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2期
 
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体育改革发展战略研究

2009/2/17 10:48:40 浏览次数 4015  

焦建军
(陕西理工学院体育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1)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文章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指导高校体育改革发展战略,这样,高校体育才能健康、快速、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体育;发展战略;构建

1  前言
    中共“十七”大关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理论和纲领,指明了我国社会新的发展阶段的前进方向,指出了政治、经济、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道路以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同时也给我国的体育发展指明了道路。小康社会体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现代化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康社会体育的任务是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使经济更加发展、文化更加丰富、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富裕。
    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又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知识经济给体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培养跨世纪人才方面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把人们带进了一个信息时代,而社会生产对人才的各种体质要求也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因此,它将要求学校体育应更加注重学生身心、能力、人格品质的和谐统一,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在新的发展阶段,知识经济赋予了体育教育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它更加显现了体育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作用以及学校体育地位的重要性。因此,体育教育必须体现出时代特征。高校体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指导高校体育的发展战略,这样,高校体育才能健康、快速、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协调性、终身性的特点,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新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个部分构成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亦称“持续发展”。它最早是1981年由美国学者布朗在《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3  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体育改革发展战略
3.1 高校体育改革必须以“以人为本”为中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最基本的部分。“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观念是西方兴起的对人文精神反思与对人文教育呼唤的产物,是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主体。党和国家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更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正是“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观念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追求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它不仅关注人的身体状况,而且更关注人的精神和心理状况等。所以高校体育教育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观念,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促使大学生深刻理解体育的人文精神,以体育为媒介,追求正确的生活方式,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最终达到从体育健身活动中获得享受生活的目的。
    因此,高校体育改革必须“以人为本”。教育与人才培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高层次阶段,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其根本目标就是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认知、情感、体能基础。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承担去实现这一目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体育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始终应围绕“如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这一核心问题进行改革和创新,应着重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解决好高校体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与学生主体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3.2 高校体育改革必须以“健康第一”为前提
    “健康第一”的出发点是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一种人文精神,是高校体育发展过程中一种全新的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产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强调了高校体育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应该说“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是未来高校体育的发展方向。这种把健康体魄看成中华民族旺盛的表现,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昌盛,归根到底取决于国民素质,而身体素质又是众多国民素质中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如何保家卫国?如何更好地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1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压力将更大,如何改善生活质量和保证一个健康的身体已成为人们的共同需求。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对未来人才素质的优劣和健康状况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高校体育应该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体能的要求,从体育最基本的功能出发,确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相关体育项目的锻炼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到有关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增强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进一步使他们在思想中意识到“健康就是幸福”、“健康就是财富”、“体育就是快乐”、“体育就是生活”。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意识和习惯,把育体和育心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建立以人为本,注重健身,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个性发展,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并能自觉地运用课堂上所掌握的体育技能和健身方法作为终身体育而进行锻炼。
3.3 高校体育改革必须以“全面、协调发展”为出发点
    “全面、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高校体育改革,既要正确处理高校体育内部的各种问题,又要考虑整个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校体育的需求;既要考虑高校体育当前要解决的问题,又要考虑其长远发展问题;既要考虑经济建设的要求,也要考虑如何使人与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可见高校体育的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各方面因素都兼顾了,高校体育也就能持续发展了。因此,在构建高校体育教学体系时,应体现教育观念的三个基本观点和教育模式的三个转变。教育观念的三个基本观点: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培养模式的综合性和培养过程的协调性;终身教育主要体现培养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以及教育内容的基础性和有效性;个性教育主要体现培养模式和环境的宽松性,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转变三个教育模式,即竞技向健康、体育教学向体育文化教育、传授向学习的转变,分别体现了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过程的转变。学校体育管理者在设置体育课程内容时应从被动地“能开什么项目”向主动地创造条件“需要开什么项目”转变,以适应社会、学生所学专业和个人的具体需要。教师要从“能教什么”、“会教什么”向“需要教什么”的一专多能方向转变。
3.4 高校体育改革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发展方向
    “可持学发展”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强调当今的事业既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发展战略应当具有可持续性,应当看到未来需要和长远利益,避免只顾眼前需要与可能,片面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高等教育事业事关国计民生,子孙后代,毫无疑问,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既然21世纪的人类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么21世纪的高校就必须为社会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任。因此,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必须承担起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重任。首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高校体育必须从教育思想、管理体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树立全新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发展观,探讨高校体育发展的路径、模式以及改革的突破点,正确处理改革中的整体与局部、批判与继承、普遍与特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努力开创21世纪高校体育新局面。其次,开创高校发展新思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高校体育带来许多发展机遇。因此,高效体育要解放思想,发挥优势,统筹规划,依托社会,自身造血,开展有偿服务,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开办体育产业,建立体育娱乐中心,开展体育辅导、培训、健身健美活动,服务社会等,走以体育养体育,以场馆养场馆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之路。通过改革,高校体育应成为社区体育的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指导中心、竞技体育培训中心,同时促进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从而开创高校体育为社会体育服务的新局面。
4  结束语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其内容更丰富、提法更科学,更富有时代性。科学发展观的教育观念既强调了发展,更强调了可持续性,强调要从根本入手,着眼于长远、将来的发展作为现在发展的基点,使发展符合全面性、持续性、协调性和终身性,这样的发展观是更科学的发展观,也是富有时代性。所以,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体育发展战略,高校体育才能有积极、高效、长足的发展,才可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胡景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
[2]何维民,王阳春.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3):87-89.
[3]陈怡.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己任[J].中国大学教育,2000(3):35-36.
[4]徐武.“健康第一”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J].体育与科学,2000(4):57-57.
[5]王林.小康社会的教育需求与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走向[J].江苏高教,2005(3):76-78.
[6]潘国斌,于成义.制约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5):116-118.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8987594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