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4期
 
密切联系生活 丰富学生体育体验

2009/4/8 16:28:11 浏览次数 4515  

张玉军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  江苏  苏州  215107 )


摘  要:提高健康素质,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在青少年学生中“体育生活化”的理念,大力推广生活体育,有助于实现上述教学目标。“体育生活化”是普及推广因地、因人制宜开展体育健身的最好教材,它可以使人们加深对“体育就在身边”的认识,在青少年中开展“体育生活化”教育,普及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有利于青少年从小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体育生活化”注重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进行确立锻炼,有利于教育青少年克服惰性,排除困难,增强对社会和自然的适应能力,以及坚韧不拔意志的健全人格形成。
关键词:生活 体育 体验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因此,体育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体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易被学生接受。

一、灵活处理教材,呈现生活情境。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根据教材内容,科学创新,合理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运动内驱力。例如,在水平一阶段的“立定跳远”的教学内容,可以将内容改编成“小青蛙学跳远”,根据生活经验来模仿青蛙是如何“双脚”跳、如何落地,初步了解立定跳远的概念。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创设情景,运用简单的材料制作成“荷叶”,绘画出“荷塘”,让学生体验小青蛙这一可爱的角色,感受如何轻稳落在“荷叶”上。也可让水平一段的学生来模仿小兔、袋鼠等小动物的跳跃动作,此类教学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接受,同时教师也易于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再例如,在教学“连续快速通过几个障碍”时,将内容改编成“快乐丰收年”,运用小沙袋代替“种子”与“果实”,让学生在快速跑的过程中同时完成“播种”与“收获”动作,即在快速跑状态下放下“种子”后,拾起“果实”,呈现农忙的情景,把生活情景再现到体育教学中,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在进行耐力跑时,可以设置小河、山岭、独木桥、山洞、树林等障碍,让学生通过跨、跳、走、穿、绕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用自已的身体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样的安排,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自主进行身体练习,达到“健康第一”的目的并逐步养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良好习惯。

二、根据身心特征,合理创设情景。
    体育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但学生的身心特征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个性差异,因此应根据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来创设生活情景。例如在投掷教学过程中,根据水平一(一、二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可创设“打老鼠”、“纸飞机”的教学情景;对于水平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可创设“打飞机”、“投准”(投掷固定目标)的教学情景;而水平三(五、六年级)的学生应创设较为合适的教学情景,可见以上几种情景教学均较为简单,考虑水平三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安排“射箭比远”、“打移动目标”来吸引学生。教师根据学生身心特征所创设的生活情景,易被学生接受,这对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均有不同的作用,其中学生的运动参与方面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极为浓厚。
    在教学体操技巧滚翻项目时,对水平三阶段创设“猴子学艺”的教学情境似乎让人不可思议,但这对水平一的学生是个极大的吸引,话题一展开,即可让学生兴奋起来,跃跃欲试。相反,水平三很多教学的情景创设也是极不适合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例如:运送伤员、跳山羊、实心球负重接力等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创设的“生活情景”,足能使学生置于快乐的生活氛围中,让每一个学生的心情得以彻底放飞,让学生在玩和活动中积极思考、积极锻炼,充分感悟体育的兴趣和魅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针对不同身心特征、各年龄阶段的学生,创设了以下不同的生活情景。

三、走进现实社会,体验人物生活。
    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入手,现代教学观念认为,学习者对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容易接受。教学前,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调查、收集生活中相应的生活素材,了解、熟知、体验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获得经验,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中提到:“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引导学生如何增强合作和竞争意识,如何提高交往能力,如何培养提高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等”诸多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创设“快乐的一天”一课,模仿农民一天的生活,设计“模仿劳动操、田间运动会、收割稻子比赛、庆祝丰收年”四个环节,让学生从中体验田间生活,学习基本的劳动能力。又如:准备部分中,模仿交警的指挥动作;模仿解放军的走、跑动作;模仿司机的开汽车、飞行员开飞机的动作;模仿游泳运动员的游水动作。在基本部分中,创设“救火”情景体验消防员的生活,学习自救的本领;创设“营救伤员”情景体验医务人员的生活,感悟救死扶伤的情感,培养合作能力;创设“红军战士过雪山”的情景,了解历史,培养坚强意志,爱国主义品质;创设进城务工人员“推小车”的情景,了解社会结构,培养社会责任感等等,使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各行各业人物的生活,达到在锻炼中学习,学习中体验,体验中感悟的良好效果。
    体育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获得锻炼身体的方法、技能,而且要让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要为孩子们设计更多更好的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说,体育教学离不开生活,离开了生活,体育教学也就失去了它的本质属性。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尝试、模仿、改编动作,有利于丰富学生体验,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提高运动成绩,促使学生情感、能力、技术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2002(6):30
[2]  毛振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2009.1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8986918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