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4期
 
对青海省体育产业化开发的探讨

2009/4/8 16:55:18 浏览次数 3757  

王勇山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3)
 

摘  要:笔者通过收集各种资料并进行调研,对青海省的体育产业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所得到结论是:抓住西部大开发继续深入的机遇,实现青海省体育产业的跨越式的发展,制定有益于发展青海省体育产业的政策,培育和完善体育市场的管理人才队伍,促进青海体育产业超常规的发展。                                                
关键词:青海省  体育产业  思路  对策

    发展体育产业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推进体育改革,拓展体育事业发展,增强大众体质和国力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来,青海省体育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中东部发达省份比较,整体水平较落后,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继续深入的大好机遇,加快青海省体育产业发展的进程,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进行这一研究旨在对青海省体育产业开发前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1  政策是青海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
    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党中央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西部产业发展的政策方针,使西部体育产业发展具有了根本的保证。早在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将体育产业列为第三产业的范畴了,原国家体委并制定出《体育产业发展刚要》和《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优化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成为指导全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行动指南。在体育产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目标明确指出:“初步建成与大众消费水平相适应,以体育服务为重点、多业并举、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模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兴办的格局。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显著增加,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拉动消费,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中的作用,把体育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一系列的政策为体育产业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青海省的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
    西部大开发,金融财政起着十分重要的“杠杆”作用,为此党中央明确提出加大金融财政向西部倾斜的力度,金融财政将从拨款、贷款、转移支付、税收、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大开发的投入力度,也促使西部体育产业从高起点起步与实行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海省也在近几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为青海省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政策保障。

2  制约青海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
2.1 产业结构的数量有待于提高
    青海体育产业结构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还不够大,没有形成支柱性的优势。目前国家体育的龙头产业多集中在东部沿海较发达的地区。青海省的体育产业规模较小,发展缺少可持续性的活力,市场竞争力不强,与东部省份相比,青海省经营的企业寥寥无几,产业的结构、质量都不高,更缺乏技术、资金、市场的运作。
2.2  受到省情的制约,拉动消费不足
    体育消费属于第三产业范围内的消费,增加体育消费对于优化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有着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青海省地处西部,由于整体经济落后,导致消费需求不足,严重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2.3 专业的管理人才匮乏
    体育产业的发展,管理和经营人才是关键,需要大批的既懂体育专业、又懂法律、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对于活跃体育市场加速体育产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数量不多,且大都集中在中东部发达省份,青海省这类人才寥寥无几,这就严重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2.4 体育信息滞后
    体育信息业是从事体育信息产品生产和服务,体育信息系统建设,体育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快速传递信息的工具,但在我省从事体育产业的公司很少有自己的网址,不能有效的与外界联系,也是严重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3  青海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地源优势                    
3.1浓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底蕴是发展体育产业的优势之一
    青海省打造了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文化圈。民族传统体育是青海省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了历史的积淀和流传,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表演性和参与性,例如:土族的轮子秋、拉棍、拔腰等;藏族的拉爬牛、赛马、摔跤等,这些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已渗透到了民族旅游大院、农家休闲大院的游乐项目中去了。这些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活动形式简便易行、老少皆宜、乐趣无穷,因而也是我省体育产业旅游很好开发的项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广泛的参与性,有些甚至是青藏地区少有的品牌项目和很值得宣传的金色名片。
3.2  地处青藏高原也是我省体育产业的地域优势之一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三千多米,通过现代竞技运动训练的理论证明,高原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高原训练已被世界上从事竞技体育运动的广大教练员运动员所接收。高原训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人的红血细胞浓度的增大和有氧能力及最大耗氧量下降的功能。高原训练的理想高度是1900——2500米,青海省正好处在这一黄金线上,同时国家也在青海省的多吧高原体育训练基地进行了很大的投资建设,现已建成了中国在海拔2300米这一高度的唯一高原训练基地,并已列为2004年,2008年奥运会重要的备战基地之一,基地也多次为我国的体育健儿创造好成绩做出了贡献。它也是集运动训练、健身娱乐、体育观赏、体育培训、体育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大型的场所,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它带动了交通、餐饮、旅店等行业的发展,当仁不让地成为青海省体育运产业的龙头基地。青海省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加强登山探险管理,扩大对外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创收渠道,推动登山运动的发展,已成功地举办了四届玉珠峰登山节,现在正办成国际旅游登山的理想山峰,有力的展示了青海的登山优势,这一切无疑会对青海省的体育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3  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也是青海省体育产业的优势之一
    体育旅游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海省广袤神奇的大地上,聚集着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高山、大漠、三江源,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渴望挑战自我的游客。青海省已面向全世界的游客开展了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滑翔、热气球、登山、攀岩、冰川、大漠、漂流等体育探险旅游项目,特别是近年来成功举办的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赛、抢渡黄河、攀岩等国际性赛事,引起了世人广泛的注视,为青海省的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打出了一张特色牌。

4  发展青海省体育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4.1 发挥体育功能,塑造青海体育品牌
    以“民族体育,传统体育,高原体育”为特色,以“环湖赛”为龙头,积极举办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以回归大自然,保护生态为宗旨,建立“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青海多吧国家高原训练基地内建成田径馆、游泳馆、射击馆、运动员康复中心等。现已形成以多吧国家高原训练基地和青海省全民健身中心为两翼,使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文化圈”为助推器,在青海湖地区建设国家级示范露营地为突破口,作为全民健身的新型体育产业的切入点。同时建成“玉珠峰国家高山训练基地”和“西大滩反季节攀冰训练营地”,逐步形成规模。依托现有的体育品牌,努力打造五条青海体育产业发展链。第一条,以青海全民健身中心——三亚体育基地为主的体育产业发展链。今后几年内还应力争在外省建设多吧基地的外延小型基地;第二条,以“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文化圈”为主,向上海、三亚等地外延发挥的体育产业链;第三条,以“环湖赛”——“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国际攀岩挑战赛”为主的体育产业发展链;第四条,以“玉珠峰国际登山基地”为主的,利用青藏铁路开发沿线体育旅游品牌的体育产业发展链;第五条,以我省绿茵体育公司为主,大力拓展体育器材、服装、场地设施的服务业。这五条体育产业链的建成将极大的促进青海省经济的发展。
4.2 培育和开发体育市场体系
    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青海各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形成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满发展活力的运行机制,建立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据资料统计,青海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省人口的30%以上,其中发达地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占35%以上,欠发达地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占25%以上。人民体质进一步增强,青海省国民体质的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全国水平。为了吸引更多的群众参加体质锻炼,提高人民的体质健康,还应引导群众形成体育消费的观念,不断增加群众参与体育的意识和健康投资意识。重点培育竞赛表演和健身的市场氛围,凡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都应充分的给予重视,吸引和培养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如:现在在西宁市开展较好的羽毛球、游泳、广场健身操、藏族锅庄舞等,有一大批的爱好者在进行着活动。健身娱乐以大众为主,重点是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建设多功能的健身娱乐场所,并鼓励学校开放体育场地。随着体育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要加强管理,建立和完善体育产业的机制,这样的运营操作,将会迎来青海省体育产业光辉的未来。
4.3 开展和挖掘具有本省特色体育旅游的市场
    随着环青海湖体育旅游圈的建立,尤其是青藏铁路的开通,将极大的拉动青海省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笔者认为把高原特色作为突破口,如:高原登山、大漠探险、三江漂流、青藏公路自驾车旅游等等。另外继续深入挖掘民族体育旅游项目,尽快整理包装并推出一批璀璨的民族体育项目。通过这两方面很有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的挖掘和推广,青海省将会形成具有高原、民族体育特色旅游资源的体育产业,也将极大的促进青海省经济的发展。
4.4 加大体育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青海体育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产业管理滞后,已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产业发展的步伐。造成了体育产业管理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人才短缺。因此加大体育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是青海省体育产业开发的当务之急。培养青海省这方面的人才要走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模式,一是将现有从事这方面的人员送出去进行培养,让他们既从理论上得到学习,又让他们去开拓眼界。二是用现在搭好的体育产业的这个平台,采用特殊的政策吸引省外这方面的人才来创业。三是与有关培养这方面人才的大学携手合作,如:青海师大体育学院相关专业,着力培养一批从事体育产业的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将成为青海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力保证。
4.5 建立一套适应青海体育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政策
    通过西部大开发,国家给予西部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体育产业也因此得益,为了寻求青海省体育产业跨越式的持续发展,青海省的各级行政职能部门要以开放的姿态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出青海省体育产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及相关的政策,包括建立一整套的政府投入,产业项目立项审批,金融财政贷款、税收、体育基金、体育彩票发行以及人才培养引进,吸引国内外资金等方面在内的、较完整、系统的体育产业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为青海省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青海省的体育产业在发展现状是速度缓慢、不平衡、面临诸多的困难,但是我们要充分依靠自己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民族特色,大力挖掘极其深厚的发展潜力,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变共识为合力,上下一致,全力以赴地打造青海体育产业的联合航母,就能实现青海省体育产业跨越式的发展,使之成为青海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将为青海省经济腾飞和体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体育事业“十一五”计划文件资料汇编.[M]国家体育总局2007.3. 
[2] 体育产业“十一五”规划.体育事业“十一五”计划文件资料汇编.[M]国家体育总局  2007.3.
[3] 青海省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体育事业“十一五”计划文件资料汇编.[M]国家体育总局  2007.3. 
[4] 章莺.金一平.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2002.7.
[5] 李绍成.发展西部体育产业的政策选择.[J]体育科学. 2003.9.
[6] 史兵.李炳武.陕西省体育产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 2003.11.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8986088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