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文进 (江苏省如东县茗海中学 江苏 如东 226406 )
摘 要: 情绪障碍是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它的存在会极大的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质量,严重的情绪障碍还会波及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健康第一”与“体能和健康有机结合”的大体育观的指导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其走出不良情绪的阴影,是我们体育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本文从研究克服体育学习中的情绪障碍着手,剖析了情绪障碍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针对客观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给出了相应的“处方”,以实现抛砖引玉之目的,给同仁们启迪。 关键词:体育学习 ;情绪障碍
一、问题的提出。 情绪是心理体验的表现,它属于心理因素的非智力因素,它往往是由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暂时性的态度,这种复杂而又高级的心理现象,体现于人的任何活动之中,当然体育学习也不例外。然,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往往认为决定人体育学习的是智力因素,即智商,但经过专家与学者的测试与考察,证明在某种程度上情绪商数(EQ)比智力商数(IQ)更重要,它能决定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三维健康)。正如马克思所言:“热烈的情绪就是一个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由此可见,情绪障碍的存在是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一只“拦路虎”,它使体育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这一点理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二、 情绪障碍的类型 1.过度紧张型 它是人在某种特定的压力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反应往往是超过了一定的“度”(体育活动的需要),从辨证法我们不难而知,事物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产生质和量的变化。因此,带有这种情绪的学生通常表现出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练习时动作变形,乃至失误,以酿成伤害事故的发生。 2.焦虑不安型 它是一种伴随着某中不祥预感而产生的令人不愉悦的复杂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的学生往往是不知所措,同时又难以道出自己出现这种状态的根本原因,其显著的特征是注意力不能集中,表情麻木,做练习时心不在焉,敷衍了事。 3.孤僻自卑型 它是由于人的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同时又缺乏自信心而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内因(学生本身)和外因(家庭与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通常表现为不合群,态度消极悲观,不能自主自觉的进行体育学习,有时甚至远离体育课。 4.逆反对抗型 它是由于学生对教师强烈不满而拒绝接受该科目学习的一种情绪状态,产生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言行苛薄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报复”心理,用不好好练甚至是不听不动,让老师难以“下台”。出现这种情绪的学生将会大大的减弱他们体育学习的内驱力,生成破罐子破摔的错误想法。 5.懒散自傲型 它是学生贪玩好动但行为却涣散,同时又心高气傲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产生的主要诱因源自于学生本身的素养(学习态度,自制力等)。处在这种状态的学生其认识活动的范围往往会缩小,自控能力会减弱,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以及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 6.畏难胆怯型 它是学生对练习动作的难度和器材的特征(高度、长度等)超出自己承受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这种承受力既有心理上的(怕别人耻笑,缺乏自信心等)又有生理上的(如身体素质,运动基础,运动技能储备等)。其显著特征就是畏首畏尾,四肢乏力,力不从心,即便是练习时也会对教师和同学产生极强的依赖感(保护与帮助)。
三、 调节情绪障碍的措施 1.重度发掘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 体育作为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其蕴涵的知识也可谓包罗万象,内容也极其丰富,对人有极强的吸引力。人们参加体育活动,通过施展自己的才能达到实现自我的心理满足,这种心态可以增强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缓解学生由于学习和生活而带来的情绪障碍,让人心旷神怡,积极向上。正如奥运会的创始人,法国教育家皮埃尔.顾拜旦在他所著的《体育颂》中说:“啊!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更加清晰。你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为此我们可以理性的选择适宜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来育体陶情。 2.精确的言语和高质量的示范动作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对于吃“开口饭”的教师来说,语言素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讲解时语言要确切、简洁、富有磁性和感召力,语音语调要抑扬顿挫——时尚绝非是造作,幽默而不是庸俗。这样的言辞定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和情感变化,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形成健康的情绪。而示范作为体育老师特有的肢体语言,则要做到动作与路线科学而又规范,姿态大方而又饱满,形象而又直观,因为这种难以言表的高超艺术(动作节奏、力度、幅度等)也会对学生体育学习的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此外,体育教师还应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在学生学习锻炼的过程中察颜观色,据其表现出来的“神、色、形、态”来推断学生的情绪状态,并且去合理的把握这些“天气预报”。
3.创设人性化的绿色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教学的环境、条件与气氛。而学生的愿望和动机与教学情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学情境的和谐会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产生极强的震撼力。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营造民主的氛围,塑造亲和的师生关系,切忌用肯定的语言去否定任何一个学生,即便是批评和怨言,也要用激励性的语言为主,以避免师生对立矛盾的产生。其次,场地器材的布置也要尽可能的符合美学理念(如对称性、立体感等),让人身临其境,心阔气爽,从而保持适宜刺激的兴奋性与良好的学习情绪。 4.变通性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中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材内容的重复性问题,由于过多的重复,使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目前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对体育教学组织方法重视,而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方法关注太少,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现象,这也是导致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断下降,情绪低落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而我们体育教师应根据这些现实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改造,选择一些喜闻乐见、活泼生动、容易激发学习动机的教材(如时尚街舞、瑜珈等),同时大力变通新颖、有效的学习方法,使每位学生均能从体育学习中得到快乐,从而调动其体育学习的情绪。 5.量体裁衣,分层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在教学中会看到一些学生显的很安静、内向,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对这样的学生应采用语言激励或是其它一些激发情绪的措施,如小比赛,规定适宜的学习任务等来提高他们练习的积极性;对于动作掌握快,协调性好,记忆动作能力强,悟性高的学生则尽可能的使其进入完整动作和成套动作的练习,不断的满足其学习上的欲望,让其保持练习的主动性,而对于那些体育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身体素质差、协调性不好、理解慢等),则要多采取直观教学,反复领做,甚至个别辅导的形式去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和动力。这种让“优”的学生吃的饱,“差”的学生吃的好的“自助餐”定能大大的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胃口”。 6.加强心理辅导,增强抗“波”能力 通过心理训练来调节情绪是排除体育学习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以增强学生抗情绪波动的能力,以实现情绪稳定之目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体能、气质、运动能力等具体情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意识的选择和设置复杂程度不同的困难条件和障碍(如加大动作难度、提高动作的技术规格、增加练习的次数或组数、利用恶劣天气等),让学生在“逆”境中学会自我控制,养成理性行为的习惯,主动的摆脱消极情绪,迅速转变心境,努力的稳定自己的情绪,变压力为动力,以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四、 结论与建议 1.我们应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不断的改革与创新,给学生以爱和期待,彻底的摆脱情绪障碍的干扰,让健康情绪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主流,让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同步的发展,相信他们的未来一定很阳光! 2.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同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强强攻势”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情绪障碍的危害性,生成防患于未来思想的提前量。 3.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对本学科教学的研究,使自己的“亮”点永放异彩,用这种魅力点燃学生体育学习的激情火花。 4.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与学生进行“无障碍”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和谐平台,为实施教学策略备好“指南针”。
参考文献: [1]叶奕乾.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4年 [2]林建华等.中学班主任与心理指导.南京师大出版社,1997年 [3]王文生等.体育教学论.广西师大出版社,2000年 |