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4期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体育教学评价之管见

2008/4/9 10:36:07 浏览次数 4379  

晁恒
云南麻栗坡县民族中学  663600


    当前,面临的新课程改革,农村中小学在体育教学中存在场地有限、器材匾乏、教师观念陈旧和体育教学评价评价制度单一滞后等问题, 从而使得体育教学走“形式主义”,体育教师处于“留守”状态,教学中出现了“一滚到底”的现象,导致学生的体质在逐年的下降,这将严重的制约和阻碍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虽然,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体育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忽略了对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使得体育教学评价相对滞后。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体育评价更容易步入误区。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符合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合作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的要求。

1  体育评价与“健康第一”有机结合,促进教学评价科学性
    体育评价的价值“健康第一”是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是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工作目标 , 也是当前人们对健康的定位,学生对自己身体状况了解有多少 , 家长对健身知识了解又有多少等健康问题。而体育评价应反映出学生的基本身体状况,反映学生身体的基本状况是学校体育评价的基础 , 也是教师了解学生身体基本状况的依据。一般情况下, 应包括学生的年龄、身高、体重、民族以及是否有先天疾病等 , 学生的这些基本情况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客观正确的体育评价提供了依据,使评价不再单单作为一种冷冰冰的分数展现在学生和家长面前, 而是将评价的最终结果转化成对学生身体锻炼的一种参考, 更好地体现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即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建立由学生、家长、学校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使学生对于自我有着更为全面的认识,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1)学生自评——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能、运动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和发展情况,结合平时体育课上的学习态度、情意与合作精神等表现,以及自身特色项目的发展情况,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第确定自己的等级。
    2)小组互评——由小组长组织组内学生依据每个成员的体能及运动技能的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结合平时课上观察到的实际情况进行逐个互评,最后确定等级。
    3)教师评定——依据学生的学习情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结合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情况,最后确定学生体育成绩的等级。

2 体育成绩评价具有可靠性
    学生体育学习的评定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评定总是以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的高低来衡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掌握技能的过程性评定。
    1)在评价内容上现行的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主要以体能素质与运动技能测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身心健康、运动参与、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积极的体育学习情绪等综合素质的评定。
    2)在评价主体上,现行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基本上以教师的评价为主,学生的参与几乎为零。
按新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评价进行有效的改革,采用增加评定内容和让学生参与评定的策略。从而努力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逐步养成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良好习惯。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课改能否取得成效的最终检验,也是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现行的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由于只重视终结性评价,只重视达标和技能评价,因而远远没能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管理的功能。

3  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多样性
    1)更新评价理念。课程与教学实践表明,课程不再仅仅是那种预先设定的内容,它强调课程要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允许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课程进行“动态生成”和“改造”;课程评价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仅考虑教学是否完成了预定的目标,而应把教学看成是一个活的、流动的进程,一个充满着人的情感、有着审美的要求以及不完全在“预料之中”的探索过程。因此,广大教师要更新教育评价理念,强化评价的教育、检验、反馈、激励功能,要体现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多样性、差异性、独特性的尊重,只要有利于学生健康意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体育教学评价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2)拓展评价内容。个性是道德、体力、智力、审美意识、敏感性、精神价值等品质的完整综合,是一个“复合体”。体育教学评价决不能把某一种或某几种品质从完整的人格中分离出来进行孤立地培养,否则就会造成人格分裂。因此,体育教学要着力构建一个集技能、认知、情感、方法于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全面反映课程教学的所有情况:如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重视评价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又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思想品质与其他方面潜能的发展情况;既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又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文化知识、审美能力;既要重视评价学生的体育“三基”达标程度,又要重视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人文”因素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激活体育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优化评价手段。体育教学评价要在每一个领域都制定出一个连续的量表,使之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某个个人或某个团体所达到的水平。在评价教师与课堂教学方面,应建立起一个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同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而不是由领导一人说了算;在评价学生学习方面,要综合观察、口头评价、测验、技能评定、展示、成长记录、量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并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以寻求一种共同认可的评价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4 提高教师的自主性和体育成绩评定重新定位要灵活性
    1)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一切的。作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的载体,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给了体育教师的自主权。能在新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体育教师可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劳动,使所选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并尽量考虑那些简单易行,以便学生能在设施简陋的情况下学习和参与。
    2)体育教学评价要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重视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内容,是否关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内容,从而促进不同阶段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否考虑了学生相应水平阶段的身心特征,及所选内容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并达到相应水平的学习目标;是否考虑了学校的实际条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得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平等受益。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从而实现学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既有利于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与他人,从而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体育成绩评价体现多元性、整体性、过程性和灵活性。在评价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 体现民主性,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符合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合作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评价尺度,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而且要从课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否得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创造意识得以增强。其中要注意两个问题:(1)确立评价标准;(2)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发挥。

5  教师教育质量评价多元性
    走教师教育质量的动态性评价之路,课堂教学质量是体现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时,应把握以下五个度:亲和度。自由度、参与度、激活和弹性度。
    1)发展性质量评价。在评价中,让判断质量的标准具有发展性、渐进性,而不是搞统一标准。也就是说,评判质量时,将教师的过去与现在从纵向上作出比较,看他所带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没有进步,有没有提高,不搞整齐划一。
    2)目标性质量评价,即合适目标的质量评价。制定教师发展规划时,先由教师自主选定自己成长的目标,然后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学校定期考核评价。不同层次的教师,不放在同一平台上采用一种标准、一个模式考评;整体性质量评价。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观念上、实施策略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的重心从关注“教”到关注“学”,我们体育教师要重新反思“好”课要求,我们应具备的怎样教学能力。“以学论教”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更加关注学生在教学中做了些什么,说了什么,想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和感受到了什么等等。在课堂中体育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学生在教学中获得充分的发展,使体育教学评价改革从单纯的理论研究状态转到鲜活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来。、在评价教师与课堂教学方面,建立起一个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同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在评价学生学习方面,要综合观察、口头评价、测验、技能评定、展示、成长记录、量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并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以寻求一种共同认可的评价结论,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在制订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时,必须突出其导向功能,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价值上下功夫,必须讲究科学性,不以体育教师的主观意志来代替评价标准,必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符合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如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发展规律。其次,要注重发展性。只有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他们现阶段的学习发展过程,才是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46899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