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1期
 
探讨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困惑

2008/1/15 9:32:57 浏览次数 3537  

熊健民   广州市白云区同德街西槎路明德中学  510407


    学生现状令人忧。2006年,全国学生体质监测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社会、家庭方面的影响因素,也有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因素。在学校,感觉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都比现在的学生强得多。现在的学生身体素质差、意志品质低、怕吃苦、自我意识太强、心理承受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爱打闹、爱说话,课前常要花5—10分钟来整顿纪律。难怪有人戏说 :“现在的学生除了嘴皮的肌肉发达之外其它地方的肌肉都不发达”。这种说法虽然可笑,但也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2005年广州市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显示: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其中怕累占75.40%;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其中球类占84.69%;不喜欢参加长跑锻炼的原因,其中太累占92.35%。由此可见,现在的学生对体育课只爱兴趣和玩耍,怕苦怕累,缺乏意志锻炼,缺少技术和技能的学习。
    基本技能被淡化。有人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有新课改造成的原因,新课改以来,体育课从传统教学转向新课标,出现了过度强调学生兴趣的现象。虽然满足了学生的心理要求,但是运动量很小,心肺功能没有得到较好的锻炼,更不用说意志品质的培养了。从公开课和评比课也看到一些华而不实的表现。一些体育基本技能被淡化了,对学生体质方面要求也过于放松了,这对于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课程结构不均衡。新课程教学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很自由,多数学校只注重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和球类项目,而对于有一定技术难度的项目和耐力项目却几乎没有开展。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学生一旦出现伤害事故,社会影响往往对学校不利。为尽量减少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学校不愿主动开设带有危险性的体育项目和耐力项目。这样一来体育课程结构发展不均衡,学生身体素质也就得不到全面的锻炼。
    技术掌握不全面。体育中考与课程教学之间存在诸多矛盾问题。体育中考竞争是激烈的,评价标准是单一的,学生要考出好成绩,就必须进行严格的技术学习和科学的体能锻炼,这又何尝不是竞技体育?而新课程的教学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要做到区别对待。评价是多元化的,重在参与、进步、以及良好体育习惯的形成。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难于把握好方向。2007年广东省中考项目的改革无疑对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2007年广州体育中考200米考试情况来看,考生掌握200米跑的技术不全面,速度耐力不够,缺乏体能锻炼。这说明学校体育教学当中存在许多不足。
    体育地位不被重视。学校教育重文化轻体育的现象还很明显,体育师资缺乏,体育教师的任课量过大,基础年级每周只有两节体育课,毕业班才有三节课,学校体育确实未能摆脱“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命运。
    在此,我所说出来的是普通学校一线体育教师所面对的一些困惑,希望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得到专家的指导,也希望能引起同仁们的关注和讨论,共同为学校体育排忧解难。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26261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