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伟1 文永芳2 (1.西安体育学院 710068,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系 710054)
摘 要: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培训方式已经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它的很多内在价值可以为我高校体育所用,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有着良好的效果。由于其目的、组织方式、手段等与高校体育极为相似,为其引入高校体育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关键词:拓展训练;高校体育;构想
1 拓展训练 1.1拓展训练溯源 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又称外展训练、体验式培训。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盟军在大西洋的物资供应船只屡遭德国潜艇的袭击,大部分水手葬身鱼腹,只有极少数人得以生还。人们惊奇地发现大多数生还的往往不是年轻力壮的水手,而是那些富有经验、心理素质较强的年长者。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与研究,得到的结论是——能在恶劣环境下求得生存,靠的不是体能而是良好的心理素质。针对这种情况,德国人库尔特•汉恩和英国人劳伦斯•沃特联合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战争结束后,许多人认为这种训练仍然可以保留。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各类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1.2 拓展训练定义 目前拓展行业对于拓展训练到底应该怎样定义,它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笔者在查阅了相关的国外资料并对目前国内多家知名拓展培训机构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拓展训练定义如下:拓展训练是在自然环境或模拟的场景中,利用各种特殊的活动器械及方式,使参与学习的个人及团队亲身经历一系列身体及心理的磨炼,帮助他们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信任及团队凝聚力等良好品质的一种体验式课程。 1.3 拓展训练分类 拓展项目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若干部分。按照训练场所来分,大致可以分成场地、高空、野外和水上四部分。场地项目是在专门设立的训练场上,利用各种器材设施,进行各种团队训练的课程,如信任背摔、穿越电网、毕业墙等课程;高空项目是指在高空(一般距地面8-11米)器械上,采用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进行的培训课程,如空中断桥、缅甸桥等课程;野外项目主要指利用自然环境展开的一些培训科目,如溯溪、岩降、探洞、野外定向等;水上项目是指各种在水面上展开的课程,如扎阀泅渡、皮划艇等。按照参与项目的人数来分,可以将拓展项目分为单人项目、双人项目和团队项目。单人项目以个人挑战性项目为主,主要是历练队员的心理素质,对体能的要求不是很高,如高空断桥;双人项目主要是体现两名队友之间的互相信任及协作的项目,如心心相印、双人钢索等;团队项目以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为目标,通过复杂而艰巨的活动项目,促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默契和配合,如冰山取水、艰难使命等。
2 拓展训练内在价值对高校体育的影响 通过笔者多年从事拓展训练行业的经历以及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发现拓展训练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内在价值等诸多方面与高校体育有着相似之处,可以加以借鉴,为高校体育所用。 2.1 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高校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不仅社会需要素质教育来促进社会成员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个体也是通过接受素质教育作为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素质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民族的存亡、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拓展训练恰恰能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比如在高空断桥项目中,对于学生的胆量以及处于非正常环境下平和心态的保持有着巨大的挑战;信任背摔项目中,对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信任是极好的促进;解手链项目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有着良好的锻炼;孤岛求生项目对于学生理性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对事件统筹安排的能力有极大的提高。 2.2 体验式学习方式 拓展训练采用体验式学习理论,让学员在实践中学习,其实施程序简称为PDCA(plan—do—check—act),即制定计划——实践操作——检查修正——实际运用。体验式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区别:传统学习方式授课时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个别学习及接受式学习,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记忆的重要性,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基本不发生身体接触;体验式学习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集体学习及实践性学习的重要性,注重态度与观念、实践与创新,强调体验与领悟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生频繁的身体接触。体验式学习通过创设一种互动和极具吸引力的特殊情景,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心理体验和强烈的高峰体验,激发个人潜能,提升品德素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
3 拓展训练融入高校体育的模式 所谓模式,即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模式应该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动态性,要求其在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前提下,又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3.1 与体育课相结合 1)作为体育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目前我国的拓展训练师一般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退伍军人;二是有多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相关人士;三是体育院校毕业生。针对目前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拓展训练作为一个专业方向对学生加以培养,以提高他们毕业时的就业面。与其他两类培训师相比,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首先在体能与运动技能上具备优势;其次在胆量与毅力等方面也占有优势;最后,对于活动的组织安排,体育专业学生也有一定优势。关键是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的手段和目的有很多相似之处,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体育院校开设了拓展训练专业。 2)作为其他专业学生的体育选修课。拓展训练的很多项目对于体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可能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胜任,所以可以将其作为一门体育选修课供其他专业的学生选择。这对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决策能力等有着极大的帮助。 3.2 与课外体育相结合 1)拓展运动会。2003年11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办了我国历史上首次大学生拓展运动会,这次运动会以其新颖的内容及形式,吸引了大批学生参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很多教育专家的交口称赞。在目前大力提倡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群众体育的大背景下,拓展运动会无疑给了那些传统运动会中无力参与的同学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也能体验到运动的激情与魅力。 2)拓展训练俱乐部。目前,各高校中学生社团组织已比较完善,各种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广泛存在,而且为高校体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拓展作为一项相对新兴的运动项目,一定可以引起很多同学的兴趣。开办拓展训练俱乐部可以根据同学的喜好,选择适合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如华东师范大学学生会创办的素质拓展协会,多年来一直坚持为同学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3)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由于拓展的很多项目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在校园中可能难以开展,而且高校体育教师对于这方面的了解相对而言比较欠缺,可能仅限于理论上的研究。而社会上的各种拓展培训机构长期在第一线从事拓展培训,师资、设备等方面比较有优势,高校可以考虑以各种方式与他们合作,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4 拓展训练融入高校体育应注意的问题 1)师资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是任何一门课程建设的关键,只有拥有了优秀的教学师资,课程才有成功的基础,拓展训练更是如此。由于拓展训练属于体验式学习课程,培训师在其中主要起引导、启发的作用,尤其是在最后的分享环节中,更是对培训师有着极高的要求。另外,拓展训练在强调集体学习的同时,要求关注每一位学员在活动中的表现,这对于培训师的观察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2)场地设施。拓展训练需要一定的场地设施。有些项目是可以在操场上完成的,但很多项目需要特殊的器材设施。而且拓展训练中很多器材都属于耗材,需要有比较大的经费预算支持。 3)安全保障。安全在拓展训练中是永远放在第一位的。拓展训练中很多项目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险性,而且现在国家并未对器材规格和操作流程进行硬性规定,所以在进行拓展训练前一定要注意对器材进行检查,活动过程中加强安全保护。
5 结 语 拓展训练之所以能够从二战开始一直延续至今,而且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它的各种培训效果是分不开的。它可以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人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信心,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而这些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改革的一个趋势。
参考文献: [1]Jon Dalmeida. Background of outwardbound. http://www.outwardbound.org.hk 2006.04.18 [2]Joshua L.Miner&Joe Boldt. Outwardbound. William Morrow and Company,ING. New York,1981 [3]于振峰.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3):15-17. [4]曹彧.校运会上走断桥——首都经贸大学把拓展训练引入教学.中国体育报.2003.11.1 [5]吴杰.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理论依据及教学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9:76-77. [6]王军利.拓展训练模式教学法的探索性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6,82(1):61-63. [7]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