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波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摘要: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学前儿童终生受益,体育游戏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最有效、最有意义的活动,也是教育儿童的最好的方法之一。本文从两者结合的角度来探讨通过体育游戏的形式促进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期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游戏;幼儿;非智力因素;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 95%以上的学生智力是不错的, 是能胜任学习任务的, 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因而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人的智力,更需要培养人的非智力因素。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说:“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从事教育研究的戈德斯•沃思也说过,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最大的心理需求。儿童需要游戏,如植物需要阳光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结合幼儿天性好动的特征运用体育游戏的方法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非智力因素,以此来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
1.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及意义 我国的燕国材教授 1983 年2 月 11 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 把非智力因素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广义的非智力因素, 是指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第二个层次为狭义的非智力因素, 它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种心理因素组成;第三个层次为具体的非智力因素, 它的组成因素主要有 12 种: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非智力因素可以帮助人们确定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 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前提与内核, 离开了责任心教育就无从谈起道德教育。儿童的学习活动不仅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儿童的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使他们经常保持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才能不断前进。
2.体育游戏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 2.1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活动的心理原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幼儿学习的动机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游戏,这些游戏化的体育活动以其丰富的内容情节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尤其在角色分配、规则意识方面使孩子积累了同伴合作和遵守规则的生活经验。经常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体育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幼儿形成对自己持肯定性评价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各种群体活动,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2.2 体育游戏可以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从内心世界发出的支持自身行动的源泉。在活动内容适合自身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培养激发个体潜在的兴趣使之渐渐壮大。当体育活动的内容与个体的兴趣结合在一起时,幼儿的快乐体育便体现出来。体育游戏恰好具有这个优势。由于体育游戏具有快乐性,可以吸引着幼儿的积极参与,能够使幼儿感受到趣味,在精神上得到放松。当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增强之后,就会积极的去参加和学习。兴趣是推动幼儿从事某种活动,获得知识或技能的内趋力。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学习动机、创新体育活动形式和尊重并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等方法。 2.3 体育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 现代心理学和医学研究已经证明了人的情感的状态对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快乐、喜欢、愉快等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而忧虑、难过、恐惧、消沉、痛苦等消极情绪会使人免疫力下降,有扭于健康。幼儿年龄阶段给予他们长期的、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有利于他们身体和心理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发展,而长期的压抑、限制或者不适当的表达会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体脸,从而影响身心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发展。如:得忧虑症、焦虑症、恐惧症等。而体育游戏则是增加幼儿良好情感体验、消除不良情感发生和发展的最佳手段。体育游戏能增加和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体验.幼儿园各种丰富多彩的器械活动、角色游戏等能刺激幼儿情绪中枢,使其产生各种快乐、兴奋等良好的情感体验。体育游戏还能减少幼儿不良情绪的产生,幼儿参加一定活动的体育游戏可以使他们体内过多的能量得到消耗,使他们产生满足和轻松的情感,体育游戏还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使其不良的情绪得以释放和消除。 2.4 体育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良好个性积意志品质的发展。 体育游戏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娱乐性,学前儿童在游戏中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干预,自娱自乐;学前儿童的情绪是放松的,没有心理压力。体育游戏也带有竞争性,当儿童在游戏中获胜,则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而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在游戏中,儿童也会面临失败,这会使学前儿童产生挫折感,但有趣的体育游戏又吸引着学前儿童,使他们能忍受遇到的挫折,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学前儿童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得到培养。在游戏中,为了使游戏顺利地进行下去,参加游戏的每一个学前儿童都必须遵守游戏规则,这需要学前儿童学会自我控制。在游戏角色的分配上,学前儿童也在学着控制自己的喜好和行为。因此,体育游戏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 2.5 体育游戏有利于学前儿童活泼开朗性格和集体意识的养成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于人对待挫折的态度。”体育游戏中包含很强互动性。游戏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集体环境,做体育游戏就必然有同伴间及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儿童一方面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张、态度,一方面要理解他人的意愿、主张和态度,并做出回应。体育游戏的规则可以帮助儿童逐步摆脱自我为中心,树立集体和群体意识,向社会合作发展,形成一定的自我意识,就可以以他人的立场看自己,以自己的立场替他人着想,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意识到自己在相互关系中的位置而逐步摆脱一自我为中心。体育游戏的规则就是促进儿童学会运用规则来协调关系,是儿童自我中心的自我意识向社会性的自我意识发展并不断成熟的。
3.体育游戏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对策 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识活动,但对智力活动具有动力、定型化、补偿等重要功能。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可以通过结合幼儿天性好动的特点运用体育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1 体育游戏的目的应体现针对性,建立心理调节系统 体育游戏的目的必须明确,通过一种什么形式的游戏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目的。教师在准备的过程中要时刻把握游戏的节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牢记游戏的目的和作用。幼儿在参加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能激起情感的知识和动作,往往能长久地保留在头脑中。针对情感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对人的智力起着激发、选择、调节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积极调动幼儿的情感情绪,适当地增加挫折训练,培养幼儿在逆境中控制并始终保持饱满热情的情绪,建立完整的调节情感的心理交流,使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 3.2 体育游戏的组织要注意科学性 游戏的组织要考虑学前儿童原有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的运动水平,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儿童要区别对待,科学组织。幼儿生理机能较差,活动动作的生理负荷、强度、密度不宜过大。心理上,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直观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注意时间短。因此,应用形象有趣的游戏内容幼儿参与。 3.3 体育游戏的制定要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幼儿个性 个性是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幼儿时期是“个性”形成的萌芽时期,他们处于怎样的环境,具有怎样的经验,以及外界对他的态度与评价,将会对他个性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结合教材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练习内容,运用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和团体性的特点来培养幼儿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发展自尊、自信、有责任的良好个性。 3.4 体育游戏过程应体现主体性和创造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幼儿是幼儿教育的主体,教育的重要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教师只有相信幼儿,尊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应有的主体性,才能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 从而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加活动, 变幼儿是“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则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幼儿体育游戏的“引导者、合作者”, 形成“师幼互动”关系。这样,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结语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学习活动不仅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的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我们必须结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重点培养非智力因素部分。体育游戏作为激发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手段,它的内容和形式与儿童先天好动的行为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的社会性也与儿童的积极探索社会的心理发展特征是相符合的,它的娱乐性和竞争性与儿童的活泼可爱、积极向上的心理个性是一致的。因此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来发展幼儿的非智力因素,既迎合了幼儿天生好动的特性,又起到了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新颖,卢莉娅.应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前教育研究,2008.07 [2]刘淇,洪艳艳.体育游戏对幼儿健康人格发展的探讨.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12 [3]肖波,梅敏.幼儿体育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6 [4]刘聪等.论体育游戏在学前儿童中的价值及其运用.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08 [5]杨保建.试论体育游戏对儿童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02, (6). [6]彭清.关于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活动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 1997,(1). [7]王爱云.浅谈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 (4). [8]韩迎春.思想政治教育中非智力因素问题研究述评.求实, 2007,( 1) [9]朱毓琴.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幼小衔接的着眼点.学前教育研究, 1995,( 3) [10]燕国材, 马加乐.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8 [11]曹荣誉.加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教育.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4, 25(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