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4期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心理互动

2008/4/9 10:20:16 浏览次数 4394  

陈涛  
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  江苏 无锡  214125


摘  要:课堂教学是师生心理互动的过程,师生间的互动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本文从心理互动的基本理念入手,对体育课堂教学师生心理互动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互动;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以往的课堂教学比较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大多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而在新课标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就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心理互动。

1  心理互动的基本理念
    互动,即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存在于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物(环境)之间。我国社会学者认为,互动是人际间的交感互动关系,即人际活动中一方的反映可以作为刺激引起另一方(或多方)的反应,另一方(或多方)的反应又可作为刺激引起此方进一步做出反应,这种相互作用过程在人际活动中是往复进行的。师生心理互动是指在教学情景下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群体间在教学活动中心理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师生人际互动的内隐体现。
    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互动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结果。师生心理互动的和谐度与教育信息传输的有效性成正比,师生心理互动直接影响信息的传输、接收和内化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对象。研究表明,在积极的心理互动中,学生乐学好学,表现出较高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师生心理互动本身就有一种重要的教育影响因素,对于学生的感情、人际交流、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教学中师生心理互动的途径与方法
2.1 师生心理互动的类型分析
    1)体育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心理互动。体育教师行为指向学生个体时的师生心理互动,反映了体育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心理的关系。表现在体育教师与学生的要求与反应、评价与反馈以及个别指导、纠正错误、保护与帮助中。
    2)体育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心理互动。体育教师行为指向全体学生时的师生心理互动,反映了体育教师与学生集体之间的心理关系。表现在教学组织、讲解示范以及教学小结中。
    3)体育教师个体与学生小组的心理互动。体育教师行为指向学生小组时的师生心理互动,反映了体育教师与学生小组之间心理的关系。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每一个学习小组成为一个群体,表现在教师对学习小组的讲解、示范、评价中。
2.1 师生心理互动的特点
    1)师生心理互动影响的相互性。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交往中,体育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并控制着学生的心理行为。师生心理互动能帮助促进学生技术、技能的掌握及形成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但在教学交往中,学生对教师也不断发生影响。这种双向性是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互动的基本特点。
    2)师生心理互动具有同质性。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感情状况能导致对方发生同样性质的感情体验,师生的情感具有一致性,它反映了师生相互作用的性质、规律和结果。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自己消极情感带入课堂;同时,应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在面对学生消极心态时一定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以积极的心态来引导、转化学生。
    3)课堂环境的制约性。人际互动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发生。体育课堂教学环境因素包括草场的大小、场馆的光纤、器械的摆放、队伍的组织等,这些都会影响师生的心理互动。这就要求教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更好的教学组织设计。

3 师生心理互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1)设置良好融洽的教学环境。良好融洽的教学环境是一种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和谐氛围,它是影响师生心理互动的重要外部因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只有师生之间关系和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师生的良性互动奠定基础。良好融洽的教学环境既是师生互动的手段,又是师生互动的目的。
    2)师生目标的一致性。目标一致是师生互动与合作的基础。如果师生之间目标不一致,就会产生矛盾,甚至使师生双方处于对立状态,容易发生冲突。而师生双方目标一致时,就会同心协力,相互产生依赖,彼此主动协调,采取策略,努力实现目标,发生师生双向的良性互动。总之,师生之间对目标同一性的认同越明确,对共同目标理解越深,合作性就越强,心理互动就越充分、越有效。
    3)明确角色定位。教师与学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越准确越有利于心理互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存在“顾问”、“同伴”、“权威”三种角色选择,学生则是“合作者”、“竞争者”、“学习者”等角色选择。这种角色定位会随着课堂情景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只有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使其相互匹配,才能形成良性的心理互动。
    4)对彼此的相互了解与适应。为使教学符合实际、有的放失,体育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以便在教学实践中,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易于学生沟通、理解的“文本”,即备课中的“备学生”、“备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设计的“文本”要经过学生的自主选择,需要共同建构。学生在于教师共同建构“文本”时,必须了解老师的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等。师生之间只有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才能产生良性心理互动。

4 促进师生心理互动的教学策略
    1)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全方位的,包括对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尊重,对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尊重,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对学生选择和判断的尊重。
    2)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师生之间才能彼此尊重、互敬互爱、相互促进、教学相长。为此,教师不仅要有博大的胸怀,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还要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和观点,甚至对教师的观点进行挑战。对于学生不同意见,不要轻易做出否定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形成师生之间的民主协商的关系。
    3)利用多种途径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促进师生心理互动的重要策略之一。学生是师生互动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发生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一般来说,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交往与互动的愿望与需要,然而参与水平与主动性程度是不大一样的,这就要教师设计一定的条件和教学情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励、帮助学生积极参与。

3  结论与建议
    1)师生心理互动的质量是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2)体育课堂中师生心理互动具有影响的相互性、同质性、教学环境的制约性等特点。
    3)良好的教学环境、目标一致性、合理的角色定位、师生间相互了解与适应,是影响体育教学中师生心理互动的重要因素。
    4)教师可采取相互尊重;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利用多种途径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等教学策略促进师生心理互动。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 教学心理学[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佐  斌. 师生互动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季 浏,胡增荦.  体育教育展望[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地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1503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