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5期
 
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2008/5/8 16:50:38 浏览次数 8924  

姚辉波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管理结构、管理目标、管理人才、管理意识,并借鉴国外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为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
   

     我国的职业体育俱乐部,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在体育系统内部进行的产业化“经营创收”活动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产业化发展方向,经过10多年的酝酿,自从1994年相继成立足球、篮球、排球、围棋、乒乓球等俱乐部,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在数量上得到了迅速发展,却没有质量保证,大都在政府的呵护下勉强维持,能够按照职业体育规律和职业体育法则运作的俱乐部寥寥无几,据白喜林等人对我国21个男子篮球俱乐部调查结果显示,有经营活动的仅有11家,占总数的52.4%,没有经营活动的有10家,占总数的47.6%,而且,90%的俱乐部不能做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职业体育俱乐部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产业化经济实体还相差甚远,没有以市场开发的长远经营目标去重视俱乐部产业开发,没有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以赢利为目的的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笔者对我国目前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现状分析入手,分别从管理结构、目标、人才、意识等方面研究,并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对今后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现阶段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模式现状
1.1 经营管理结构不合理
    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可以看出(图-1),在我国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管理结构中,作为最上层领导的国家体育总局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是分开的,(以足球为例加以说明)但他们管理对象是共同的中国足球协会,实际是一种“官员一套班子,分挂两块牌子”的混合机构。所以,这时候名为实体的中国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已经具有了类似企业的功能、民间协会功能、政府派出机构的功能,成为集体政府、社会、企业三种功能于一体的特殊产物。它牢牢并直接控制着足球职业俱乐部联赛的三大经济来源:商业赞助、广告、电视转播权出售。并从暗箱操作起步,在遇到所有俱乐部强烈反对和抵制后,才逐步加大了透明度,但直到目前为止仍有保留。中国足球运动管理中心目前采用的经营管理模式是中心将收到的各种资金集中后,根据俱乐部的实际比赛成绩,作为俱乐部运营补助款项,按等级下拨。另外,中心下放俱乐部拥有一定数量的场地广告经营权,但俱乐部这些比赛场地广告牌的具体数量、位置、规格等,与商业有关的主要经营活动受到足球管理中心的严格限制。


1.2 经营管理目标不明确
    我国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在经济形式或名称上与经济发达国家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几乎没有区别,大多数是以“合资、独资、股份制”这三种经济形态申报成立的。但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特殊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特殊的市场经济发展时期、特殊的历史变革背景,使职业体育俱乐部大都处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延伸后的发展状态之中,仍然没有完全脱离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延长线上。其中大约50%左右以上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实际上是政府与事业、政府与企业、事业与企业形式联办的一种中国特有的职业俱乐部。因而在经营管理中自然地体现出了政府意志的痕迹和离开市场法则的运作模式。所以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内部经营管理只停留在如何去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还没有上升到把职业俱乐部作为一种人类的共同文化,纳入企业或地方、社区活动的整体中去发展。也就是说我国目前采用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很难适用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职业体育产业发展,还需要提高经营层次和目标层次。
1.3 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现在各个职业体育俱乐部,大都实行总经理,总教练负责制。具体分工为总教练负责训练和日常训练的相关管理,总经理负责“弄”钱。根据调查,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总经理们70%以上的精力是在为钱奔波,找领导批条子,托朋友走门路拉关系,主要是“游击队”的战略战术。因为目前职业体育俱乐部总经理们50%以上是刚刚“挂靴”不久的运动员,或直接由企业转过来的“出资方代表”。现在虽然有所改变,特别在个人的学历层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职业体育经营了解的太少 太少了。因此,要求他们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科学经营管理方法、结合职业体育产业特点经行管理是困难的。他们大多自称只有30%左右的精力用于俱乐部的内部经营管理之中,换言之,即使他们有70%的精力用于俱乐部的内部经营管理之中。又会能有什么样的经营管理呢?
1.4 经营管理意识淡薄
    在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活动中,把通过体育场馆、专利产品经营和销售向人们提供的服务定义为外围产品经营。我国职业俱乐部在此领域中的经营几乎是空白。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都普遍存在着基本建设滞后的问题,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符合比赛要求的标准比赛场地,大部分俱乐部都是租用体育部门的设施,而且由于俱乐部经营不善、效益不高,频频易主,有的甚至将主场迁往异地,出现联赛主场“打一年换一个地方”的现象。这些均充分说明,目前我国职业俱乐部还不具备有关体育场馆经营的最基本的条件。


2  国外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模式
    国外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技术理论相对我国比较成熟,目前,世界各国的职业体育俱乐部一般都以“独资、合资、股份制”等主要经济形态出现。一般都由全国职业体育联盟(或联合会)直接管理各个职业体育俱乐部。因为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中的体育,大都推行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因而很少有全国性的官方行政体育管理机构或部门。在(图-2)中层全国体育职业联盟中,对美国、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的全国职业联盟拥有的专业经营管理人员所占的比例作了特别说明。我国已经10年之久的职业俱乐部联赛,即使是大多数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强烈要求,至今还迟迟没有成立职业联盟的显示状况,就更加不可思议了。


    在国外,职业体育俱乐部是以经营体育比赛为中心的各种商业活动的独立经济实体,以市场需求为杠杆,以满足观众的需要,围绕竞赛去经营开发,赚取票房收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广告、电视转播、企业赞助、转会和彩票活动为生存基础。日本运作良好的职业球队其门票收入约占俱乐部全部收入的50%,是俱乐部的最大收入来源;广告收入,约占总收入的30%,主要来自赞助商的赞助;电视转播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0%,主要由出卖联赛、杯赛、友谊赛等电视转播权所得;其他收入,如俱乐部标志产品、转会费、会员费等约占总收入的1%~5%。

3  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改革对策
3.1 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
    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提高,人们欣赏高水平竞技体育比赛需求会越来越多,作为职业体育代表产业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是受到社会现实条件严格限制和客观制约的,除了国家政治体制以外,还有是否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特殊要求和基本注意事项。因此,应作为社会的一种经济运行实体和一种完全商业行为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
3.2 更新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的思想观念
    我国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充分认识已经形成的计划经济体育意识和计划经济体育习惯。目前影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真正原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思想和经营管理意识,现在这种“政府搭桥,体委出队,企业出资”组成的所谓职业俱乐部,只能作为过度时期的一种特殊形式,而绝对不能作为我国职业体育的发展方向,分析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走过的10多年历史,尽快解决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的思想观念问题,比解决现实中的某些具体问题更为重要。
3.3 完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管理结构
    职业体育俱乐部制度下的现行组织管理结构,是影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自1993年实施的单项协会实体化和项群化制度,国家体育总局代言人位置的国家各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实际上代替了单项协会的功能,是在越权,超权运行,特别是领导的“同一”性,使这种本来隶属国家民政部门管理的社会民间团体已经面目全非了,为了维护某一政府部门或政府部门某些人利益,又以单项体育协会的名义,做出了明显有失平衡的规定和限制,面临这种来自内部的约束和控制,显然不利于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正常发展。而现在的体育系统组织结构和组织形态,却是形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能否真正的发展,能否真正的走向市场,关键我国体育系统组织机构能否真正加强自身发展,能否真正的走上市场。
3.4 明确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市场目标
    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应该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基础,国家发展政策,国民生活水平和地区文化背景等等综合情况,建立起明确的经营市场目标,而不能盲目照搬经济发达国家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成功经验,我们要牢牢记住,广告、电视、赞助的多少是以观众的多少为基础的。

参考文献:
[1] 宋力刚.国际化企业管理与创新经营[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
[2] 万成林.市场理论及其应用[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3] 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 曲宗湖主编.体育产业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5] 陈佳贵.市场经济与企业经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6] 李开元.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费来源及市场开发状况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0(1):15.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17493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