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体育教研组 缪书岳
一、体育活动课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途径 体育活动课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老师的、学生的等等。本人在探索研究过程中采用的培养途径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具体项目的定员——定期轮换。每个学生每学期自愿的选一个适合于自己的体育活动的体育锻炼项目,如:踢毽子、羽毛球、舞蹈、技巧、乒乓球、健美操、长跑等。每一个项目或每两个、三个项目都有专职体育教师进行指导。一学期轮换一次。 2.锻炼项目合作包干——互相协作。每个体育活动课的单个体育锻炼项目至少都有两三个或三四个甚至更多的学生选定。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将体育锻炼项目让学生合作包干,或将体育锻炼项目的单项技术合作包干。如排练舞蹈时,可以让会唱歌、懂音乐知识,但不会跳舞动作僵硬、协调性差的学生和擅长舞蹈动作,但五音不全的学生进行合作包干某一舞蹈。又如在踢毽子的学生当中可以将会盘踢的学生和会打跳的学生分别包干盘踢和打跳两个单项技术,并要求两种技术对象进行不同技术上的合作,互相协作,互相帮助,互相传授技术,增进友谊。 3.家庭和学校联手合作——同步教育。通过与学生家长的电话联系、家庭访问、家长会等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诸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第一句话所讲的“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在家庭中创设条件,检查、督促子女适时适量的参加体育锻炼。一副哑铃、一只毽子、一副羽毛球拍,足以能与学校体育活动课接轨,与学校进行同步自主锻炼教育。 4.参观比赛、体校训练等——感受教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加有关比赛,如少体校的训练、有关项目(举重、体操、乒乓球等)的业余训练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体育锻炼的意义,真正体会体育的内涵——健与美的统一,对人生理极限的挑战。通过亲眼目睹、身临其境来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同化学生。使学生的锻炼由被动到适应,由适应到主动,由主动到自觉,由自觉到习惯。 5.组织小型的体育比赛——促进迁移。根据学校的实际和不同学校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自主锻炼制定一些切实有效地评价导向细则或规范要求,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锻炼表现和锻炼感受。通过细则与规范要求的评价导向,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文化学习积极向上内在需求的发展。
二、体育活动课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方法 1.晓之以理 说理教育贯穿学生体育活动课自主锻炼能力培养的全过程。 2.动之以情 巩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策执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促进“自主锻炼”良好舆论的形成,加速学生对体育活动课自主锻炼的动机、需求和情感的变化。 3.导之以行 建立、健全体育活动课自主锻炼的制度和激励机制,引导学生自觉锻炼、主动锻炼、认真锻炼;不断激励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里自主、自愿、自择力所能练的体育活动项目。 4.持之以恒 把学生体育活动课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正式列入学校素质教育的内容,在学校的课表上予以体现,有组织的坚持每天1小时的锻炼。定期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促进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现场比赛,适时收看大型体育比赛,访问周边的名运动员等。 5.定、活期评价 根据制定的评价导向细则与规范要求对学生进行定期评价和随机评价。
三、体育活动课学生自主锻炼能力提高、自主锻炼习惯形成后,良好功能迁移的预测 1.可“以体辅德” 学生思想品德将会有明显德进步和提高。通过体育活动课良好的自主锻炼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不屈不挠、意志坚强、敢于挑战自我的良好作风与个性品质。 2.可“以体增智”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得到激发。学生自主锻炼习惯的培养与自主锻炼能力的提高必定会与有关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促进学生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丰富、充实了学校体育活动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课余生活。 3.可“以体健身” 将会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学生心血管系统、呼吸循环等系统的生理机能,耐挫能力等心理素质通过锻炼后都会得到改善和加强。 4.可“以体益美” 将会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学生自主锻炼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亲眼看到的、亲自参与的一些体育项目,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体育是健与美的统一体”。当然,在自主锻炼过程中,也可因势利导,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语言美、仪表美、行为美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