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常喜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4
摘 要: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研究,阐述了武术软实力的概念。武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包括武术生命的传承延续力、武术精神的民族凝聚力、武德的感召力、武术的艺术审美力、武技的创新力五个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武术软实力的建设主要有武术文化层、竞赛管理体制层和对外传播层三个方面,以此加速武术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软实力;武术软实力;核心要素;建设
前言 “软实力”的横空出世,引起了社会各界学者的高度关注,在2001年召开的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论述了体育软实力在提升综合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1]。在体育界,对我国武术研究者和武术继承者来讲,武术的研究与发展经常是顾此失彼。在西方竞技体育思想的入侵下,在体育国际化、全球化进程中,具有深厚东方文化底蕴的中国武术逐渐丧失了其内在的、本质的竞争力--即武术软实力,那么,什么是武术软实力? 它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武术软实力建设主要在那些方面?等等,探析这些问题,对于促进我国武术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1 软实力的提出与内涵 国外首先提出“软实力”概念的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由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硬实力的有效发挥程度。硬实力是通过经济胡萝卜或军事大棒威胁利诱他国及其民众去干他们不想干的事情,而软实力则是通过精神和道德诉求,影响、诱惑和说服他国及其民众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2]。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诉求,它是一种通过吸引力而不是强制力获得理想结果的能力。 国内较早涉及关于“软实力”这个概念及其研究的是贾春峰。他认为,在21世纪经济格局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3]。刘洪顺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界定就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生产基础上形成的、通过文化的形式在较长时期内对本国家公民以及其他国家产生的综合力量,其核心是价值观,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选择力和排斥力,其目的是通过非强制手段达到预期的目的[4]。魏明在《文化: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中对文化 “软实力“的内涵作出如下界定:(1)在国家的建设领域,文化“软实力”是指文化所内涵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新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吸引力;(2)在国际领域,文化“软实力”是指文化产品的传播力或辐射力[5]。
2 武术软实力 2.1 武术软实力的内涵 根据矛盾普遍性原理来分析“软实力”概念可以看出,它已经大大超出了国际政治领域而成为更高层次的概念,并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一旦我们跳出约瑟夫•奈所关注的领域,便会发现,竞争并非一种仅局限于国际政治领域的现象,它始终与人类社会相伴随。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竞争更是渗透到各个领域,并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为了在竞争中取胜,竞争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实力,对这种实力作进一步的分析,自然会得出“软实力”的概念,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软实力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它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所有竞争主体之中的精神性的力量,能够有助于主体参与竞争并对竞争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6] 。 因此,综合前人在软实力及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武术“软实力”就是指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具备的文化吸引力、传承制度与价值观念的感召力以及精神文明的影响力等内在的、人化的综合竞争力。 2.2 武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专家学者在研究软实力核心要素时也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国家的软实力其核心要素包括了民族凝聚力、思维能力、社会的稳定性、教育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有的强调一国的软实力包括文化、制度、传媒、影响力、吸引力。还有的认为最有影响的软实力是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影响力和外交影响力。由此可见,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不同的。构成武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既要从软实力的共性中寻求,更要从武术的个性中发掘。笔者认为,构成武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包括武术生命的传承延续力、武术精神的民族凝聚力、武德的感召力、武术的艺术审美力、武技的创新力五个方面。 1)武术生命的传承延续力。从武术历代的传承、习练方式来看,大都是师傅带徒弟,徒弟间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技艺,而正是这种独特的传承制度、传承方式才有武术的生命延续。从武术文化形成体系来看,武术是伴随着华夏文明的繁衍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原始萌芽形态的武术到初期形态的武术再到相对系统完整的现代武术,发生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武术文化生命的发展进程。它根植于华夏文明数千年的沃土,与文、史、哲、理、医诸学科有着相互渗透的关系,并蕴含着人生哲理、民族文化和大千世界互为作用的辩证关系,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现象。几千年来,武术强有力地推动着我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相互交融,历数千年而兴盛不衰,向世人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2)武术精神的民族凝聚力。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不仅需要制度作保障,更需要精神的契合。作为一个民族长期的精神积淀,武术精神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它可以依附于语言和其他载体,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环境,以协调、整合各行为主体的力量,从而形成和强化为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武术精神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塑造。在中国武术史上,很多武术高超的人和普通习武者都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首要目标。他们为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不谋私利而秉存大义,不畏强暴而以鲜血和生命捍卫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完整。南末民族英雄岳飞武术超人,为反抗金人侵略,精忠报国,其光辉业绩为世人传颂。文天祥面对元兵的威胁利诱,浩然正气,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绝唱的爱国主义诗篇。明朝抗楼英雄戚继光以及少林寺僧为了抵抗侨寇的侵略,刻苦研习武艺,严惩了侨寇,使民族精神大振。近百年来,在帝国主义侵略和瓜分我国的关键时刻,许多武林豪杰纷纷挺身而出,为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洒热血,如冯三保父女、一代剑侠秋瑾、武术名师霍元甲、王子平等等。一些武术团体也投人到爱国主义的斗争中,如小刀会、义和团、精武体育会等等[7]。在当代中国,武术既继承了民族文化的传统,又深深植根于实践中,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因素,是保障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武术是凝聚社会的粘合剂,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 3)武德的感召力。“人们习练武术的目的在于:在掌握武术技术的基础上追求个体人格的完善”。作为人格完善上必不可少的部分——道德,一直是武术修炼上的首要问题,古有“习武先修德”、“尚德不尚力” 之说[8]。武德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则者也。”虽然武德的涵义在不同的年代有具体的内容。但是武德中的“尊师重道、孝梯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清教、屈己待人,助人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一直引导着无数的武林人士为武术事业、民族存亡而奋斗。“爱国主义”一直是习武之人的最高要求,背刺“精忠报国”的岳飞,驰骋沙场,有“移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名;著名的武术家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一心致力于抗楼战斗。在新时期,有完善的道德体系和巨大感召力的武德,应该高举历史的大旗,弘扬中华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武术的艺术审美力。哲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母体中的中国武术必然蕴含东方哲学思想的底蕴,并以之作为主干和方向来构筑自己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八卦这一套哲学范畴,由此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情趣。武术运动讲究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它不仅仅是外在的肢体运动,而是凌驾于其上,上升到一种艺术审美的境界,是内在神韵的超越,影射出中华民族独有的思维模式。武术套路动作的姿势美、节奏美、神韵美、和谐美等;武术散打的阳刚美、技击美、战术美、技巧美等;武术动作的名称美;武德的风范美、人格美等都给练习者以痛快淋漓之感,给观者以爽心悦目之美,充分影射出武术艺术审美的“软实力”价值功效。 5)武技的创新力。中国传统武术在世界武技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从夏商周的武技萌芽到封建社会初期的传统武技初步形成,后期的传统武术技术基本形成,直至清朝、民国时期的传统武术技术完善阶段,传统武术技术都表现为一个长期发展、不断积累的过程,表现为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变革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一个摒弃劣质技术,创造和发扬优胜技术的过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遗失了一些类似“相扑”、“内家拳技”等曾经是传统武术技术体系中的成员或分子,但总体上每次的武技创新和变革都是以传统武技为基础的,而每一次武技交流与交融、冲撞与同化的新成果都成为了传统的新体系组成部分。因而从当时的竞争和淘汰情况看似乎是非常残酷的、痛苦的,或是不经意的,但依据物种进化论观点来说是符合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原则的,而且历史终究完成了庞大传统武术技术体系的传承与更大规模地发展,在这过程中无论是积极的一面还是消极的一面,都将为今天的武术发展提供了新的启迪。 上述“五种力”,构成了武术软实力的有机整体,在推动武术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武术软实力的建设 中国武术拥有自己独特的软实力资源:有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思想基础和传承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武术学者的努力,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就中国目前的武术国际化情形,仍然需要加强武术软实力建设,特别是在武术文化层、竞赛管理体制层和对外传播层方面。因此,这3个层面的建设和完善是促使中国武术软实力建设的关键。 3.1加强武术文化科学化建设 武术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加速国际化和进入奥运会的进程,就必须加快武术科学化的进程。首先,要科学地去认识武术,武术里蕴含着大量中国古代哲理,我们应当科学地阐释它。例如,“相生相克”、“精、气、神”等。武术中的经络穴位就是中医理论,在我国历史上许多武术家都通晓中医,从健身、养生视角讲,非常值得对武术中的中医理论进行科学研究。如果通过研究能发展中医理论,将能进一步促进武术的发展,也能够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同时,武术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项目,其运行轨道应当更科学化,管理、训练、竞赛、裁判、宣传等方面,都应利用科学的手段加以强化。 3.2 建立健全科学的武术竞赛管理体制,强化武术法制化建设 武术软实力的建设,需要一种有生气、有活力、有巨大优越性的管理竞赛体制,这也是软实力提升的焦点。发展武术软实力必须注意健全其体制,目前要健全举办职业武术、专业队武术、单项拳种武术、青少年武术和社会武术等5 个层次比赛体制。依靠武术职业俱乐部和武术经济组织,创立职业武术赛制,并通过武术比赛和现代传媒,造就武术明星,促进武术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扩大武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同时武术的发展要有配套的法律来规范它,否则,容易出现混乱局面。先以武术竞赛来说,组织、裁判、宣传等各项工作,如果没有一套可以统一规范的法规制度作保障,就很难使其在正常、公正的条件下进行,而对于武术产业的开发, 所涉及的面就更广,倘若没有法规作为行为的依据和保障,也就无法避免鱼龙混杂,因此,武术法制化建设势在必行。 3.3 加强武术的对外传播机制与传播渠道建设 武术的对外传播是中国武术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武术“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体现。它的加强不仅可以塑造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形象,而且还可以在国际上获得身份和文化认同。不过,在对外传播体育精神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要加强传播机制建设,如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等,增加传播的多维效果,除了直接效果、即时效果、显性效果外,还要有间接效果、长期效果、隐性效果。加大中国武术文化和赛事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拉近中国武术与世界的距离。进而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培育强大的民族精神,以促进中国武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非媒体传播渠道,“走出去,请进来”,以举办和参加多种大型武术赛事和比赛为契机,让更多的人体验到中国体育精神文化的独有魅力。如通过举办“中国武术大奖赛”、“中国武术邀请赛”、“友谊赛”等体育活动,增加技术及文化交流与合作,这样可以推动中国武术与各个国家的交流和传播。 4 结论 武术软实力,是中国武术的宝贵财富,是武术国际化、武术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探析武术软实力,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从武术生命的传承延续力、武术精神的民族凝聚力、武德的感召力、武术的艺术审美力、武技的创新力这五个方面了解武术软实力的真正内涵,并从武术文化层、竞赛管理体制层和对外传播层三个层面加强武术软实力建设,进而加速武术国际化进程,从而促进中国武术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桦.改造研究思路与方法重视对体育现实问题的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5). [2] 方长平.中美软实力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7). [3] 贾春峰.文化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刘洪顺.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理论学刊[J].2008. [5] 魏明.文化: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湖北大学学报[J].2007(3). [6] 黄牧怡.关于“软实力”的哲学思考[J] .哲学视野.2004(12):13-15. [7] 陈超,李印东等.论中国武术文化的先进性.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2007.(5). [8] 李成银,艾泽秀.中华武术论丛[M].济南:齐鲁音像出版社.20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