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10期
 
奥林匹克运动的性别政策变迁研究

2008/10/9 11:09:03 浏览次数 6197  

李忠义  史 兵  熊正英
(陕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人文研究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介绍了现代奥运会从承认女性运动员参赛资格到向变性人解禁的性别政策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更好地理解国际奥委会的性别政策沿革历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性别政策;历史沿革;性别鉴定;变性运动员

前  言
    2004年5月17日IOC在瑞士洛桑公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允许变性人参加奥运会!变性运动员有史以来第一次获得了参加奥运会的权利。[1]现代奥运在性别问题上遭遇到的难题与窘境不言自说,从一百多年前坚决反对女性运动员参赛到现在准许变性人正式踏入奥运赛场,在不断排除干扰、探寻对策的过程中,奥林匹克变得更加成熟与坚强。维护人类尊严、尊重生命已经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允许“变性人”参加奥运会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必然,从根本上体现了体育竞技“以人为本”的奥运会精神,IOC允许变性人参加奥运会是奥林匹克最大胆的一步。变性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待您!
1 女子跻身奥运殿堂
    回顾现代奥运史,从不允许女性参加奥运会到允许变性人参赛,IOC的性别政策又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呢?古代奥林匹克赛场中是不允许女子运动员参加的,女性连做观众的权利也没有。尽管顾拜旦在复兴奥运会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面,但他却一直坚决反对女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比赛,因此,在1896年雅典现代第一届奥运会上就沿袭了古代奥运会的传统,没有设女子比赛项目,也不允许任何女子参加。
    现代奥运诞生一百多年来,为促进世界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抹灭的功绩,而现代奥运史上关于性别的争议一直是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如今维护人类尊严和尊重生命已经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国际奥委会为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比赛的公平及维护运动员的尊严在不懈努力。奥林匹克运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是艰辛而曲折的,
    1900年的巴黎夏季奥运会上打破了过去奥运会只有清一色男选手参赛的局面,首次出现了11名女选手,女运动员人数仅占总参赛人数的0.83%,但却是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虽然她们的参赛没能得到IOC的正式认可,但毕竟是开创了女子迈向世界体坛的先河,第一次打破了古代奥运会和现代第一届奥运会不许女子参加的禁令,使占人口一半的女性走进奥运赛场。在随后的1904、1908奥运会上又分别有6名和36名女运动员参加了的射箭和网球比赛。这一时期,IOC对女子能否参加奥运会的争议还未得出结论,采取的是折衷态度,不禁止也不正式承认。而这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妇女的运动才能,要求让女性正式参与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呼声也越来越高,IOC最终在1910年正式承认了奥运会中的女子比赛。在妇女的不懈努力和IOC的支持下,奥运会设项不断向男女平等的方向迈进,每届奥运会都有新增女子项目。女子体育在奥运会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IOC也为保证奥林匹克比赛的公平公正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2 性别鉴定历史沿革
    随着女子体育运动的发展,女子运动员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IOC又面临另一个对公平竞赛的威胁——在女子比赛中已发现存在两个特殊的问题:性别作弊与参加比赛的双性运动员。世界上最具影响的性别作弊案的主角波兰运动员Stanislawa Walasiewicz曾获1932年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女子100米冠军,但在1980年去世时的尸体解剖结果表明:“她”具有男性外生殖器及含混的染色体;曾代表德国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参加女子跳高比赛的Hernan Ratjen后来承认他是一名被纳粹德国压迫的男性冒充者。在奥运历史上,多次出现这样的男选手“假冒”女选手参赛事件,这种做法无非是想利用男性睾丸激素分泌更多、肌肉力量较强以及具备更好的心肺功能等生理特点在女子比赛中“占便宜”。 [2]
2.1为保竞赛公平,奥委会执行性别鉴定
    从上世纪30年代起,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参加体育比赛的女选手越来越多,性别作弊也日渐严重。面对人们的种种疑虑和性别混淆风波,为防止这种经常发生的“性别”问题,IOC决定,自1968年冬、夏季奥运会开始正式对参赛女选手进行性别检查,以维护奥运会女子比赛的公平性,杜绝男性、两性选手参加女子项目的比赛,消除竞赛中的欺骗行为,保证运动员在平等条件下竞争。奥运会实施性别检测后,第一位被查出性别有误的是奥地利运动员埃丽佳•施奈梅,她是1966年高山滑雪世界锦标赛冠军,在1968年冬奥会上,医生发现她体内只有男性激素,确属“男性”无疑。[3]
    1968年至1992年,加拿大人体生物学家巴尔发明的“巴尔试验”法成为奥运会所有参赛女选手都必须进行的性别检测法。1992年巴塞罗那夏季奥运会,为更进一步提高性别测试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实验室用聚合酶连锁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法进行性别鉴定。直至1998年之前,IOC都要求通过实验室基因检测技术对所有参赛女运动员进行性别鉴定。IOC有关条文规定,性别鉴定不得采用外力方法和妇科检查法。所以,竞技体育运动比赛中的性别鉴定几乎都是属于遗传学检查。毋庸讳言,这样的检查也给全面公正的性别鉴定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因为并不是所有女性体内拥有标准的女性染色体。
2.2性别鉴定如同开启潘多拉的盒子
    人的生理特点千奇百怪,要确定人的性别,有时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有些人天生荷尔蒙不正常;有些人表现出女性特征,却具有Y染色体;而有些人天生就具有“暧昧”的性特征,他们在进行性别检查时经常会蒙冤受屈。在1988年的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上,一名女运动员因性别检查时发现“不纯”,而被组委会“请”出了赛场。但是,进一步通过染色体检查证明,这个女运动员千真万确是一个黄花姑娘,原来她是“45X”综合征患者,只有一条X染色体。[4]
    对于一些女运动员来说,奥运会开幕前几周如同噩梦一般,压力如影相随。但是,她们所担心的并不是能否赢得奥运奖牌,而是一旦自己无法通过性别检测,人们就会把她们看成“男人”。在1972年至1990年间,至少13名女性被性染色体检测法排除在比赛之外,其它许多性染色体检查异常者“退役”了或为避免公开的详细检查而选择了放弃更深人的性别评价。[5]虽说性别检测可以使怀疑减少,但这也让运动员感觉丧失了自尊。在1967年的一次染色体检测中,波兰短跑选手克洛布科斯卡被发现具有罕见的XXY染色体,因此被禁止参加女子比赛。无法接受这一现实的她,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3性别鉴定饱受质疑
    性别鉴定一直以来饱受基因学家、内分泌学家和医学界其它人士的批评。性别检测意在确定人的性别,却忽略了“两性”的存在。性别鉴定不公平地排除了一些女运动员,而这些女运动员出生就有性腺和外生殖器的缺陷,这些基因异常的女性并没有任何竞技上的优势,但鉴定结果却让她们名誉受损,对她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对两性人问题的错误理解,仅靠实验室检测结果而将部分女运动员排除在外,检测结果阳性的个体所受到的精神创伤及名誉损害,所有这些都促使医学专业人士组织起来反对比赛中的性别检查。[6]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几大医学和专业团体机构,包括美国医学会(AMA),美国儿科学会(AAP),美国内科医师学会(ACP),内分泌学会(ES),美国人类遗传学会(ASHG)等,都签署了决议或通过了声明,号召取消性别鉴定。[7]
2.4 性别鉴定退出奥运赛场
    对于来自各方面要求取消性别测试的强烈呼声,IOC运动员委员会最终于1998年号召中止其强制性的女性运动员实验室性别鉴定技术运用。1999年6月,IOC有条件地废止了已应用30余年的女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性别鉴定的要求,不再作性别鉴定,并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执行。但在对个别运动员的性别有疑问的情况下,医学人员对其进行适当的干涉和评价是可以采用的。

3 尊重人权,奥运会向变性人解禁
    变性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一直是一个相当敏感的问题,奥运会过去一直不准“变性人”参加,但事实上每次都有“变性人”参加的尴尬问题。所以,与其遮掩变性人参加奥运会的丑闻,不如将所有的问题摆在明处,寻找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国际体育社会对没有必要进行常规性别测试已经达成共识,目前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更好的把那些接受了变性手术的运动员编入比赛。既然有些人通过手术转变性别来参加比赛,不如就让其正式化。为此,IOC医学委员会主席林奎斯还特地召集了“变性”领域的大批医学专家,在瑞典开会专门研究“变性人”参加奥运会的问题。经过深入的讨论,IOC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必须尊重人权。因此,IOC最终批准变性人参加奥运会,包括“男变女”和“女变男”的运动员。2004年5月17日IOC在瑞士洛桑终于做出了“历史性的决议”:手术两年后,变性人可以参加奥运会。根据新政策,变性运动员有史以来将第一次获得了参加奥运会的权利,无论是MtF运动员,还是FtM运动员,都可以参加同年的雅典奥运会。IOC允许变性人参加奥运会的决定适用于全部奥运项目。
    为了防止出现"欺骗"和"不公平"的行为,IOC药物委员会经过深入研究,只要所有接受变性手术的运动员符合激素治疗标准都能参加今后的奥运比赛(见图1)。奥委会列出了变性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标准的详细限制性条件,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下三条:首先,运动员接受变性手术后所产生的性别变化必须已经完成才能参赛;第二,参加比赛的变性运动员在变性后,必须获得官方对其新性别的合法承认;第三,在参加比赛前,变性运动员必须接受两年以上的荷尔蒙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有性别对运动项目带来的优势,以确保变性人运动员和普通运动员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8]这样做,可以在保障变性人权利的同时,也保证竞赛的公平。
    IOC的这项新性别政策是人性化的、值得称道的,这是国际社会对变性人最根本的尊重,因为他们并没有因变性运动员的人数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忘记他们的权利,从根本上体现了体育竞技“以人为本”的奥运精神。最近10年来,有一些运动员接受了变性手术,他们中有男性也有女性。克尔•杜马莱斯克接受了变性手术后更名为米歇尔•杜马莱斯克,并代表国家女队参加了在奥地利举行的世锦赛获得了第24名。杜马莱斯克说:“我与一些变性运动员保持着联系,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可以参加奥运会,因为他们从事的是奥运会项目。如果山地自行车能够成为雅典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我肯定会参赛。”[9]

4 结束语
    奥运会是世界人民的体育盛会,也是体现运动精神的最佳赛事。奥林匹克一直在为保证体育比赛的公平公正和消除体育中的歧视不断地做出努力。正如《奥林匹克宪章》中的阐释: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的体育运动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现代奥运在性别问题上遭遇到的难题与窘境不言自说,从一百多年前坚决反对女性运动员参赛到现在准许变性人正式踏入奥运赛场,在不断排除干扰、探寻对策的过程中,奥林匹克变得更加成熟与坚强。维护人类尊严、尊重生命已经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允许“变性人”参加奥运会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必然,从根本上体现了体育竞技“以人为本”的奥运会精神,IOC允许变性人参加奥运会是奥林匹克最大胆的一步。由于时间的原因,变性运动员错过了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但是可以幸运的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您的人生新的起点,新北京新奥运期待您!

注 解:
文中缩写:FtM:female-to-male跨性男人;MtF:male-to-female跨性女人;IOC:国际奥委会;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聚合酶连锁反应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 approves consensus with regard to athletes who have changed sex. (accessed 24 Mar 2005).
[2]Lily,奥运会向变性人解禁。China Sports 中国体育(中英文版),2004,3:57
[3]Dickinson BD, Genel M, Robinowitz CB, et al. Gender verification of female Olympic athletes. Med Sci Sports Exerc 2002;34:1539–42.
[4]Hipkin LJ. The XY female in sport: the controversy continues. Br J Sports Med 1993;27:150–6.
[5]Puffer JC. Gender verification: a concept whose time has come and passed? Br J Sports Med 1996;30:278.
[6]de la Chapelle A. The use and misuse of sex chromatin screening for ‘gender identification’ of female athletes. JAMA 1986;256:1920–3.
[7]Fox JS. Gender verification: what purpose, what price? Br J Sports Med 1993;27:148–9.
[8]Pilgrim J, Martin D, Binder W. Far from the finish line: transsexualism and athletic competition. Fordham Intellectual Property Media & Entertainment Law Journal 2003;13:495–549.
[9]Gooren LJ, Bunck MC. Transsexuals and competitive sports. Eur J Endocrinol 2004;151:425–9.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1735010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