面。这种没给学生留有自由空间和探索机会的授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学生感知体育、实践体育、提高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的体育文化素质水平不能有效的得到提高,其实也是一种事倍功半、效率低下的填充式教学而已。
    影像替代型。即教师很重视体育资料的收集,找来许多体育教学、体育比赛的录像带及光盘,不惜花掉整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单一地“观赏”。随着多媒体的应用,课堂教学进入了新的境界。多媒体给体育教学带来的帮助是显易而见的,但我们不能不顾实际情况,完全以播放影像的形式来完成“任务”。这实际上是以形式而形式,进而陷入形式上的误区之中。尤其是有的不能够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欣赏能力,随意拿来一组光盘或带子,无论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能接受,上课铃一响立即“放映”。这样的欣赏教学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被动参与的地位,无论是视觉还是思维,都处在极度被动中,长此下去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由此可见,以播放为主、教学为辅,学生成为观众的教学模式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是教与学关系出现的一种误区。
    究竟怎样才能走出误区,上好体育欣赏课,激发学生体育欣赏的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就本人的理解而言,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合理挖掘教材,大胆拓展。教师可在欣赏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体育文化现象、社会现象等方面的开放性问题,把体育欣赏内容和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大胆加以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亲身体验,学习变得生动而实在,充满了发现知识的快乐和完成任务的喜悦,自我价值也充分得以实现,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每个学生都各得其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二、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优势,大胆创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网络的高速发展,使体育欣赏教学变得空前开放,我们已没有理由再让中学生的体育课作茧自缚。教学中可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教室,把体育欣赏带进网络世界,充分利用校局域网、Internet网的优势,引导学生把教材中某些内容的学习拓展开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对一些小课题进行研究。学生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在Internet网上查找资料,下载;在局域网上共享资源、开辟论坛,唇枪舌战;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把体育与学习、生活、自身的发展和社会融为一体,把体育欣赏与研究性学习、网上冲浪有机地巧妙结合,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世界带进课堂。
    三、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适时进行角色转换。欣赏教学对于师生双方来讲,无疑都是一个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转换,有时做学生的指导员,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有时也成为一名纯粹的学习者与学生一起欣赏体育,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起倾听其他同学的困惑……这种平等学习、共同进步也是新课标的精神所在。
    四、注重个性发展。学校教育应追求共性教育与个别化教育的统一。由于生理条件、周围环境、心理发展速度与水平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学生个性的差异性。而欣赏教学则提供了广阔的课程空间,使得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借助于不同的探究方式,在个性化的欣赏实践中了解体育,关注体育,从而关注社会生活,走向社会生活。
    总而言之,欣赏教学中有巧妙的讲解,有适当的知识补充,有合理的亲身感受,再加上正确的引导及细心的观察与思考,那该是多么生动、饶有兴趣而又极富激情的体育欣赏课!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1748470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