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菠 唐炎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市北碚区 400715
摘要:在重庆市“十一五”体育事业发展专业规划中,提出田径、柔道、跆拳道、射击、拳击、足球这六个项目作为一般项目,把力争在奥运会上出成绩羽毛球、跳水、举重这三个项目确定为重点项目。本文采用数理统计、调查访谈、比较法等科研方法,对该市一般项目教练员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早日实现重庆市“十一五”体育事业规划的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重庆市;一般项目;教练员;现状分析;策略
1 研究目的 在重庆市“十一五”体育事业规划中,重庆市对竞技体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路和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田径、柔道、跆拳道、射击、拳击五个项目要在全运会上出成绩;足球要在“中超”赛上出成绩并建立高水平人才基地,力争在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进入第三集团前列,并具备进入二集团的实力。对重庆市一般项目教练员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为重庆市这些项目竞技体育的长期发展和战略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重庆市体育局系统(包括区县)田径、柔道、跆拳道、射击、拳击、足球教练员共172人,的年龄结构、职务等级、学历层次、政治面貌、是否兼任行政职务等基本情况进行研究。 2.2 研究方法 1)数理统计法 将从重庆市体育局人事处收集的重庆市一般项目竞技教练员基本情况的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文献资料法 查阅各种有关重庆市一般项目竞技教练员基本情况的相关资料。 3)调查访谈法 对重庆市体育局及其区县体育局有关部门进行走访调查,从中收集数据、了解情况。
3 一般项目竞技教练员人才队伍的现状分析 3.1 一般项目竞技教练员总量分析 田径教练员的人数共有86人,在一般项目教练员中的比例最高,占一般教练员人数的50%,占总专职教练员人数的19.3﹪。拳击教练员人数最少,只有5人,只占一般教练员人数的2.9﹪,占总专职教练员人数的1.1﹪。一般项目教练员的总人数为172人,占总专职教练员人数的38.5﹪。根据运动训练的要求,项目与教练员之间需要合理的配置,每个项目根据自身的特点,目标以及组别都应该相应配置一定数量的教练员。因此,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重庆市一般项目竞技教练员总量是不足的,特别是跆拳道、拳击项目的教练员人数太少,所占比例太低,总量更是严重不足。
3.2一般项目竞技教练员年龄结构现状分析 一般教练员的年龄在35岁以下这个年龄段结构的人数共有64人,占总人数的37.2%;36岁至45岁的有60人,占总人数的34.9%;46至55岁的38人,占总人数的22.1%;56岁以上的10人,占总人数的5.8%。资料表明,教练员出成绩的最佳年龄是40至50岁。根据表2的情况可以看出重庆市一般项目教练员的年龄36岁至55岁的比例最高,占57%,56岁以上的最低,占5.8%,由此可见,重庆市一般教练员的年龄段正是符合教练员出成绩的最佳年龄段的要求。 3.3 一般项目竞技 重庆市一般项目教练员的职称等级中没有国家级的教练员,高级教练员53人,占总人数的30.8%;一级教练员共58人,占33.7%;二级教练员43人,占总人数的25%,三级教练员18人,占总人数的10.5%。一级及其以上的占一般教练员人数的64.5%。教练员的职称等级是教练员在指导训练过程中经验的多少和训练水平高低的一种体现。没有高水平的教练员进行训练指导,也是很难有高水平的运动员出现的。从表3中还可以看出只有足球、田径和拳击这三个项目的高级职称比例在35%以上,其他三个项目都不到20%。所以,据以上情况来看高级职称的有53人,占30.8%,基本是能满足对该训练的指导,但从发展的效果来看并不是十分理想,还缺少更多高级以上职称教练员们通过更科学更合理的训练方法来指导实践。 兼任行政职务的44人,占总人数的25.6%;射击项目教练员兼任行政职务的9人,占总人数的42.9%;足球项目9人,占总人数的32.1%。田径项目22人,占总人数的25.6%。以上这三个项目教练员兼任行政职务的比例都在20%以上,我们都知道既要担负管理又要指导训练工作,导致两手抓的效果并不理想,当然有少数的教练员同志两手抓,也是可行的。
3.4 一般项目竞技教练员学历层次现状分析 可知重庆市一般项目教练员的学历层次中硕士及以上为0,本科学历有69人,占总人数的40.1%;专科学历97人,占总人数的56.4%;高中及以下的6人,占3.5%。学历层次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知识面的大小和所学专业的深度。教练员的学历水平能反映教练员能否运用多学科知识指导其训练过程的能力。根据表2的情况来看, 还有部分项目的教练员学历并不高,具有本科学历的都很少,例如,足球教练员只有7人,占总人数的25.0%;柔道教练员只有5人,占总人数的22.7%;射击只有4人,占总人数的19.0%。 从整体上看一般项目教练员学历在专科以上(含专科)的166人,占96.5%,基本能满足目前重庆市的竞技体育现状对教练员学历结构的需求,但从发展的趋势来看, 还应该用更高的目标来要求自己,应向研究型的教练员方向发展。所以,据以上分析,没有硕士以上的高学历这一情况仍是十分严峻的,还不能适应新世纪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重庆市一般项目教练员人才队伍中教练员的总量不足,需进行有效补充 根据调查结果的数据表明,重庆市的一般项目竞技教练员人数为172人,专业竞技教练员总人数为445人,而且根据竞技体育对运动训练的要求:要求教练员在和项目的配置上,至少保证每个项目每个组别应有20名以上教练员,组别越多所需教练员也越多。通过分析得出重庆市竞技教练员人才队伍中教练员总量不足的结论,如果不及时补充将会导致整个重庆市竞技体育发展缓慢。 4.1.2 重庆市一般项目教练员人才队伍中高级职称比例太小,缺少国家级职称的高水平教练员,业务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重庆市一般项目教练员人才队伍中教练员的职称等级的高低决定着重庆市竞技体育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整个竞技体育的发展。重庆市的一般项目教练员高级职称比例太小,这对重庆市竞技体育目前以至于今后的发展很不利,要努力鼓励教练员们多专研自己的业务,多在训练过程中下工夫,积极充电,全身心投入竞技体育事业中,争取早日出成绩,早日出好成绩。 4.1.3 重庆市一般项目教练员人才队伍中教练员的学历层次不高,缺少硕士以上的高学历教练员,这一情况十分严峻,必须及时充电,用更高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使之向科研型教练员方向发展 知识的积累、学历的提高对每个行业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从事技术性或科研型工作来说更是如此,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既有对队员进行技术的指导又有对训练结果反复的验证。所以,重庆市一般项目教练员们应该用更高的目标来要求自己,应向研究型的教练员方向发展。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历,并将其提高的理论知识再运用于指导训练中去。将重庆市竞技体育事业推向更高峰。
4.2 建议及策略 4.2.1 建立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高水平高职称教练员 本研究认为,对竞技体育教练员的引进,重庆市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要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支持与援助;其二要充分发挥优势。重庆地区体质人类学条件在某些项群、项目中有着明显的优势,有着开创事业的良好空间等。但需要强调的是,在人才的引进上一定要慎重进行,要确保引进的是真正短缺高水平的领军式人物,真正做到事业吸引人,不能为引进而引进,引进后“束之高阁”。此外,要积极探索,引导人才的合理流动,可实行区域内合作,建立合理的流动机制。 4.2.2 建立科学的人才聘评机制,充分发挥教练员的积极性 “选聘”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开始,对于教练员队伍的建设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本研究认为,对重庆地区教练员的考评应突破片面的仅从所训练的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单一化的指标,而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既注重结果(运动训练的成绩),又要强调基本素质和工作状况;并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4.2.3 建立教练员岗前(职前)岗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一体化教练员培养制度 现行的培训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传统行政模式,其特征是培训投入、培训计划、课程体系、培训的组织管理和培训方式基本上是按照行政指令下达的。这种模式具有良好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寻找适合重庆市竞技教练员专业化的培训机制、模式和方法已经显得十分必要。首先要构建更好的教练员培训格局,提高培训质量;其次是加强对培训的研究,培训培训者,形成生动有效、形式多样的方式与方法。
4.2.4 预防重庆市竞技教练员职业倦怠的发生 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以三个维度来划分,即情绪衰落、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产生的原因分为个体与组织因素两方面。在对重庆市一般项目教练员个体而言主要是加强教练员个体的心理保障与调适,帮助教练员学会对自己心理调适的技能,包括归因训练、认知改变等。对组织来讲,各相关单位要注意优化单位内部的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组织环境与工作环境。
4.2.5 建构合理的奖励与激励机制,提高重庆市竞技教练员工作热情 奖励机制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发展必需的原动力。以西部大开发重庆为首的直辖市来说重庆市一般项目教练员的收入在重庆市各行业中排在中等水平。针对重庆地区教练员的现状,实施激励应注重针对教练员的需要和动机,制定分类激励的措施。这就需要各相关单位,在对教练员的管理中注重人性化的管理,关注和研究教练员的需要,在成就激励和机会激励上下功夫。要关注教练员职业生涯的发展前景,为教练员提供一个自身发展、自我实现的优良环境对有效激励教练员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吴寿章等. 中国2010年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文史,1999,(5) [2]王君侠等. 论现代竞技体育教练员的模式及特点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 [3]陈 麒. 教练员领导方式与运动员心理压力及心理适应的关系 [J]体育学刊. 2003.(2) [4]李文德. 教练员的专业化发展与职业化进程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 [5]李大为. 论教练员的领导行为 [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