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翔 李亚 (1. 南京医科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29;2.南京三江学院体育部,江苏南京 210012)
摘 要:研究发现民办高校体育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本文分析了休闲体育教学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在民办高校推广休闲体育教学的建议:提高体育教师的水平 休闲体育教学的专业设置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开设休闲体育教学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休闲观。 关键词:休闲体育;民办高校;体育教学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补充,发展势头迅猛。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1200余所民办高校。由于民办高校办学体制的多样化,办学机制和模式的特殊性,学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尤其是学校的体育教学。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开阔的学习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还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如今休闲体育已日渐成为体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式多样,自然灵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社会修养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休闲体育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民办高校必须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下,对现行的体育教学进行科学的改革,不断优化体育课程设置,才能更好的适应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 休闲、休闲体育的认识 最早的休闲行为理论,可溯源到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人们战争是为了和平,工作是为了休闲”而引发的重要思想萌芽。按照杰弗瑞•戈比的解释,所谓休闲(leisure)即是指一种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相对自由的生活。在中国,从春秋时代开始就已经有了关于论述休闲的文献记载。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孔子认为体育的功用重在强身健体,修养情志,而不在于竞技格斗,争强好胜,主张身与心的共同锻炼。道家“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理念更注重张扬人的个性的自然和谐,重视个人身体和心理的统一,将追求完美人格作为养生体育的目标注入到身体锻炼和生命发展之中。 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休闲时间里自愿参与、自主选择的,以身体参与为主要手段,以缓解压力、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强身养生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健康科学的身体活动方式。
2 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2.1 民办高校的性质 民办高等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在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下,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市场化进程中发展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动向,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拓宽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渠道所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2 民办高校开展休闲体育教学的积极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也发生着变化:学习课程繁重、各类等级证书的考试频繁、社会竞争激烈、内心压力和脑力劳动强度加大,学生急切需要具有调节精神作用的休闲活动。 2.2.1 教育为目的的休闲体育教学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永恒目标。当代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在公共课程的学习以及就业应聘的认识上普遍存在偏差的现象,认为就业不是靠学识、技能、能力等综合素质,而是主要依靠“社会关系”的错误观点。学校开展休闲体育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休闲观,成为身心健康的个体,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让学生自觉的参与休闲体育运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吸收特殊的体育文化,塑造完善的人格,培养一种高尚、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2.2.2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休闲体育教学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的低层次需求满足后,必然会产生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说,当 人们解决了吃、住、穿等基本问题后,便有了向高层次精神消费的需求。在活动中, 由于是学生自觉自愿的需要而参与, 因此, 不仅直接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 而且这种良好的体验会更加激励其持久参与的积极性,较好地形成“ 需要——满足——更大需要——更大满足”的良性循环之中。 休闲体育教育重要的不是说教和示范, 而是参与其中, 体验休闲的各种价值。休闲体育主要以娱乐、健康为主的体育活动。既没有竞技体育激烈的对抗性,又可以回避因为失败而产生的消极心理,不必肩负成败的责任,无论在精神上还是体能上都不存在任何压力。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生的运动健身和激情,突破正式运动和比赛所造成的心理障碍,改变一些学生被动地参加运动但又渴望参与和表现的矛盾心态,使休闲体育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生活习惯。 2.2.3 适应社会需求的休闲体育教学 休闲体育不仅是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载体,也是消除孤独寂寞、拓展交际、增进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通过休闲体育运动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人际关系,促进团体归属感,丰富精神生活;另外休闲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在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决策者、服从者或组织者,由于活动中的角色不同因而分工也各不相同,对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是其他学科代替不了的。
3 民办高校开展休闲体育教学的设想 3.1 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休闲观 随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明确“健康第一”的思想也是我国当前民办学校体育的任务。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比较重视生理指标的测试,对于心理和社会方面健康知识的传授较少,缺乏娱乐性、休闲性、和实用性的内容。 马克思对闲暇时间与人的发展意义的论述中表示,他不仅重视劳动时间的节约,而且十分重视闲暇时间的价值。他指出,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强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很显然,闲暇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其价值正体现在它对个人的充分发展,进而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上。架胡小明的《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一书,构建了以休闲论、娱乐论、游戏论、竞技论、健康论为主要内容的休闲体育解释框架。这说明树立科学的休闲观, 发展休闲体育理论是完善目前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3.2 公共体育教学改革, 开设休闲体育教学 休闲体育是一门文化,它与我们的生活与生命息息相关,因此应当把它当成一门学问进行深入的研究。虽然从活动时间上看,休闲体育与体育教学截然不同, 但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与习惯、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等都对其休闲体育参与程度有着重要影响,这昭示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与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开展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面对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特点和休闲对人生的意义,民办高校开展休闲体育教学意义深远。 3.3 休闲体育教学的专业设置 丰富、时尚、新颖、刺激、好玩的休闲体育内容给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发提供许多遐想,针对不同的院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专业设置。对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发要重点倾向于户外运动的挖掘,户外运动作为理想的体育休闲手段,是以一种更加自由、随意的运动方式。在开发户外运动时,如陆地——野外定向运动、山地自行车、攀岩、登山、射箭、滑雪、滑冰、沙滩排球等;水上——水球、划船、冲浪、游泳、帆板等。这些休闲体育项目将给大学生们广阔的选择空间。通过休闲体育活动,同学们在宽松、愉悦、自由的环境中娱乐、锻炼、学习、提高,从中获得了乐趣,增进健康,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3.4 提高体育教师的水平 体育教师的知识水平、人格素质、品行修养对于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正确体育观念的形成,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应该适应高校休闲体育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激起学校休闲体育的氛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按照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调查了解休闲体育的现状;②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喜欢参加的休闲体育方式;③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个体差异选编适用的体育大纲和教材,进行分层选项教学;④学习休闲体育知识与技能,使自身休闲体育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休闲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其意义在于维系人类的健康,满足人类的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是一种高尚、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休闲体育是实现民办高校体育“健康第一”很好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桥梁,休闲体育教学在民办高校中开展是为适应学生生活需求,让学生充分吸收体育运动营养,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创造美好生活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姚峰.对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3) [2]张德胜,黄启龙,我国休闲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研,2007(6) [3]石振国,田雨普.休闲体育教育理论基础的反思与建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 [4]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2002 [5]胡小明.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朱玉芳,徐奕宏.探讨休闲体育在高校体育发展中的作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