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10期
 
民族传统体育的伦理学审视

2008/10/9 9:39:57 浏览次数 4254  

冯士博  曾举
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 400084


摘 要:当今,伦理学已成为21世纪关注的热门。从伦理学的视觉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剖析,得出民族传统体育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重道德、讲礼仪,讲究形神兼备、身心一体;讲求事功、立足现实;群体价值本位的集体主义爱国热情的伦理表现。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伦理学;传统文化


1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界定
    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认识尚未有明确的界限,经常会出现“民族体育”、“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等概念混用的现象。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界定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是指近代体育传入前我国存在的体育模式,即1840年前,我国各族人民已经采用并流传至今的体育活动内容、社会表现方式与价值观念的总和。持同类观点的学者认为,在近代以前从外族传入的体育项目不属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因此,需要对“外族”进行准确的定位。“外族”即可以解释为外民族,也可以认为是外国的民族,这两者就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的体育交流,绝大多数是我国的体育活动项目传入他国,而从外国引进的体育项目却少之又少。再者,这里所说的“外族”,即可以理解为中国以外的民族,也可以理解为中国历史上除汉族或是其他民族以外的民族,因此也不准确。有些学者的意见恰恰相反,认为中国传统体育是指中华大地上历代产生并大多流传至今和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由外族传入并在我国生根发展的一切体育活动。类似的研究也将民族传统限定在近代社会以前的体育项目。有的学者从文化学的角度来概括民族传统体育似乎较为恰当,避开了一个时间的界定,即“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包括汉族)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各民族体育活动方式的延续和保存,是各民族体育运动生命力的再现,它是构成现代体育的‘体育文化密码’,是历史给予我们的重要体育文化遗产。”因为传统是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它是一种“遗传因子”,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文化密码”。
民族传统体育概念定义可以概括为:指生活在一定地狱的一个或多个民族所独有的在人民大众中广泛传承的、具有修身养性、健身技击、休闲养生、竞技表演、观赏游艺、趣味惊险、民俗音乐歌舞交融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通常包括传统导引、养生、健身、保健、医疗体育和民间、传统体育等。

2 民族传统体育的伦理学审视
    “伦者,识人事之序也”,可见、“伦”乃是对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界定。“理”的原义作动词,是“治玉”之意。《战国策》中有这样一句话:“玉之未理者为璞……,玉虽至坚,治之得其鳃理以成其器。” “理”后引申为道理和准则之意。“伦理”连用其义就是说人们在处理人与人的这种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体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竞技运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的人伦关系,以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理则。又比如我们常常讲到的所谓:“公平、公开、公正”;“更高、更快、更强”; “诚实、笃实、真实”。
    那么,伦理作为人类的自我发展在个人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秩序的和谐之间的一种平衡机制,既是人类自我实现的方式,也是社会矛盾的调解方式和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伦理的这种职能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逐步扩大,逐渐发展到人与客观世界,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关系的调节。凡是有人类社会的地方,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伦理关系。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参与的社会活动,自其发轫,就和伦理有着千丝万缕、水乳交融的关系。
2.1 民族传统体育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民族传统体育将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作为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中国古代伦理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而中国古代哲学与西方传统哲学所取的“主客两分”的理论架构不同,采取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论架构。这一理论架构也贯穿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中国古代思想家是从认识“人”与“天”之间不可分离的依存关系开始,逐步认识“天人合德”,这是中国先哲在深入思考人的生存方式的基础上提出的及其重要的伦理道德思想,也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民族传统体育既讲究顺“天”,又提倡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积极改造身心,求得身心更好的统一与发展。孔子在对传统体育竞赛的认识中指出:“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2即现在所提倡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就是民族传统体育伦理思想的很好写照,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之生命哲理”。
    在传统的农业经济条件下,人为了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要法天地,法四射“天人合一”。受此哲学观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注重以整体的概念描述人体运动过程中形态、机能、意念、精神诸方面的活动,以及这些状态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在体育上不主张事物的极限发展,没有对自然躯体的支配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宁静、冥想中悟道。如: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项目气功、太极拳等都是在意念的主导下,“以心会意,以意调气,以气促形,以形会神”。通过意识与肢体的活动使“心灵交通,以契合体道”。它借助于人体内部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保养生命。锻炼过程中多采用基本功练习与完整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平衡和顺其自然的主体化思维方式。“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将体育伦理思想建立在人的现实存在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回归人的本质和顺应自然的“天”上来。这里的“天”便是自然环境,人们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
2.2  民族传统体育讲究的是道德和礼仪的兼备
    中国古代的民族传统体育始终同伦理道德观念相连,从商周开始就有了“礼”与“德”,人们把体育作为伦理道德的重要传播方式和载体。道德修养、身体修养和知识修养三者是紧密联系,其中道德修养是身体修养、知识修养的重要基础。体现在哲学上,就是要充分的认识意识的能动性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中国古代体育的射箭和投壶比赛都曾作为“礼”的重要内容。中华武术很早也有“礼”的要求,后形成独立的武术伦理理念———武德。礼文化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来为历代王朝所推崇,也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作为儒家鼻祖的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礼又是“仁”的必要表现形式,仁是包括所有与人有关的各方面学问的总称,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3。孔子认为,产生与整体统一的人类事件的能动性叫作“仁”。这种能动性克服了统一与和谐中所遇到的分离和连续,孔子追求的礼是经过他损益并充满仁爱精神的周礼,是人们行为道德的准则。礼的精神主要在于调节和制约人的外在行为,使之能够按照既定的方针政策行事,不致“越轨”,体现在哲学上,表现为事物的普遍联系的认识范畴。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是物质的普遍本性之一。4因此,礼自然要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便将体育活动与竞赛调适到当时社会伦理与法制规范之中。“谦让”同样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德和规范。“让”和“礼”一直伴随着中国传统体育的理论和实践。在竞技比赛中,失败者展现大度的风范和超凡的人格,最后也可以说“虽败犹荣”,同样获得人们的称赞。在孔子的体育思想中,倡导“当仁不让”,以及“揖让而升,下而饮”。在《礼记•射义》中:“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此可以观德行矣。”即在射箭比赛前,竞争对手不能立即进行比赛,必须进行有关展现文明伦理道德规范的礼仪性活动,通过射箭前的礼仪的活动,可以评价射箭者的道德品行。进一步体现了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在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中的反映。
2.3 民族传统体育体现的是人类自古以来所提倡的最基本的伦理精神
    民族传统体育所体现的则是一种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本身就是人类自古以来所倡导的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的伦理精神!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同古希腊罗马体育的那些充斥着神人关系、弥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的伦理思想不同,中国传统体育被揉和在复杂的传统文化之中,以沟通和反映世俗中的人际关系,从而达成由修身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层层推进拓展的目标。
    中国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是尊尊亲亲的宗法观念。民族传统文化以家庭、家族为本位外推,把尊尊亲亲的价值观念扩大和延伸到整个社会群体之中,也就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以社会群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体现在个体身上即是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则是强调自觉地相互学习,促进协同合作;体现在个体与群体之间则为典型的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以集体利益为重,既要求发挥个体在群体中的作用又不突出自我。具有传承民族信仰、传授生存技能、展现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交流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历经五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民族传统体育不但能够健体强身、维持民族的强壮与生存,更重要的是能够发扬民族的精神情趣,其价值远远超过身体训练价值。民族传统体育强度小、趣味性强且锻炼环境比较宽松。从事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能缓解人的焦虑情绪,还可以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受人员、时间、地域的制约,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组成活动群体。在活动过程中,能调整不同类型人们的心理状态,提高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联系实际,容易激发少数民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正是依靠这种民族精神,人类社会才能够延绵进步发展到今天;正是依靠这种民族精神,我们每个社会个体才能够得以不断地完善自我、成就自我。所以,体育伦理所建构的“应当”理性,不仅体现着民族传统体育的这种精神,同时也是对这种精神的精心地呵护!

参考文献:
[1] 周中之.伦理学[M].人民出版社,2004
[2] 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2005.
[3] 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J].理论月刊,1986,7
[4] 《论语•八俏》[M]
[5] 毕世明.中国古代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1990.4-5
[6] 匡亚明.孔子评传[M].济南.齐鲁书社,1985,28
[7] 王锐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
[8]《史记•孔子世家》[M]
[9] 华洪兴.体育伦理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16810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