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6期
 
高校体育新课程体系模式构型及设想

2008/6/10 15:23:44 浏览次数 4696  

贾志明, 孙辉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摘要:目前各高校对体育课程体系模式都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和革新,但始终没有走出旧的模式,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体育课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对大学体育新课程体系模式理论构型的说明,在构建体育课程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基础上,论述了新型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模式,从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方法、选课体系、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革新构想。旨在完善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实践与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思潮逐渐影响了我国各个领域,在体育领域,学校体育课的发展逐渐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倾斜,作为凸显其重要性的高校体育课程具有很大的代表性。推出新的体育课程体系模式迫在眉睫。理论构型,是指构建理论的基础、框架和构成。大学体育新课程体系模式理论构型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这个体系突出学生教育的个人本位特点,体现新时期顺应社会潮流的新课程模式。

2  大学体育新课程体系模式理论构型及说明
    我们要解决现存的问题,就必须从问题的根源出发,依照课程体系模式内在要素的相互关系,做出大学生体育课程模式理论构型,作为本次研究的理论基础,其理论构型如下:
    从教育部门的教育指导思想、政策制定到体育教师的具体实施再到学生的认知学习成为一个子系统,而由学生的反馈到教学方式的调整再到教育思想的改革又是一个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的统一结合就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的课程体系模式(见图1)。

3  新型大学体育课程体系设想
3.1 树立开放、民主、合作、创新的现代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观念里,一切都是以老师为主,就像在唱独角戏,并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在新型体育课中,我们首先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做一次革新,我们并不是只一味追求技术动作的教学,把体育课的真正目的抛弃,而要把重心转移到对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来,包括团队合作精神,自学能力,沟通能力等,而教学要营造欢快愉悦的气氛,在身心教育上,更加注重的是心的教育而以身的教育作为辅助,毕竟在大学生体育教育中,心里的成熟与否直接决定了身体教育效果的优劣。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就一直推崇快乐体育的教学观念,并在体育教学中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此外,启发式教育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些教育精神要渗透到每一个学生当中去,使学生不再对体育课产生一种恐惧或厌恶感,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体育课。
    在教学过程当中,以往的教学是由概念导入,用形象烘托,也就是所谓的讲解与示范。在新型课型中,可以先用直观的示范直接给学生一种画面认识,然后再穿插讲解,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使用这两种方法交互进行,提高教学的效果。(见图2)


    用认识世界的三种方法(概念的、形象的、运动的)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在授课模式中,这三种方法需交互使用,使学生更有效地认识运动本身(见图2)。


    在新型体育课模式体系中,也存在大纲指导思想,但不是硬性要求,在执行操作过程当中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技术掌握效果以及身体锻炼状况,根据教学效果反馈到教师这里,然后对教学细节做出调整,从而对教育部大纲进行建议性评价,最终对不合理之处进行修订或改革,如此良性循环。
3.2 注重选择趣味、创新和实用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新型体育课的模式所遵循的原则是:参与积极性高;体现团队合作;增强体质;具有运动愉快感。与以往体育课不同,新型体育课的准备部分不再是简单的身体练习,更多的是把户外拓展的游戏项目运用到身体练习中,例如拇指操,这是一个手、脚、脑并用的游戏,它注重身体协调,有一定的趣味性和难度,只要有一点疏忽就容易做错。还有盲人游戏,绳索游戏,体现的是团队合作,做后又可以微微出汗,这是对身、心的双重发展。
    传统体育课完全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新型体育课的基本部分同传统授课的不同之处在于:教授学生并不是老师先把“正确动作”讲给学生听,而是由教师先把任务告诉学生,然后由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并评出大家一致同意的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给学生排球的低手发球时,教师只是把发过网的任务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过一定的时间,学生千奇百怪的动作出来了,这并不要紧。因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去问老师,老师表扬技术动作好的同学,再统一讲解正确的技术动作,并分析其技术原理,让学生更透彻的了解并掌握技术动作,这样,与传统授课截然不同的是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大大的改善了教与学的效果。
    在教授新动作的教法上,通常,传统体育课的做法是:为了巩固新学的技术动作,在讲解和示范后老师只是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机械和枯燥地进行练习,这样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倦学心理。而在新型的体育课上,完全可以通过体育游戏的形式进行,并配合简单的比赛,这种集趣味性和竞赛性于一体的教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如田径类项目,可把技术动作融入到游戏或比赛之中。像跳远,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动作质量的比赛,并采用每组所有队员的分数加权为该组得分的方式进行评价,这样,为了全组的利益,大家齐心协力,努力拼搏,具有很高的积极性,这既可以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以缩短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练习时间,提高授课的精度。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还安排了许多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讲解,可以占用一定的时间由学生当小老师,关于教法,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设计,这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思考及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课的结束部分同样以小的户外拓展类游戏展开,以放松性、愉悦性为主题,这样,大家以欢快的心情结束这堂体育课。

3.3 建立灵活和符合实际教学条件的选课体系
3.3.1选课设置
    在新型的体育课体系中,选课体系更加的灵活,学生的可选项目主要还是6大基本项目,在此基础上根据条件可以再增加一些时尚运动,如瑜伽、健美、芭蕾等。课程种类的多少还得依据该校的硬件设施条件以及南北方差异,不过从现在高校的教学条件情况来看,这些都已不是大问题,大多数的高校已具备基本的体育教学设施,只有少数项目,如速滑、游泳、登山、滑雪仅在几所高校设有。
3.3.2 师资要求
    首先,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满足热门体育项目选报学生的学习要求,每个体育教师只负责一项体育活动的教学,因此,对新型体育课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一定高度的要求,并拥有相对充足的体育师资。这样,对一切不合格的教师进行培训或淘汰,不过也要对专业精深的体育教师进行奖励,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根据往年学生选课项目人数分布情况,安排较为合理的体育教师,既要保证教师数量,也不浪费教师资源,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选不到符合自己心意的运动项目。
3.3.3 选课方法
    高校体育课一般在大学前两年4个学期开设,学生的选课可以从第一学期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这四个学期的前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每次都是学生本人在本学期末进行下一学期的选课,选课项目可以重复选择,也可以不重复。每个项目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自由选择,然后由教务安排下学期的课时安排。
3.3.4 课时设置
    课时安排和过去有相似之处,包括理论课和技术课。在每一学期的体育课学习中,按照往常的安排,遇到阴雨天气,室外课不能进行,学生被临时安排到一个教室听看一些关于健康的影像材料,在新型体育课中,我们把这些学习材料放到学生的平时作业中去,搜集、学习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而理论课我们的教师要讲解一些关于体育项目的规则、文化背景及发展趋势,还有一般的受伤急救处理。让学生更充分的了解学生所选项目,这些理论课占到学期课时的15%,其余时间是技术课。 
3.4 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试评价体系
    考试总成绩还是由平时表现、身体素质、学期末考试三个模块组成,但是与旧的评分模式大有不同。新型体育课程的考试不再是仅仅用时间、距离、准确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以学生平时的参与积极性来评判,包括考勤、上课与老师的配合、与其他同学的互动,虽然在过去旧的考试制度中也是这样说明的,但是当真正去实施的时候,还是以考试最后的结果为重点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新型体育课中,最后的考试还是有的,但意义不同于以往,在学期的期前、期中都要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最后与学期末的考试成绩比较,最后得分的大小与进步幅度的大小成正比,再加上理论课考试,这个分数模块大约占到总成绩的20%。这个分数只是最后总成绩的一部分,还有考勤、上课与老师的配合、于其他同学的互动,以及集体主义观念的体现,这几点与以往的体育课评价有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所占最后总成绩的百分比很大,大约占到50%。第三部分是身体素质锻炼情况,占到30%,这个模块的考察主要是看学生平时在课上身体素质锻炼的表现情况,认真、坚持不懈锻炼的学生分数较高;反之,懒惰、锻炼半途而废的学生相对分数较低。所有以上三个模块的考试形式都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分,班级选出5-10名比较优秀的学生参与评分,在给每位同学评分之前,教师先给出该位同学的得分范围,比如身体素质给出20-30之间,然后由选出的5-10名参与评分的同学各自打分,最后取平均分就是该位同学的此项成绩。其他模块亦然。总之,总的评分依据是按照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集体主义观念的体现程度,与教师的配合状况等为核心来界定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只有规正教育体系的整体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师群体中树立开放、民主、合作和创新的现代教学观念,注重体育教学中选择趣味、创新、实用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普通高校的体育课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4.2建立灵活和符合实际教学条件的选课体系是学生接受合理教学的重要保证。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试评价体系是体现相对公平、科学评价的前提。
4.3有很多关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建议和研究观点是值得我们学习与运用的,但建议和采纳却存在着距离,尤其是缺少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研究出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体育课程体系模式并加以应用,建议能得到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对我们提出的意见进行商榷和采纳。


参考文献
1崔伟.后现代课程语境下的体育课程改革思考[J].体育学刊,2007,14(7):76-79
2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7-38
3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l999:98-105.
4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6-88.
5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M].北京:教体艺2002(13).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802851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