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6期
 
优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2008/6/11 10:55:04 浏览次数 4720  

浙江省青田县船寮镇中学  袁建波    323911


摘要: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利用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重要意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学生的心理 卫生问题已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心理障碍已成为学生健康成才的一只“拦路虎”,克服和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还可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坚强的意志 ,心理耐挫力和良好的情感,防止和减弱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合理宣泄,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身心,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健康  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

    当代中学生处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面临诸多矛盾、冲突,加上他们生理、心理发展以及学习生活的特殊性(独生子女),常常会使他们产生这样那样的不良心理,因此,如何在中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如何疏导学生不良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事情。心理健康对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重要意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已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心理障碍已成为学生健康成才的一只“拦路虎”,克服和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还可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坚强的意志 ,心理耐挫力和良好的情感,防止和减弱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合理宣泄,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身心,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体育运动可以使人获得有益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经验和机会,充分利用体育教育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探索利用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通过学校体育手段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学习态度积极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义务。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责任感强,主动认真的完成学习任务,对各科学习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即使对个别学科缺乏兴趣,也能理智地分析原因,并努力克服困难,争取学好。
    人际关系和谐 .人是在一定的群体中生活的,并且要和别人交往相处,因而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如家庭关系、同学关系、社会关系等。心理健康的学生对人坦荡,尊重和关心别人,能够互相帮助,关系和谐。有了矛盾能正确认识,不为人际关系问题终日苦恼。
    情绪愉快稳定 .心理健康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心胸豁达、乐观,不烦恼,不郁闷,也不喜怒无常。即使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也能比较快地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适应周围环境 .人生活的环境常常发生变化,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主动适应变化的环境,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并以积极的态度识别环境中的善恶、美丑,借助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发展自己;对丑恶的东西进行抵制。
    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中学生还不够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尚未达到成年人水平;但他们毕竟有了一定的自制能力,在遇到困难、学习挫折、身体患病、友情变化等,能正确地分析认识,正确地对待,不引起心理上大的波动。

二、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
    1、改善情绪
    健康、稳定的情绪能使人对现实保持积极的态度,有效地学习。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为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尤其可使用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得到升华或转移,可心消除轻微情绪障碍,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等。
    2、培养意志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为。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的毅力。体育运动一般伴有艰苦、疲劳、激烈、对抗、竞争等特点。在参加运动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人的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人保持积极身上的心理状态。
    3、人际关系和谐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宽容、热情、友爱、合群等品质,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交往性,这种交往性可以使群体中成员,在体育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情感上的相互感染、沟通,从而增进了解。由于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在体育运动中的人际交往,能够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融洽关系,团结协作,这也助于心理健康。
    4、自我认识正确
    一个具有正确的自我观,就意味着他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体育运动有助于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的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竞争的成功可以提高自信心和抱负水平,可以获得同伴和集体的承认,从而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体育还可以有助于自我教育。在体育运动中暴露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优点,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对自己的潜能和长处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努力改正和克服,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5、行为适度
    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反应适度。行为协调是指人的行为是一贯的统一的,而不是反复无常的;也表现为在相同或类似情况下的行为的一致性。反应适度,指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刺激的强度与反应的强度之间有着相对而言稳定的关系。体育运动大多是在规则的规范要求下进行的活动,是在“公正、公开、公平”的宗旨下进行的活动,在体育运动中,每一位成员都会受到规则的约束,个人的行为要符合规则要求,因此,体育运动对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规范有着重要和积极作用。
    6、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
    合作与竞争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运动是在规则的要求下,使双方在对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体能和心理等方面的较量。这种竞争就是追求卓越成绩的努力,证明自己或本队比对手更强,更出色。同时,体育运动又包括个人和集体项目,在一个集体中,每个成员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因此,要求每位成员的一切行为都要有整体意识,要从全局出发,要抛弃个人的私心杂念,为加强和发挥整体力量而努力。当然,这种合作不局限在同一个集体内,还应包括对手、观众、裁判等方面的合作。不尊重对手、观众,不服从裁判的判罚,比赛就无法进行。因此,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培养人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中小学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身心并进,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方面,不可忽视。

三、充分利用学校体育的手段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1.适度的体育锻炼。人在受到某种挫折时,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强刺激,从而引起一个兴奋灶使人陷进痛 苦和懊丧之中。如果这时去从事体育运动(最好是两个人以上的运动项目),就可以转移大脑皮层中的兴奋中 心,运动中枢的兴奋就会抑制痛苦中枢的兴奋性,这时候往往只注意身体的运动,而把烦恼抛到脑后,起到转 移注意力的作用,有益于大脑活动的调节。
    2.利用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促进心理健康。经常进行兰、排、足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的锻 炼,在对抗比赛的过程中会让人慢慢地改变孤僻的习性,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团结互助。而参加游泳、溜 冰、单双杠、跳马等项目的运动,则会使学生在运动中不断地克服害怕摔倒等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 战胜困难,越过障碍,克服和消除腼腆、胆怯和自卑的心理障碍。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跳高和 跳远等活动,可克服犹豫、徘徊、优柔寡断的心理障碍,经常锻炼个性会变得坚强、果断。而下棋、打太极拳 、气功等运动项目对调节神经活动,增强控制能力,克服急躁冲动的弱点有一定的益处。
    3.充分利用体育课的主导作用,促进心理健康。有人作过调查,在体育教学中,师生、同学之间相互交 往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相互了解,相互交往的时间越长、密度越大,越容易产生共同的体验和感受。体育课与其它学科相比,其实践性十分 明显。由于体育运动以群体的形式进行身体练习,学生之间相互接触合作,有利于调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 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群体教学和练习过程中,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完成规定的身体练习, 不仅需要作体力上的努力,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友爱与关心、支持与协助、尊重和信赖、理解与团结。通过身 心的不断努力,掌握了动作技术,克服了困难,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从而获得心理和身体上的双丰收。
    4.积极参加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哪怕作为一名观众也好。据调查,当学校组织体育比赛时 ,积极参加占70%左右,说明大多教学生有集体主义观念,关心和爱护集体的荣誉。不管是否上场参加比赛 ,重要在“参与”,符合体育的精神。在赛场上,可以看到同班同级甚至不同班同级的学生,为了观看或参加比 赛,可以抛开平时怨恨、隔阂和距离,一起喜怒哀乐。这种非言语性的间接交流,对于相互理解和信任、合作和沟通等都是极为有利的,而且是重要的。可借助体育竞赛的形式,卸脱平日过重的心理负担,平衡心态,促进人际交流。

四、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1)、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课堂心理环境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教师情绪的失控,往往会导致师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的紧张。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教学既是对师生关系的教学,同时也是对同学关系的教学。在良好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师生之间的积极关系所带来的积极情感,合作支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气氛,都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2、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照顾他们体育兴趣,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增加一些选项课、专项课、开放式教学课。如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多让他们参加集体竞技游戏活动。因为在游戏中,让学生分成几小组,每一组的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好的群体力量,同组的同学就会互相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发展。
    3、采用灵活教法,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互帮合作快乐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着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学习的习惯。互相帮助、探讨学习,使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也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精神。教学中运用游戏,能够使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奋勇拼搏。
    健康不仅仅是一个人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指人的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处于良好的状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在逐渐提高,以往“无身体疾病即是健康”的生物健康观已经不再是公众认可的健康标准,取而代之的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健康观。体育活动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要利用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增强了学生的体质的同时,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让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816619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